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家長會告誡孩子,盡量不要找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結婚?
單親家庭的孩子妒忌缺愛,思想極端
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非常敏感。因為從小可能受到異樣的眼光比較多,會產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可能發展成極端心理。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很有可能背負太多的心理壓力,很多家長會把自己離婚的原因歸咎于孩子,這樣的孩子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下成長,長大后會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到他/她。再者,有的孩子會怨恨自己的父母,覺得所有人都欠他/她,覺得別人要圍著自己轉,不然就是對不起他/她,這樣的孩子相處非常累,很容易產生矛盾。
2.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負能量很多
都說我們每天應該正能量,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接觸到的負能量很多,來自母親或者父親,來自鄰居或者親戚,也來自同齡人。別人嘲笑也好,同情也罷,都會對他/她的心理造成不小的沖擊,因為他/她與別人不同。這樣的孩子,看不得別人好,看著別人有完整的家庭,也許會嫉恨,會不滿,因為自己得不到。如果與這樣的孩子結婚,滿心負能量,對生活對家庭都沒有好處。
3.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性格缺陷大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或許沒有過母愛,或許沒有過父愛。要知道父愛和母愛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這兩者缺一不可。母親的細膩,父親的偉岸,綜合到一起才能成就一個完整心智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沒有感受過母愛,他/她從小感受到的只有父親的嚴厲,沒有母親的溫柔,這樣的孩子性格會比較強勢,不懂得心疼人。而沒有感受到父愛的孩子,也許就會滿心細膩,性格敏感,內心不堅強,受不起挫折。這兩者對婚姻都是不利的。
4.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極易受到傷害
由于他們異常敏感,所以有時候你不經意的舉動可能也會對他/她造成傷害。他/她會比常人更想要得到你的關注,所以也許會更加要求你做一些事滿足他們的心理,如果做不到或者大意了,他們可能就會認為這是不關心的表現。這樣一來,個人的自由空間會受限,會有一種壓迫感。由于他們從小獨處的時間會比較多,所以他們思考的時間多,思考的深度是常人所達不到的,很多事情會無限的放大。他們大部分比一般的孩子心智成熟得更早。
5.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冷暴力
單親家庭,一般都是冷暴力、吵架或者家暴,父母都在的時候,孩子目睹這一切。沒有其余的解決方式來讓這個孩子感知。所以長大后,吵架后,他很有可能會冷暴力處理,因為沒有人做過示范該怎樣處理。一切家庭不睦的情景,都會影響孩子在未來遇到同等情況時的應對策略。
不得不說這種看法本身是帶有一定偏見的,因為不是所有的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都有缺陷,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原生家庭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孩子在單親家庭成長起來,他的三觀建設肯定會受到相關因素的同化作用,因此極有可能會在他的記憶深處埋下一顆不好的種子,至于未來對婚姻的態度是怎樣的這個很難說。
首先在這里沒有特指的意思,只不過只是個別的個例,單親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大不大?肯定是很大的,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孩子成長期,他需要從周圍的環境當中去汲取營養,然后用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對愛的感知肯定是有欠缺的,而且它會形成一個對家的認知。
缺少父愛或者缺少母愛都會讓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論是父愛還是母愛,都是其他的社會關系無法取代的,孩子的人格當中有這樣一種缺失是很難彌補的。
有一種現象特別奇怪,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一個年輕人他的父母曾經是離婚的,那么在他身上發生離婚的幾率也會偏高,這種現象就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生活,可能在他的童年里記憶深處對于婚姻本身就是不信任的,甚至是排斥的,因為他的父母那種失敗的婚姻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靈創傷,而這種影響可能伴隨終生。
當然現在單親家庭有很多,而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是可以接受陽光和愛的照耀,所以我們不能用各種偏見去看待這樣的孩子,人的成長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平衡的,觀念也會隨著見識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凡事都沒有絕對.....
你們這么說,有沒有考慮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看到會怎么想,就這樣被打上標簽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比較聽他爸或者他媽的話,而且內心敏感,結婚以后兩個人會因為各種小事而鬧矛盾。
這是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會比較缺乏安全感,相對來說不是那么好相處,因為他們太敏感了,夫妻生活會很累。
“不要找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結婚”,這句話是否有道理?
在童年父母離婚陰影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存在心理缺陷不能結婚嗎?你怎么看待?當然沒有道理了,我可以坦然的說,我自己就是在單親家庭里長大的,我父母在我六七歲的時候就離婚了,我是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的,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著很多影響因素,的確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為父母離婚導致心理缺陷,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環境經歷下形成心理缺陷,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少走出陰影的,具體還是要按人來分。
這句話明顯就有問題,廢話不多說,我舉幾個從古至今的名人例子,他們都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你覺得他們心理都有缺陷,不能結婚嗎?:
第一位是遠古時代的舜。舜與堯并稱,是中國古代的“圣王”,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后裔,但五世為庶人,處于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堯知道舜是賢才,打算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舜的弟弟象(后母生)知道后要殺死舜,并奪他的妻子,而且母子兩人合謀,雖然后來沒有得逞,但舜并沒有因此厭惡象,對象申明大義。后來,堯傳位于舜,舜終成一代圣王,令萬世敬仰!
