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南方人親戚之間來往很多,北方人卻很冷淡?
誰告訴你北方人就沒有親戚之間很多往來了?
還有這些問題:
為什么北方人都很孝敬父母,南方人卻那么不孝敬呢?
為什么北方人的都長得人高馬大,南方人卻跟武大郎一樣?
你這是要干啥?鬧分裂么?非要兩伙人在網上開始撕?你這要是這么有功夫,你去徒手撕鬼子吧。
在那個地方會展示出你的剩余價值的,真的,請相信我!
偉大沒有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為什么有著濃烈的家文化,家族中的成員更是往來密切,
可是,為什么還會會給人一種很冷淡的錯覺呢?因為瞎吧。。。。。
因為除了這個,我實在是想不出來其他的原因啊!你要是相關的例子,請告訴我。
都不用說逢年過節的時候,必定會聚集在長輩家歡慶佳節,春節、正月十五、端午節、中秋節,這些比較大的節日,肯定是必定在長輩家的。至于寒暑假、五一、十一長假,更是長期駐扎長輩家了。
甚至就是平時周末的時候,也會跑到老大家去溜達串門,孩子們滿院子的嬉戲玩鬧,男人們在一起喝著茶水,圍成一圈閑聊,或者玩上幾把撲克、象棋、麻將什么的,女人們要么是在廚房忙著,要么嗑著瓜子扯著家長里短,要是孩子還在上學呢,這如何教育孩子,可是交流的更為頻繁。這個一家子親戚可是經常會聚在一起的,甚至有的時候,在這次聚會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下次去誰家,或者說是下個周末集體去哪里玩去了。要是趕上誰過生日了,那更是非得聚在一起不可。
以我家為例子,就說每次春節吧,我們在家吃飯人數就得是三桌子!一桌子十人甚至更多。然后在后面還有拿著碗筷站著吃的。要是家里面有事情,比如什么孩子升學啊,結婚啊,這都是大事情,這要是聚起來,那人數就多的不行了。
我是臉盲,每次都記不住這個是哪個親戚,哪個是哪個親戚,我都是跟在我二姐后面,她叫啥,我就叫啥,這個就沒錯了。要不然我是真的記不住啊!姥爺那邊就兄弟幾人,這后輩開枝散葉的,人數還能少了?你要說出了五服的聯系變得少了,這我信。這在五服之內的,這交往還少?那你這個就是在胡咧咧了。
真是瞎說ԅ(¯ㅂ¯ԅ)一般來說北方人最愿意走親戚了。逢年過節走一走(づ ●─● )づ
你是不是傻,你看見啥了啊,有時偶個體不代表總體好嗎,你怎么回事還南方北方,是不是想跟別人炫耀我們國家國土面積大啊,可是我告訴你啊。我不喜歡你的炫耀方式,我知道我們國家國土面積大,我也喜歡你炫耀給別的國家。可是你現在這樣的行為就有點挑事了吧,你這是要搞事情啊,怎樣啊,你不了解就不要瞎說,還南方親戚之間來往很多,北方人卻很冷淡,我告訴你啊,我覺得北方呢,除了冬天有點冷。其他的全部都很熱的。不信你來這里感受一下啊!
作為一個偏北方的人來說。我們這里啊,不論是過節還是過年,還是有喜事,親戚之間都是會互送禮物的,而且在有小孩出生的時候,我們還送紅雞蛋呢,而且像是結婚啊,什么的,都是飯店里面幾十桌,幾百桌的請客啊,而且不僅僅是親戚啊,就連朋友,鄰居,同事,我們都是會湊個熱鬧的,而且場子越大,就越熱鬧,而且那種滿桌子的菜的感覺可棒了,酒水什么的也都是隨便喝,有時候你喝的少了還不行,雖然這點習慣不好,可是我們在努力的改啊,你看看我們哪里冷淡了,而且北方人給別人的感覺就是熱情好客啊,開朗直爽啊,我們怎么會不跟親戚來往呢,真是可笑!
