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新媒體作用做好宣傳思想工作
1、從上到下樹立“必用、敢用、善用”理念。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需要開放包容的心態,要清醒地意識到新媒體時代社會化傳播模式變化,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的宣傳思想工作格局帶來沖擊。從領導干部到普通黨員干部,都該放下身段,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氣、“善用”的智慧來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發聲的時代,要鼓勵、支持、引導宣傳思想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由“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在眾聲喧嘩中發出更有分量的聲音。
2、大膽啟用年輕干部,用新人管新媒體。我國網民總數中,10—39歲的青少年占80%以上。據推算,未來3—5年,我國新媒體應用人才缺口60—80萬。要結合宣傳思想工作的實際要求和新媒體特質,大膽啟用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綜合素質高、網絡技術全面的年輕干部,投入到新媒體應用工作中,挖掘、培養具備良好素養的宣傳干部,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力。對年輕干部,要給舞臺、給資源、給政策、給激勵,打通職業上升通道,凝聚一批年輕化的宣傳思想工作者,使宣傳思想工作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3、遵循新媒體規律。新媒體已經形成一種不同于傳統媒體的話語力量,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新媒體的語言規律和運作規律,主動加強內容策劃,轉變話語體系,培養新的文風和作風。要更用心地踐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豐富話語內涵和表達形式,提升綜合傳播能力。要更及時地在新的語境下與網民受眾良性互動,在重大問題面前不失語、不回避,在主題活動中重參與、重互動,用正能量占據網絡空間。
4、構建社會化合作平臺,打造“網上統一戰線”。新媒體在大眾傳播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要實現跨媒體合作,發揮不同平臺的不同作用,在內容、渠道、受眾、效果上實現互補,實現核心價值傳播效益最大化。宣傳思想部門要尊重市場規律,主動建立體制內外各類新媒體資源的對話和交流機制,構建社會化合作大平臺。同時,注重挖掘、培養、聯合網絡世界中的達人,建立線下定期聯絡機制,通過聯誼會等形式壯大網絡隊伍,在重大時政任務、重點輿情引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不斷豐富宣傳思想工作的力量源泉。
與此同時,提高針對性是宣傳工作應對多元價值觀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宣傳思想工作的對象在年齡、文化程度、性格、職位、環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別,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區分層次性,使宣傳思想工作有序推進。分層思想是針對性工作的延伸。倡導互動性,讓宣傳思想工作在融合中滲透。每項政策的出臺都要認真充分聽取職工意見,讓職工樂于接受,進而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動。核心是通過現場宣傳和黨建活動等載體,暢通信息渠道。加強形勢教育、主題教育,增強時效性,防止紙上談兵、流于形式。在宣傳的方法和時機上必須重視時效性,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并結合日常的教育,做好形勢教育和主題教育的結合。從培育文化的角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總之,要注重對形勢和干部隊伍思想的調查和把握,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最大限度發揮現代技術優勢,合理利用各種載體,突出與時俱進的理念和方法,全方位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性。
新媒體改變了社會傳播關系,對傳統思想宣傳工作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新媒體環境下,加強思想宣傳工作是保證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鞏固黨執政基礎的迫切需要,而“互動”是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的基本途徑。
新媒體對思想宣傳工作提出的挑戰
新媒體增加了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構建的難度。一方面新媒體使人們的思想交流呈現全球化、網絡化、社會化趨勢,這極大拓展了意識形態影響的空間,多元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擠占了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影響空間;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使個人和非政府組織信息發布、傳播能力大大提升,各種思想和觀點得以進入人們的視野,使人們對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選擇呈現多樣性、分散性特征,選擇性的增加給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構建帶來困難。
新媒體弱化了傳統思想宣傳工作的有效性。新媒體顛覆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單向、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形成了一種去中心化、彌漫狀、以互動為重要特征的傳播方式。這種改變使傳統思想宣傳工作的有效性受到極大影響:一方面,傳統自上而下單向傳播方式構成的官方輿論場與新媒體構成的民間輿論場重疊度降低,使得傳統宣傳思想工作對民眾影響的覆蓋范圍縮小,思想宣傳工作以往的主導地位被削弱,另一方面,“互動”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人們更愿意接受“互動”參與式的思想交流,而單向灌輸方式的傳統思想宣傳工作方式越來越難以被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
思想宣傳工作面臨的環境特點