第二位是春秋時的孔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影響中國幾千年,成為中國的正統思想。然而,孔子只是一個私生子,父親叫叔梁紇,是個沒落貴族,母親姓顏,出身貧寒,他們不是明媒正娶,是在茍合的情況下生下的孔子。所以,孔子從小就跟隨母親生活,由于家境窮困,而且出身微賤,很被人瞧不起。為了謀生,孔子不得早早踏上社會,先后給人放牧、看守糧草、管理糧倉和牧場,甚至當過替人辦喪事的吹鼓手。然而,孔子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刻苦的努力,終成一代圣人。
第三位是戰國時期的孟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然而,孟子三歲就沒有了父親,跟著母親生活。在母親的教育和培養下,經過“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歷史上著名的教子經歷,孟子終成一代圣人。 第四位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秦王嬴政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他的豐功偉績為歷代所稱頌,然而,秦王嬴政在傳說中并非秦莊襄王之子,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秦王嬴政十三歲當政,而政權并未掌握在他手中,實際為臣相呂不韋所掌控,內有朝廷中的激烈政治斗爭,外有嫪毐在咸陽發動武裝叛亂,更有其它六國虎視眈眈。然而,秦王嬴政并未因此而害怕,經過他多年的斗爭,終于讓朝政穩定,最后吞并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實現了中國的統一。
第五位是漢朝首次打敗匈奴的大將衛青。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心腹之患,從漢高祖劉邦起,直到漢武帝,從來沒有戰勝過匈奴,漢高祖劉邦甚至被困白登七日,差點丟了性命,最后因納貢和稱臣才得已保全性命。然而,漢武帝即位后,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精騎一萬人,出塞打擊匈奴,斬獲匈奴七百余人,獲得了漢王朝對匈奴的首次大捷,令匈奴從此聞衛青之名是聞風喪膽。然而,衛青也是一個私生子,母親衛媼和眾多男人私通,生下的孩子也不知道父親是誰,所以,衛媼將孩子都隨她姓。衛媼總共生下三兒三女,個個都成氣候,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兒子衛青和女兒衛子夫。 第六位是漢朝抗匈奴英雄霍去病。霍去病18歲時,就隨同衛青五次出生,抗擊匈奴,在作戰中令匈奴是聞風而逃。他曾親率騎兵八百人,縱向深入匈奴軍中,所向披靡,斬匈奴二千余人,是當時的抗匈奴的偉大英雄。然而,霍去病的身世同樣悲慘,因為他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他是衛青的侄兒。衛少兒和她母親一樣,喜歡和男人偷情。當衛少兒和霍仲孺相好生下霍去病后,就厭惡了他,然后移情于更為年輕帥氣的陳掌(臣相陳平的曾孫),兩人公開姘居。然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霍去病卻成了抗擊匈奴的偉大英雄。
第七位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而且也是政治家、戰略家和發明家。他的軍事思想和軍事才能其實無須丁丁累述,他的出現讓劉備原本只是一支弱旅而變成了能與天下二雄的孫權與曹操三分天下。劉備曾經說:“今吾得孔明,猶如魚得水也!”可見諸葛亮對整個蜀漢是多大的作用。雖然說三國演義里把孔明神化了,但有些事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史書記載的未必也是真的。但有一樣卻是可以肯定的。諸葛亮是中國千年難得的人物。然而,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是個孤兒,跟隨叔父生活。當時的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娶丑女為妻,實際是不是因為對方的才能,而是因為家里太窮,無錢娶妻。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成就了劉備的偉業,也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
第八位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英雄人物,是南宋時期的抗金英雄,他的一曲《滿江紅》讓人為他的愛國思想所感動千余年。然而,關于他的身世,相信知道的人很多,他出生佃農,家庭貧困,父親早逝,又正值北宋滅亡、南宋堪憂之際,在母親的教育下,立下“精忠報國”之宏愿,為他的后來全力光復祖國埋下了復筆。
第九位是元朝開國皇帝成吉思汗。一代天嬌成吉思汗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其本人及其子孫的軍事征服活動,克服了當時東西方陸路交通的人為障礙,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東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弭平了中國大陸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數個政權分立對峙的局面,最終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然而,成吉思汗也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在他8歲的時候,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也正是這樣的母親,培養出來了一代天嬌,他的偉大成就,在中華民族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后。
第十位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的不是別人,正是朱元璋,至少成就了他的偉業。對于朱元璋的出生,丁丁相信大家都清楚,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于饑餓,孤苦無依,入皇覺寺為僧,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正是這樣一個人,后來卻當上了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而且也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第十一位 是中國臺灣流行樂男歌手、音樂人、演員、導演、編劇 周杰倫,周杰倫是在臺灣臺北市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母親是個中學老師,父親在他年幼的時候和母親離了婚。正因為如此,母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而他也沒有辜負母親的苦心栽培,他的才華逐漸被發掘,他的音樂風格多變,他的創作天馬行空,最終成為在當今樂壇有巨大影響力的音樂人。目前和昆凌結婚生子,生活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你覺得這樣的人不能結婚嗎?????