以后不許這樣問問題了啊,以后你可一定得想明白了再問問題,因為我可不敢保證下次看到這種問題我會不會發飆罵你,不過就你這樣分裂南北放的,罵你你也得受著,不好意思,下次提問題呢,請帶著腦子,謝謝,那是個好東西,下次可千萬別忘了!
命題:南方人親戚直接愛來往,北方人冷淡。問小編:南北分界線上的愛不愛來往?
不同意你的觀點,我不能說所有的南方北方人都是這樣,我只說我親眼看到的。我北方人,家里親戚來往頻繁,不管誰家有人過生日,或者什么節日,只要大家有時間,就都聚一起。老公南方人,婆婆只有喜事喪事會去親戚家,老公從來不去。就連過年,都不去親戚家拜年問好的,我開始相當驚訝,現在已經習慣了。我兒子三歲生日快到了,在我家那邊,小孩子一兩歲生日不是非常重要,可過可不過,但三歲生日親朋好友都會到場。而我老公這邊,根本沒人管的。我開玩笑說兒子好可憐,如果在我娘家過的話他會收到一堆禮物,很多人都會來給他過生日。所以我看到的跟你說的是恰恰相反的。
為什么北方人都喜歡往南邊跑打工呢?
你好你這句話是錯誤的 據我在南方生活這么久來說 我發現大多數南方人是極不愿意去北方的 問很多南方人會不會去北方發展 他們的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如果單純的去北方旅游的話 就不同了 北方人喜歡往南邊跑倒是事實 1.南方經濟比較發達, 賺錢的機會比較多 2.南方氣候溫和 很適合旅游 居住 北方天氣寒冷 所以很多人喜歡往南方跑
這個要看地方經濟發展了好的話自然就多人了。
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區別是啥?
南方人住南邊,北方人住北邊。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異明顯,不同地區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這與環境頗有淵緣。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擴,熱情外向;而南方人則多清秀細膩,穩重內向,善于算計。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腦結構或遺傳因素育什么差別,而是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的。
我國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圓幾里乃至上百里一覽無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達爽朗,大方而不拘小節。相反,南方則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條塊分割相當嚴重,剛使平原地區也是溝壑縱橫,山區峰回路轉,視野被禁錮在狹窄的空間內。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細作,為了生存,他們養成了精打細算、小心謹慎、善于運用現有資源發揮聰明才智的思維習慣,另外,南北方的氣候差異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異。南方氣候較溫和濕潤,各種植物、花卉爭芳斗艷,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穩、安祥、感情豐富而細膩的性格。而北方氣候較為寒冷干燥,多風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氣,因此,長期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多形成了冷靜、心地純潔、賢良的個性。
有些環境氣象學家,還從另一種邏輯上也論證了地理環境對心理和性格的影響。他們研究認為,山區居民因地廣人稀,推門見山,長久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便養成了說話聲音洪亮,議事直爽,待人誠肯的性格,故有“愛山者仁”之說,暖濕宜人的河湖海濱地區,因氣候濕潤,景色秀麗,生機勃勃。所以,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機智敏捷,故有“愛水者智”之說。生活在廠闊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獷、熱情好客。而在寒冷區域,因室外活動時間少,人們多在一個不大的空間與人朝夕相處,因此常具有較強的耐力和自制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愛斯基摩人,目制力驚人,被人們稱作世界上“永不發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熱帶地區某些地方的人,為避酷暑,多數在戶外生活和勞動,加之文化教育落后,性格往往放蕩不羈,常為一些區區小事而毆斗。可見,地理環境影響人的心理與性格并非鴨子開會--無稽(雞)之談矣