新媒體的便捷性、易獲性和黏合性優勢,使思想宣傳工作的環境發生了重要改變,這種改變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新媒體方便和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一方面智能手機的發展和“微信息”的流行,使人們能夠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縫隙中利用零散時間獲取信息。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習慣于利用等車、乘車、用餐、甚至步行等時間進行“快餐式”閱讀(或觀看);另一方面,新媒體的易獲性和強有力的搜索功能及鏈接功能,使人們越來越趨向于通過新媒體方式獲得和獲取信息,這使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在民間(尤其年輕人中)越來越被邊緣化。而新媒體信息傳播特有的“推送”方式,更加劇了傳統媒體被邊緣化的程度,因為“推送”是傳播者主動將新聞、信息等推送到受眾手機或電腦上,而不需要受眾自己動手去查找,但傳統媒體(例如紙質報紙、電視新聞等)沒有這種主動“推送”的功能。
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傳播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媒體在一點擴散之后,會迅速轉變為多點擴散的方式,而傳統媒體則是以一點為中心傳播擴散。由于新媒體能夠滿足人們固有的表達參與欲望,同時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轉播功能,這使得人們在接受到信息后,會迅速成為積極的信息轉播者,通過微信群、微博群、QQ群、博客等多種渠道對信息進行二次或者多次的轉播,而收到這些二次轉播信息的受眾又會以同樣的方式繼續轉播,如此往復。新媒體的這種傳播特點,相當于動員起了所有受眾的力量共同參與到信息的傳播中,使信息傳播呈現核裂變擴散趨勢。而傳統媒體一次傳播后,受眾難以進行二次轉播(如:民眾很難對報紙、廣播、電視等進行二次傳播),所以其傳播力度和廣泛性遠遠低于新媒體。
新媒體重構了人際交流關系。新媒體具有顯著的用戶吸引力和黏合性優勢,能夠將人們聚集黏合在一個個小眾人際交流圈中,而這些小眾人際交流圈是相互交疊、相互影響的,可以瞬間對某一問題構成大眾的討論。圈子在交流中會不斷擴展(也會縮減),并繁衍或者分裂出新的人際交流圈。新媒體的這種吸引力和黏合性優勢,來自于新媒體用戶之間的“互動”。人們之所以忠誠地留在一個人際交流圈中或者加入一個新的人交流際圈,重要原因之一是可以滿足其表達被關注的需求。例如:人們愿意聚集在論壇、微博群、微信群、QQ群中,除了可以發表個人觀點和分享他人觀點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言論或觀點能夠獲得他人的評論或轉播(“互動”)。由此可見“互動”構成了新媒體傳播功能外的另一個功能,即:人群聚集和黏合功能。新媒體的這種人群聚集和黏合功能重構了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流關系,傳統以“單位”和“家庭”為基礎的人際交流關系正在被新媒體重構的人際交流關系弱化。
“互動”是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的基本途徑
針對思想宣傳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和新環境,傳統思想宣傳工作必須轉變觀念、調整方式。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必須以“互動”為途徑。
“互動”是提高思想宣傳工作有效性的基本途徑。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人們的聚集和交流,都是以參與“互動”為基礎的。因此要提高新媒體環境下思想宣傳工作的有效性,必須轉變自上而下單向灌輸的方式,而以廣泛深入到社會人際交流圈中與民眾開展“互動”為途徑。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僅僅依靠宣傳部門和傳統媒體是不夠的。一方面,宣傳部門人員有限,無法全面覆蓋和滲透到彌漫狀分布的社會人際交流圈中與民眾互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即便是采用了新媒體傳播的方式和手段,但如不能廣泛深入地與社會人際交流圈中的民眾形成“互動”,也難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必須動員基層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都積極參與到思想宣傳工作中來,成為社會人際交流圈中的一員,這樣才能實現與民眾的廣泛“互動”,才能有效地宣傳民眾、動員民眾。
“互動”才能增加官方和民間“輿論場”的重疊度。新媒體環境下影響思想宣傳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媒體構成的民間“輿論場”與傳統媒體構成的官方“輿論場”重疊度低。而官方和民間“輿論場”重疊度低的重要原因,一是民眾政治參與和訴求表達渠道不暢,二是官方和民間參與對方“輿論場”的討論存在制約和障礙。通過新媒體(如政府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構建“互動”平臺可融合官方和民間的“輿論場”,以此提高官方和民間“輿論場”的重疊度,從而增強思想宣傳工作的影響力和有效性。一方面“互動”平臺可為民眾政治參與和訴求表達提供渠道,吸收民間意見和建議,泄放民間輿論強度,同時為民眾提供參與官方“輿論場”討論的條件和途徑;另一方面官方和民間的“互動”平臺,可通過制度設計促進黨政機構和黨員干部更加密切聯系群眾,通過與民眾交流對話,深入到民間“輿論場”的討論中,從而引導輿論,并將思想宣傳工作融匯于回應和服務于民眾訴求之中。盡管目前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和政務微信發展迅速,但其中很多與民眾的“互動”非常不夠,這一點可從政務微信、微博轉播和評論的數量得到證明。
“互動”的根本性在于了解民眾訴求與滿足民眾訴求之間的“互動”。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必須把服務民眾同教育引導民眾結合起來。因此,“互動”并不意味著僅僅通過新媒體手段與民眾進行“互動”,也不意味著僅僅與民眾進行信息互動,而是全方位的、系統性的“互動”。“互動”的根本性在于了解民眾訴求與滿足民眾訴求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互動”;是民眾參與決策調整之間的“互動”;是宣傳與服務之間的“互動”。
“互動”是新媒體環境下做好思想工作的基本途徑。只有深入到每個社會交流關系圈中與民眾構成普遍的“互動”,思想宣傳工作才能取得成效。這就需要動員全體黨員干部都積極地參與到與民眾的“互動”中來,同時建立制度予以支撐和保障。
全面撒網,在各個大小平臺做好自己的推廣,無論它的效果好于不好,都做好推廣,做好廣告
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法治宣傳工作
法宣在線對運用新媒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建議
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以提升全民法治修養和法律素質為目標,切實解決存在問題,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一、大力培養網絡信息技術人才隊伍。
