同意離婚民事答辯狀(1)
答辯人:李xx,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xx工人, 住址xxx市xx區(qū)xx號,
被答辯人:張xx,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址同上。
答辯人因與被答辯人張xx離婚糾紛一案,進行答辯如下:
一、被答辯人張xx“所述事實”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實際上,答辯人和被答辯人在xxxx年夏天就相識并戀愛,在xxxx年就開始同居,雙方相處期間,被答辯人從未說過自己有過結婚經歷。
直到20xx年,答辯人才得知被答辯人已經結婚,但是被答辯人宣稱自己已經懷孕,是答辯人的孩子,并承諾一定會離婚,再同答辯人登記結婚。
答辯人完全相信被答辯人的說辭,又念及被答辯人腹中骨肉,就選擇了原諒被答辯人,并期待同被答辯人結婚生活。
在20xx年4月14日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登記結婚,婚后共同生活。
可是,被答辯人在起訴狀中的說法,完全不符合該事實。
如果被答辯人在訴狀中的說法能夠成立,那么,事實就是答辯人蒙受了被答辯人的感情欺騙長達十一年之久。
很顯然,被答辯人一直在欺騙答辯人,在這段婚姻中,被答辯人存在明顯過錯,應該少分或者不分夫妻共同財產。
二、被答辯人沒有如實闡明夫妻共同財產情況,存在隱藏、企圖侵占答辯人財產的行為。
答辯人早在20xx年,即同意和被答辯人結婚之時,就按照被答辯人的要求出資74000元,購買了位于武漢市洪山區(qū)xxxxx門面房一套。
該套房屋在答辯人和被答辯人結婚之后,辦理了房產證,戶主登記為被答辯人,答辯人依法有權要求對此套門面房進行分割,可是被答辯人卻絲毫沒有提及此處門面房,很明顯企圖侵占答辯人的財產份額。
關于武漢市洪山區(qū)xxxx的房屋,實際上是由答辯人的姐姐出資30000元,妹妹出資30000元,剩余購房款全部由答辯人的母親出資購買所得。
答辯人的母親去世之后,房產證過戶到答辯人名下。
根據(jù)答辯人和姐姐妹妹的約定,繼承所得房屋的相應份額每人三分之一,若答辯人和被答辯人離婚,被答辯人無權要求分割此處房屋。
換言之,該處房屋應該屬于答辯人的個人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被答辯人無權要求分割。
關于武漢市江夏區(qū)xxxx號房屋,是答辯人和前妻離婚之時,利用前妻給的8萬元和開發(fā)商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并由答辯人按期償還銀行按揭的,該套房屋與被答辯人也沒有任何關系,被答辯人要求分割的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更有甚者,被答辯人還故意隱瞞在20xx年從答辯人處獲得售房款22萬元(包含答辯人的住房公積金4萬多元)的事實。
答辯人在20xx年購買了武漢市江夏區(qū)xxxx房屋一套,在20xx年答辯人又以22萬元的價格轉讓了。
答辯人由此獲得的售房款22萬元,全部給了被答辯人,并存入了被答辯人“中信銀行”的'個人賬戶。
可是,對此款項的來龍去脈,被答辯人也同樣沒有提及。
基于上述事實,被答辯人完全沒有尊重事實,沒有如實闡明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并企圖將本應該屬于答辯人的個人財產也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以達到侵占答辯人合法財產的目的。
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答辯人的合法權益。
三、被答辯人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存在明顯過錯,并企圖侵占答辯人的財產,依法應該不分或者少分夫妻共同財產。
被答辯人與答辯人結婚之后,一直與其前夫有來往,存在明顯過錯,對答辯人不忠誠。
首先,欺騙答辯人懷有其骨肉,讓答辯人出資74000元購買武漢市洪山區(qū)xxxxxxxx門面房一套,并過戶到被答辯人名下,現(xiàn)在提出離婚訴訟又毫不提及。
之后,又企圖侵占屬于答辯人的個人房產,還從答辯人處拿走22萬元售房款。
而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被答辯人并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現(xiàn)在的所有財產或者屬于答辯人的個人財產、或者都是由答辯人個人創(chuàng)造所得。
現(xiàn)在,針對被答辯人故意隱瞞夫妻共同財產、企圖侵占答辯人個人財產的行為,依法應該不分或者少分夫妻共同財產。
以上答辯意見,請求法庭慎重考慮并依法采納。
此致
同意離婚民事答辯狀(2)
答辯人:xx,男,漢族,XX年X月XX日出生,無職業(yè),住XX。
被答辯人:XX,女,漢族,XX年X月XX日出生,住XX。
答辯人針對被答辯人的訴訟請求,答辯如下:
一、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的夫妻感情未破裂,答辯人不同意與被答辯人解除婚姻關系。