北方人說了不一定做 南方人做了不一定說
北方人叫沖涼南方人叫洗澡
北方人比南方人高 南方人眼睛比北方人大
北方人更強硬 南方人更軟弱
北方人大多是外眼角向上 南方人內外眼角水平
北方人可以比較久不洗澡 南方人幾天沒洗澡就受不了
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
南方,指南面、南邊,即和北方相對應的地方,常特指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最大的差別是地域差別。
在中國,北方人平均值比南方人粗壯高大一些。
口音,說話習慣,飲食,
北人叫漢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北人身材比南人高大。北人為什么高大?據說是吃面吃出來的。南人吃米。這是又一條應該和北人劃分為兩個民族的重要依據。西方人吃面,因而高大;同屬一個種族的印度人吃米,相對就矮一些。南人與日本、東南亞一帶吃米的民族相近,而北人則與西方歐美人相近。北人跑到國外,天天吃面包不會覺得有什么膩歪。南人就不行,非弄點米吃吃不可。以前北方供應大米有限,去那邊工作的南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吃不慣。南人認為面只能拿來做點心,永遠吃不飽。北人則認為吃大米既奢侈,也不頂餓,有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之說。北方的糕是米糕,吃了跑三十里就沒勁了;吃面才跑得遠,要跑四十里才蔫。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個飲食結構以及吃法的巨大差異。總的來說,北方飲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細。你要聽到一個北人會做菜,那才奇怪,就跟聽到一個南人吃得隨隨便便一樣。南人一吃得隨隨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邊占了絕大部份,流派紛呈,只給北邊剩下京菜、魯菜兩個系,嚴格說來,還是為了保留北人的粗獷風格才給劃出來的,根本不能與川菜、湘菜、粵菜、淮揚菜相匹敵。南人到北方開餐館,是豐富和弘揚民族的食文化;北人到南方開餐館,不過是讓鮮活玩藝兒吃膩了的鄉親們別忘了家常口味,有點象開憶苦餐。
北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得爛爛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燙得溫溫的。南人喜歡吃青葉子菜,幾天不吃就拉不出屎;北人無所謂,光吃肉也能拉屎。北人喜歡吃餃子,這是他們對中國飲食的最大貢獻。南人喜歡吃餛飩。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南人喜歡吃蔥,北人喜歡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咸菜;南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濕,北人吃辣椒是為了驅寒。南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干辣、酸辣。北人把吃讀成癡,癡癡地只管吃。南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夾,叫塞。南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吃各種各樣的茶,北人只喝花茶就夠了,覺得花茶既香且濃,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人專門放進去騙北人的。北人不懂欣賞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龍井、碧螺春,以為太淡,要細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點味,不適合牛飲。
