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憲法序言中提到:“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憲法規定來看,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有了共同的基礎和原則。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道德與法律之所以具有一致性,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共同的社會基礎、共同的指導原則和共同的奮斗目標。
我們一方有災,八方支援,精準扶貧共建小康,我們國家人與人的關系,是友愛合作、互助團結的關系。因而道德規范要比法律規范廣泛,但我們的道德和法律之間的要求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從憲法和法律、法規一系列的條文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中,可以看到道德在法律上的反映,遵守法律,也就是有了道德意識,但道德范圍比較廣,法律不可能事事處處作出具體規定。
有些很普通的事,結果到法院解決,如一老人摔倒,他人去扶,老人及其家屬說該人推倒老人,要求賠償。由于這情況,有一段時間老人跌倒,不敢去扶,這就是道德問題;的確是他人推倒了老人,應負推倒責任,如沒有推倒老人,老人說被其推倒,要支付賠償費,這是老人違背道德,是敲詐行為。
涉及道德問題不可能事事立法,有的生活中小事,也涉及道德問題,如在冬天,有人把臟水倒在街上,第二天早晨結冰,使人滑倒受傷,這也是道德問題。
要建設社會主義高度精神文明,每一個公民必須遵守為人民服務的高尚道德,以及具有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要尊重社會公德,我國的道德規范對公民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更廣泛的范圍約束著人們的行為,代表著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但愿遵守道德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
提高道德水平,既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有效措施,同時又是建設社會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單純依靠社會主義法制而忽視社會主義道德的作用,是建設不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它們之間是互相促進的。
道德的提高,可以促使人們自覺地遵紀守法,健全法制又是發展并鞏固人民群眾道德觀念與道德思想的有利因素,二者相輔相成,就會成為保證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動力。
黨中央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當一些道德規范所禁止的行為,嚴重威脅社會秩序、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通過國家制定和認可后就可以上升為法律規范。
道德規范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公民必須遵守。因此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一致的,它們全部的要求都是為人民服務。為建設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美麗國家,雖然尚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但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一定會實現。
阿彌陀佛。道德就是五戒十善,道德包括世間法,世間法也可以包括道德。戒律只能用于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不能用于修正別人衡量別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