1、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系自由戀愛,并于XX年X月XX日自主登記結婚,雙方婚姻基礎好,婚姻關系存續(xù)近X年,已建立深厚的感情。
被答辯人稱雙方性格不合、矛盾重重、感情薄弱與事實嚴重不符。
自相識至今,答辯人一直任勞任怨,為被答辯人及家庭付出了全部心血。
被答辯人與答辯人及家人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雙方的生活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感情沒有破裂。
2、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分居未滿兩年。
XX年X月X日被答辯人XX年X月X日開始離家在外面租房居住,還偶爾回來,目前雙方客觀上確未處于持續(xù)分居的狀態(tài),不符合法定分居兩年準予離婚的條件。
3、答辯人不存在《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中規(guī)定的其他法定準予離婚的情形。
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不但分居時間不符合離婚的條件,同時也不符合《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的法定準予離婚的其他情形。
答辯人對被答辯人一心一意,并且無任何生活上的惡習,專心致志的為了這個家庭,雖然沒有給被答辯人創(chuàng)造她想要的物質生活,但已經將自己的全部傾囊而出。
綜上,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感情沒有破裂,不符合法定判決離婚的條件。
答辯人的現(xiàn)住房是答辯人用個人財產購買。
因此,不同意被答辯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答辯狀是法律賦予處于被告地位的案件當事人的一種權利,其有處置答辯權的自由,可以答辯,也可以沉默。下面我整理有關答辯狀的模板,供大家參考!
答辯狀的模版【1】
離婚答辯狀(范本)
答辯人:張某,女,漢族,19××年××月××日出生,住××市××區(qū)××社區(qū)××號樓×單元××號。
身份證號碼:××××××××,電話:××××××××。
答辯人因×××訴答辯人離婚糾紛一案,提出答辯如下:
一、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夫妻感情破裂不屬實,事實上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感情良好。
(一)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婚姻基礎牢固。
被答辯人所述“××××××××”不屬實。
事實上是在答辯人與被答辯人雙方認識近三年,經過充分了解以后,彼此之間都覺得性格、學歷、工作、生活都非常滿意合適才登記結婚。
(二)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婚后感情和睦。
被答辯人所述“××××××××”不屬實。
事實上是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恩愛,相互關心,體貼有加,原告生病都是被告竭力照顧護理。
尤其是有了兒子以后,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三)被答辯人提出離婚的真正原因是見異思遷,另有所愛。
(四)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不屬實。
事實上是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一直住在××市××區(qū)××社區(qū)××號樓×單元××號,即答辯人與被答辯人一直住在一起,答辯人與被答辯人夫妻感情甚篤,只是由于被答辯人一時糊涂方才起訴離婚。
二、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不屬實,答辯人堅決不同意離婚。
被答辯人在民事訴狀中所述“××××××××”不屬實。
事實恰恰相反,兒子生下來后,就由答辯人一直照料,被答辯人基本上沒有帶過孩子,即便孩子發(fā)燒住院,被答辯人也是不管不問,綜上所述,答辯人堅決不同意離婚。
三、懇請人民法院綜合考慮本案事實,結合法律規(guī)定,判決不準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離婚。
1、本案被答辯人與答辯人夫妻關系的現(xiàn)狀是雖有微小矛盾但屬于夫妻正常鬧別扭,遠未達到夫妻感情徹底破裂、確已破裂的程度。
2、本案被答辯人有和好的愿望,也有和好的可能。
由此看來,本案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鬧離婚僅僅是正常的夫妻生活鍋碗瓢勺交響曲中的一個小插曲,是幾乎每對夫妻都有可能碰到的“檻”,答辯人相信,只要合議庭能夠根據(jù)案件事實,結合法律規(guī)定,輔以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
是能夠化解被答辯人與答辯人的“疙瘩”,幫助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邁過這道“檻”的,從而也維護了一個本來不該解體的家庭。