在都沒學過武藝的情況下,北人打架應該比南人略占上風,因為個頭大。俗話說:身大力不虧。不過打架并不完全憑借力量,機靈和勇敢往往更為重要,可以很大程度地彌補力量的弱勢,贏得主動。一般而言,南人比北人靈活些,這是環境逼出來的,不靈活就要挨打。相對于南人,北人有點象傻大個。當然,在更高大的人,比方人高馬大的老外面前,北人又靈活起來了,沒功夫的也多少能比劃幾招南拳北腿。電影里盡是這種小打大的故事,小個子靈活了一陣,就把大個子打倒了。人類的搭配很奇妙,不然經過若干年下來,世界上就都是恐龍了。
我不想說南人比北人聰明,那聽起來有點象種族歧視。北人也有聰明之極與雄才大略之輩。南人只不過人材出得遠較北人為多而已。如前所述,上個世紀以來,除了政治家、軍事家,還有那么多的大作家、大詩人、大學者、大科學家、大實業家、大革命家,出自南人。以作家為例,二十世紀重量級的北人就出了老舍一個,其余都是南人。要不要一一數出來?我看沒這個必要,那會弄出一本厚厚的大辭典來。要數就數北人,北人真正是屈指可數。
南人別看個子小,卻比北人要激烈。北人做慣了亡國奴,對不起,這詞兒有點刺耳,然而歷史就是這么記載的。漢以后,五胡亂華,主要亂的是北邊。唐末五代,安史之亂、藩鎮之亂也主要是北邊,又有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與契丹,大開北大門,致使后來外族頻頻入侵中原,分別建立遼、金各國。北邊居民和塞外、關外、(長)城外諸多民族長期相互征伐、臣服,融合血緣與文化,形成新的生存形態,這也是事實。但也就漸漸地看淡了所謂民族氣節、愛國情操,反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在打得不可開交,到頭來還是一家。萬里長城今猶在,讓他三尺又何妨,何苦那樣寸土不讓、寸利必爭呢。外族?咱倆誰跟誰呀。說不定俺自己就是一個外族,俺曾祖父是鮮卑人,外婆的姐姐嫁了個吐蕃人,外公是契丹人,姑奶奶被女真人給擄走了,又好像不是給擄的是她自愿的,后來在那里生了一堆孩子,再往上查查,俺祖先還是個匈奴人呢。
南人就不同,最低程度也要避秦,找個桃花園躲起來,遠離現實,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多時候是節節抵抗,打不贏也打,祖國的大好河山豈容拱手相讓!南宋一朝百五十年,都是在復國主義的仇恨與亡國危機的憂思中度過的。打,還是和?這是區分忠臣與漢奸的試金石。要是換了北邊,早把這國恨家仇拋之九霄云外,與人家一道建立大什么共榮圈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誰還記得你是哪家的王師?行行好拜托了,讓俺過幾天安生日子,少來惹事,歇著吧您哪,跟真的似的。
南人的反抗,使習慣了北人屈服的入侵者惱羞成怒,遂有血腥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南京大屠殺。南人流血,北人流浪。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南人即使屈服也是暫時的,這暫時或者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或者上百年,最后總要由南人起來革命,驅逐韃虜,光復中華。
南人往往各自為陣,不象北邊喜歡搞大一統。這樣容易被人各個擊破。光是從語言的角度就能看出其差異。北人僅一種方言,即北方方言;南人有幾種方言?八大方言都有。就算是同一種方言,如吳越方言,上海話與蘇州話就大不一樣,杭州話與南京話也相去甚遠,寧波話與無錫話更是雞同鴨講。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地方,隔幾十里或者翻一座山換一種口音也是毫不足怪的。語言的繁復雜陳,雖然表現了文化的多元與豐富,畢竟容易流于瑣屑,不能形成大的氣象。南京、杭州都是好地方,為什么在那里建都的王朝不是苦命就是短命?國語范圍狹窄是一個重要原因。
北方方言覆蓋地域遼闊,音調也好聽。尤其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國語,字正腔圓,就是比各種各樣的南語好懂、好聽,連罵娘都跟唱歌似的。平心而論,我就不喜歡吳語,也不可能喜歡閩語,永遠不知它咕嚕些什么。最不喜歡粵語,粵語同日語分不清楚,只知道它們都使用漢字。粵語的表現力據說很強,不輸北京話,這個我相信。但它的發音方式有問題,廣東是鼻咽癌的高發病率區,有腫瘤專家認為,這與廣東話一些字的發音有關系,長期沖擊、刺激某個黏膜部位,容易造成病變。滿清王朝被推翻之際,國會投票選國語,而議員以粵籍占多數,本擬選廣東話,經孫中山苦口勸說,最后仍定為北京話。