綜上所述,你還覺得單親家庭長大的人,一定存在心理缺陷不能結婚嗎?
明顯是無腦的人,或者內心陰暗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人性同時具有光明與黑暗,一個人的最終性格由天生與后天養成。
一個人的好與壞,與成長環境沒有絕對的對應關系。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看一個人的工作生活環境,處事方式,朋友圈子等等就大致知道是個什么樣的人
我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媽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因為火災死了。因為我有妹妹,我這當哥哥的必須是榜樣,我那么的陽光開朗,今天看到你這問題,心揪了一下,明明我們跟正常人一樣,卻總是被劃分到不正常人的那一類,我們的不正常,是諸位給予的。我原本不自卑,可被你們這么區分,卻不得不自卑。我認為對待單親家庭的孩子就要像對待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不歧視,也別施舍同情,那么艱難的時候我們都走過來了,你的同情真的很蒼白。
我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
就因為這樣,我反而更加注重家庭和關心家人。
我可不認為這句話有道理。
離婚是父母的決定,我沒有辦法,
但是,我覺得,合適就在一起,
不合適,勉強在一起也會天天吵架。
所以對于父母的決定,我是不反對的。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否會缺愛?為什么?
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般是父母離異,或者缺少父母親其中一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時候孩子其實是缺愛的。我們作為兩類來分析:1、缺少母愛。2、缺少父愛。
1、缺少母愛。
母愛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愛心、善良、溫暖、無私。
季羨林曾經說過:一個缺少母愛的人是一個靈魂不全的孩子。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非常渴望被愛的。而且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內心也會比較細膩和敏感。甚至,會有很重的依賴感,有種長不大的感覺。
這樣的孩子,內心極其敏感。而且,也不容易聽進別人所說的,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以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內心。尋求自己內心所渴望的那種安全感,和舒適區。
2、缺少父愛。
父愛帶給孩子的是力量、勇氣。
一個擁有母親的人,母親的關懷和母親對他愛心會時刻陪伴著這個孩子。
就像古代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母親為了孩子的未來,而不斷更換地址。更換地址的目的也是想換一個好一點的環境,擁有好一點的學習氛圍,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專注于學習。這足以看出母親的良苦用心和偉大的母愛。
而缺少父愛的孩子,容易造成自尊心不夠強烈。也會有任性,或情緒不穩定的現象。特別是男孩子缺乏父愛,在缺乏自信心方面體現也略微明顯些。男孩子會柔一點,沒有很陽剛的感覺。
所以,能夠擁有父母完整的愛的人,也是非常幸福的。
單親家庭的孩子們永遠都最缺乏安全感。渴望愛,卻又害怕傷害。見證了父母的結束,便再不相信所謂的永遠。心理,在與人際交往方面會有障礙和嚴重的自卑。在陌生人面前會手足無措,弄巧成拙。
往往最渴望的是熱鬧,人多的場合,比如過年的時候。常常害怕黑夜和寂靜。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與異性交往會有一定困難。
比如說在母親照料下長大的女孩子,會在女生群中混德狠吃德開,但若放到男生群中就會很無措。這是因為她與男性(父親)的接觸太少,不懂得如何交往,不知道交往的尺度和原則。同時,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自卑而常害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所以常常會行事低調。部分孩子會患有輕微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等。但只要有人關心他們,一點點的溫暖,就可以讓他們快樂起來。
并不是這樣說的,只是在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缺乏安全感,也特別期望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及家庭,所以在感情方面會比較的投入,希望能自己營造出一個夢寐的完全屬于自己的小家庭。
大部分都會,而且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缺乏安全感,也特別期望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及家庭,所以在感情方面會比較的投入。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一定缺愛,雙親都在的孩子也不一定全都有愛。
這和父母有很大關系。即使是單親,父母分開,但是如果父母都很關心這個孩子,那么孩子也只是沒有和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孩子還是有愛的。
所以那些單親家庭的家長,不要為了自己而拒絕另一方對孩子的愛。
相關推薦:
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父親的土地歸誰(爸爸死了媽媽改嫁了土地歸誰)
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民事訴訟中偽造證據怎么處罰)
農行小額貸款利率(農行銀行小額貸款利率是多少)
虐待被監管人罪(新刑法虐待被監管人罪怎么判)
協議離婚還是起訴離婚靠譜(協議離婚和起訴離婚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