綜上所述,被答辯人對答辯人的訴請沒有事實根據(jù),請求人民法院保護答辯人的合法權益,駁回被答辯人對答辯人的訴訟請求,判決不準被答辯人與答辯人離婚。
此致
××××××人民法院
答辯人:×××
××××年××月××日
答辯狀的模版【2】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張某男訴任某女婚約財產糾紛一案,已由貴院立案受理。
現(xiàn)被告任某根據(jù)婚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案客觀事實,提交答辯如下:
1、原告聲稱與被告舉行訂婚儀式并向被告交付訂婚彩禮,這根本不是客觀事實,更不符合地方婚俗習慣,完全是原告為要回見面禮金而單方捏造事實。
原告訴稱:原被告于2013年2月7日相識,不久于2013年2月21日舉行訂婚儀式。
原告索要財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訴稱情況與客觀事實完全不符,有悖于常理。
第一、作為正常人的思維來講,雙方相識不到半月時間絕對不會發(fā)生訂婚事實。
原告之所以捏造雙方發(fā)生訂婚事實,是為了將交付給被告的見面禮金視為訂婚彩禮,要求被告予以返還。
第二、按照訴訟法院當?shù)氐挠喕榱曀准捌錁藴剩喕椴识Y最普通的已達到3.3萬,最高甚至達到及8.8萬元,除此彩禮標準外,舉行訂婚儀式還有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宴請家屬,男方還要攜帶一定的其他財產。
如果原告僅支出1.2萬元作為訂婚彩禮,根本不會得到被告父母的支持。
原告所稱12000訂婚彩禮,事實上是原告要求與被告父母見面而支出的見面禮金。
原、被告相識之后,在原告的催促下,被告父母才安排與原告父母舉行一個見面儀式。
被告家人為接待原告父母等人,肯定會支出一定的經濟代價。
按照農村的習俗,男方給付女方的見面禮,就是對女方家屬支出的一個補償。
綜上,在相識僅十幾天的時間,原被告發(fā)生訂婚的事實,僅是原告單方的口頭訴愿;支付1.2萬元(被告已返還6000元)與被告舉行訂婚儀式,是原告為要回見面禮而捏造的事實,不然,原告要回見面禮,就找不到相應地法律支持。
2、本案中1.2萬元現(xiàn)金,其性質應認定為原告支付給被告父母的見面禮金,不屬于具有婚約合意的訂婚彩禮。
對此,被告應向原告返還,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
根據(jù)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但對結婚前根據(jù)習俗男方給付女方財產的行為,既不禁止,也不提倡;對于可以認定為訂婚彩禮的財物,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相關規(guī)定情形的,應當返還。
鑒于此,男方支付的財物認定為具有婚約合意的“訂婚彩禮”,是女方應返還財物的一個前提。
而,本案中原告給付被告的1.2萬元現(xiàn)金,其性質屬于見面禮金,而不是具有婚姻合意的訂婚彩禮。
根據(jù)上述法律規(guī)定,原告要回見面禮金,沒有法律依據(jù)、更不應得到合議庭的支持。
3、被告對原告支付的見面禮金,做出了妥善地處理:除支付接待支出外,另將其中的6000元返還原告。
本案中,被告方在舉行見面儀式接待原告等人時具有一定的經濟支出,被告接受見面禮,支持接待費用后并適當?shù)胤颠€原告6000元,足見被告對此事妥善地處理。
原告要求被告全部返還禮金,顯得有失常理。
綜上,被告認為,原告為要回全部見面禮金,捏造事實且無法律依據(jù),懇請合議庭駁回原告訴求。
答辯狀的模版【3】
勞動仲裁答辯狀
案號:廈集勞仲案(201 )第001號
答辯人:廈門張三公司,住所地:廈門市集美 。
法定代表人: ,董事長。
答辯人就貴委所受理的廈集勞仲案201 第001號王某某訴廈門張三公司勞動爭議仲裁一案,結合事實和法律,提出如下答辯意見:
一、本案不屬于勞動仲裁案件,貴委應當撤銷案件或者直接駁回被答辯人的申請事項。
1、被答辯人并非我國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
(1)被答辯人未在大陸合法就業(yè)。
被答辯人系臺灣同胞,適用我國《就業(yè)規(guī)定》[1]第四條之規(guī)定“我國對臺港澳地區(qū)在內地就業(yè)實行就業(yè)許可制度。
經許可并取得就業(yè)證的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yè)受法律保護。
”但本案的事實上,被答辯人除了有于2006年9月20日向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辦理的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的《就業(yè)證》,且該《就業(yè)證》已于2007年8月31日失效,此外并無其他的就業(yè)證,則意味著在2007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止,被答辯人在大陸的就業(yè)狀態(tài)均屬于非法就業(yè),被答辯人并不具有就業(yè)的資格。