實際上,所謂普通話,又叫國語、官話,是一種人造語言。北京話只是其基礎,并沒有任何地方的居民操這樣的方言。中國語言的統一是分兩次完成的,第一次是書同文,即統一文字;第二次才是字同音,即統一語言。前后相距差不多兩千年。中國人幾乎都懂至少兩種語言:一是普通話,一是方言。普通話也有缺憾。比如它只有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加輕聲一共五聲。這樣就省掉了一種入聲。用普通話讀舊體詩詞,許多的音律韻味就要大打折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滅、雪都是入聲,普通話卻讀成陽平、去聲、上聲,韻律不通,味道索然。有人認為,入聲只古漢語才有,現代漢語中已然消失。說這樣不負責任話的肯定是個北人。入聲并未從現代漢語中消失,南方的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越方言,都大量保留著入聲的發音。你要南人去念剛才那首詩,就有一種北人無法領略的語境。
用一種文字和語言統一漢語,無疑是北人的功勞。北人的能耐就是這樣,南人你去創造,你去發現,你去辦特區,你去摸著石頭過河,等你摸得象個樣子了,咱再來大而化之,來個江山一籠統。你說吃辣椒?這沒啥稀奇,咱也吃,吃不完一串串掛在窯洞門口、掛在屋檐下,顯示紅火與熱烈。你說睡床?好,咱洗完澡跟你一塊兒睡。你說入聲?什么入聲?咱聽不明白,我看就免了吧,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都是炎黃子孫,愛國不分先后厖。
北人也不是一點東西都不發明,咱們中國的磕頭禮,就是北人搞起來的。有什么考據?南方潮濕,到處是泥,古代又沒有什么柏油、水泥可以把地面弄干凈,自然條件似乎不適于養成下跪的習慣。南方人見了尊長顯貴,無非打個拱手,作個揖,唱個大喏便是。而北人就不一樣,納頭便拜。北方地面干燥,拜完起身拍拍膝蓋上的灰土,又可以清清爽爽站成一個模樣。當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把兩個哥哥殺了,他父親李淵既驚且懼又悲傷,李世民就跪下來,伏著吮吸父親的乳頭。這是古鮮卑族的遺風,表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鮮卑族原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這種禮節應是對牛羊駝鹿一類動物幼時跪著接受哺乳的形態的模仿。后來漸漸蔚為風氣,帶進中原,流傳全國。南宋文天祥被元軍俘虜,見元朝重臣拒不下跪,其理由是:下跪是你們北方人的禮節,咱們南方沒這規矩。
中國歷史上風行過好一陣子的婦女裹腳運動,也是北人的創造。南方又濕又熱,有什么必要裹腳,如何裹得住,這念頭怎么動得起來呢?下雨,或者盛夏,南人都穿木屐,也就是日本人穿的那種,有利于天足的發展。南方多水田、池塘、河汊湖泊,婦女下田勞動,到河塘邊洗衣漿衫,只有打赤腳。不象北方,干什么活兒都可以不脫鞋,適合裹腳方式的推廣、流行。裹起來能御寒,也不至于漚出一股教人掩鼻的無名之臭。北人于是充分利用了這一地理優勢,把女人的腳裹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南人和北人,怎么不比較一下性格?當然是可以比一比的。其實上面說他們的各項,就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還要用專門形容性格的詞兒去形容嗎,那反倒有些作難。比如,說北人豪爽,你沒見過南人豪爽起來也是很可怕的。而且北人也有不豪爽的,《水滸傳》里打虎將李忠就是一個,要他拿些銀錢出來周濟人家,他好不情愿,掏半天掏出一粒小的,這算什么豪爽?又如白衣秀士王倫,都做成山大王了,還那樣小鼻子小眼的,容不得人,反被林沖給殺了。就是這林沖,也不是個豪爽的人,人家把他的老婆都調戲過兩回了,氣兒都不敢吭一聲,還不如一群潑皮手腳痛快,才幫他把人家衙內給閹掉。又比如,說南人性子急,北人就不性急嗎?燕人張飛如何?只見他一天到晚急得要死,最后終于死在急上。
還有個最不好界定的是,南人北人怎樣劃分。地理學家通常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分南北。要是真能這樣一刀切,咱們的討論也就完了。可惜情況遠非如此簡單。軍隊守黃河大鐵橋,橋北邊的士兵發棉大衣,橋南邊的士兵只發棉襖,可見軍隊后勤部門是按黃河而不是淮河來劃分南北的。國共內戰,連吃幾大敗仗的***希望能劃江而治,也就是以長江為界,重演南北朝的故事。而咱們平時說的江南、江南,也指的長江以南。如此一來,武漢喏大一個城市便要分為兩半,漢口、漢陽的居民算北人,武昌的居民算南人。象什么話?其實,南北是相對的,漸變的,亦此亦彼的。以廣東人為例,他們把所有的外省人都叫做北佬。別說武漢,整個湖北都應該算是南方。連河南都有南方之嫌。五十年代的大區行政建制,河南省屬于南方局,后改為中南局。河南是中原大省,地理位置居中,兼有南北的特點,因而也最沒有特點。歷史上一塊是楚國的領土,有一塊屬于韓、魏的地盤,那是戰國時代。
為什么很多北方人會定居南方,而南方人卻不愿意來北方定居呢?
所謂“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其實是一種南北差異的體現。關于南北方的界定,其實每個地方的人都有不同認知。比如有個關于廣東人的笑話,就說廣東人認為只要出了廣東就是北方,連海南都是北方,還有更極端的,說珠三角人覺得粵北韶關都是北方。當然,一般地理上所定義的南北方,是以長江為界。
但我們現在掛在嘴邊的南方北方,其實并不是一種地理定義,而是經濟定義。所謂南方,就是經濟發達地區,所謂北方,就是經濟相對不夠發達的地區。按這個定義劃分,即使也在長江以南,但人們口中的湖南江西等省份,都不會被列入南方。西南各省就更不用說了。也就是說,所謂南方,就是長三角、珠三角,再加個福建,即東南沿海地區。
有意思的是,另一個地理概念也變成經濟概念時,范圍同樣大大縮小,即“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是一回事,其他沿海地區是另一回事,比如環渤海灣地區。我在山東青島長大,初中時回到珠三角老家,二者均有代表性。青島所代表的膠東半島地區,是長江以北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青島幾乎代表了中國北方城市最高的先天條件(碧海藍天綠樹紅瓦)與城建水準(德國人的早期規劃),其所在的山東,擁有中國北方首屈一指的GDP。但相比珠三角,差別還真是大得很,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南北差異。
論經濟,山東絕對是大省,但GDP健康度不高,過多國企背后的僵化,還有備受詬病的水分問題,都比不上東南沿海民營經濟所體現的活力。山東人的官本位思想也是出了名的,今年有個著名的“回山東過年”的帖子,可謂一針見血。比如“哪怕你年薪數十萬,也比不上在事業單位有個編制”,“自己買東西回鄉送人,記得要說是單位發的,這樣鄉親才會認為你有本事”,“千萬別說自己在創業,他們會覺得你在胡混”??山東人坐在一起,最喜歡討論的是官員升遷,人際關系。
其實,北方經濟最為發達的山東省已然如此,更何況其他省份?你去甘肅、山西、陜西、河南,還有東北,那種官本位思想之濃厚,往往會讓人無法適應。這種思維,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人情社會。嚴格來說,中國社會就是個人情社會,但確實有輕重之別,東南沿海地區相對更講究契約,北方更在意人情,東南沿海的人要辦事情,往往循正途,北方更喜歡托關系,也因此多了很多酒后拍著胸脯說“我熟人多”的大忽悠。
從小就聽人說,上海人小氣,廣東人人情淡漠。長大了才明白,上海人的小氣,代表的是契約,廣東人的所謂淡漠,是人際關系的合理界限。只有這樣的社會,你辦事才相對更容易,政府效率才會越高。一個到處都要托關系的人情社會,生活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風氣問題。
相關推薦:
外省車輛如何在本地年檢(外地牌照如何在本地年審)
車輛的牌照丟了怎么補辦(機動車牌照丟失如何補辦)
五一放假高速是否免費(五一期間收高速費嗎)
交通事故工傷誤工費標準(交通事故工傷賠償中有誤工費嗎)
車禍撞死人怎么處理(車禍如果撞死了人怎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