根據(jù)《確立通知》[2]第一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
(2)答辯人與被答辯人的關系屬于勞務關系,不適用勞動法。
參照適用廣東《適用勞動法律指導意見》[3]的十八條及北京《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紀要》[4]第十五條之規(guī)定,均確立:“外國人、港澳臺居民未依法辦理《外國人就業(yè)證》、《臺港澳人員就業(yè)證》的,應認定有關勞動合同為無效勞動合同。
外國人、港澳臺地區(qū)居民已經付出勞動的,由用人單位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
”則可以確定被答辯人無法與答辯人形成勞動關系,至多就是勞務關系。
被答辯人與答辯人之間的爭議只能適用合同法或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規(guī)定,而不能適用勞動合同法。
我國目前合同法等民事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雇主與雇工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支付雙倍工資;解除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也未規(guī)定雇用單位需要為雇員辦理社會保險之規(guī)定。
2、被答辯人并非勞動爭議仲裁主體。
根據(jù)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5]第二條之規(guī)定,在我國提請勞動爭議仲裁只是能是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發(fā)生的勞動爭議,也就是說勞動仲裁爭議委員會受理的案件范圍只能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糾紛。
而被答辯人并非我國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更非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委所受理非范圍。
根據(jù)《勞動人事仲裁規(guī)則》的第二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之規(guī)定[6],仲裁委員會應當以被答辯人未辦理《就業(yè)證》,非勞動法律關系,非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范圍為由不予以受理,撤銷案件。
3、從責任分配的層面看,被答辯人本身對未辦理就業(yè)證有過錯,且積極參與該行為的實施。
作為答辯人所聘請的高層管理人員被答辯人有使用公章的權限,對于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是否為外籍人員辦理《就業(yè)證》等事宜,有充分的決定權。
同時,其本人也是積極地代表了答辯人實施了該侵權行為,不可能不知道其權利被侵害。
二、被答辯人已在臺灣地區(qū)提起勞動爭議訴訟,與貴委受理的勞動爭議仲裁糾紛是沖突矛盾的。
被答辯人的重復訴訟違背了大陸法系的“一事不再理”訴訟原則。
被答辯人已經在臺灣地區(qū)提起了對模得發(fā)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確認勞動關系的給付薪資等勞動訴訟主張。
這與貴委所受理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訴求基礎是一致的,但訴求事由卻是相矛盾的,訴請事項是一致的。
被答辯人在就同一時間的同一事項同時向兩個用人單位主張勞動關系要求給付薪金及基于勞動關系產生的賠償是不符合常理及法理的。
三、答辯人仲裁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1、 被答辯人申請答辯人支付2008年2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人民幣240000元事項不成立。
(1)被答辯人的情形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7]第7條規(guī)定的情形。
按被答辯人提交的《勞動合同》(被答辯人提交的證據(jù)2)證實了答辯人與被答辯人曾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該情形并不屬于《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7條規(guī)定的情形,不能適用該規(guī)定。
(2)“時間段計算”與法律不合。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8]第82條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根據(jù)《勞動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7條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