運用新興媒體開展法治宣傳工作,離不開一大批既懂得網絡信息技術,又懂得法治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繼續把加強法治宣傳隊伍建設作為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努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技術過硬、作風過硬的善于運用新興媒體從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人才隊伍,為普法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在注重對既懂新興媒體應用技術,又有法治宣傳教育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培養與使用的同時,還要與時俱進,學會說“網言網語”,走近廣大網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要克服“本領恐慌”,主動了解新媒體,掌握其發展規律,運用其傳播迅速、廣泛等特點,繼續做好以憲法為核心的國家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引導,運用微信、微博、微視頻和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最大限度地傳播法律知識,并將法律法規、法治建設資訊、熱點社會問題法律解讀和法治輿論法治理念等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大力加強新媒體宣傳陣地建設。
將新媒體與傳統普法方式有效結合起來,加強與新媒體機構的合作,做到信息資源和技術平臺共享,不斷壯大網絡普法工作的力量。
一是建立“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平臺”。依托“法宣在線”開辟專門網頁,運行在線學法、考法。通過在線學習理論課程、觀看講座等形式,更加形象、全面的理解、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進一步提升領導干部、公職人員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二是打造“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資源庫”。“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資源庫”內含70多個行業部門的法律法律規條文釋義案例解析等,充分利用現代化設施和技術,開展全民法治學習和教育。
三是開展“新媒體普法”活動。以法宣在線微信普法矩陣為例,設有“七五”普法、誰執法誰普法、法治創建、法治文化、校園普法、企業普法、社區普法、農村普法等8個微信公眾號,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組織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家人才,開展法律解讀、以案釋法等宣傳活動。
三、大力加強新媒體宣傳的規范化管理。
一是注重專業性。秉持法治精神和專業品格,對于社會上各種熱點難點問題、涉法案件事件等,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原則進行準確解讀,以案說法、就事論法,形成正面和專業輿論強勢,大力傳播法治輿論的正能量。
二是保持時效性。及時更新內容,保證新媒體平臺瀏覽量,重要的活動、法治宣傳工作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等都可以及時突出重點介紹。
三是加強反饋改進。要主動搭建與社會公眾和網民互動、交流的平臺,及時回應群眾和媒體的關切;善用參與法,注重發揮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摸清群眾需求,總結實踐經驗,使法治宣教育想工作更加鮮活、更加接地氣。
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
近年來,以網絡、移動新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著人們接觸和選擇傳媒的方式,進而沖擊著主流媒體正面宣傳的生態環境。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基層干部宣傳如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典型宣傳的實效性,這已成為新聞媒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整合傳播優勢。基層干部宣傳通過單媒體、單平臺、單落點形成不了強大的輿論聲勢,媒介融合和整合宣傳是提高宣傳效果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實現多媒體的報道融合,其次典型宣傳在表現形式上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要熟練應用移動媒體等新型平臺。二要重視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功能。媒體需更加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傳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傳主體與網民的隔閡,善于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宣傳基層干部;其次要把網友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三要注重挖掘提煉干部典型細節,增強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基層干部的宣傳報道要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現那些最能打動人的細節,使干部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才能拉近基層干部和網民的距離。四要注重營造良性輿論生態與宣傳典型雙向推動。加強對基層干部典型宣傳與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傳播是一致的,應重視網友言論,整合網上正能量;重視輿論環境,雙向給力推動典型宣傳。
如何運用新媒體做好企業新聞宣傳工作
學會和運用新媒體,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已成為電力企業宣傳工作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因此,本文現結合電力企業實際,對運用新媒體的宣傳工作進行淺析,提出有關對策。
正常值的范圍是90-140(收縮壓)/60-90(舒張壓)mmHg,
所以你的血壓值完全是正常的了,不必擔心了。
正常
理想血壓是小于120/80mmHg
正常血壓是小于130/85mmHg
正常高是130~139/85~89mmHg
高血壓I級是140~159/90~99mmHg
亞組、臨界高血壓是140~149/90~94mmHg
高血壓II級是160~179/100~109mmHg
高血壓III級是大于等于180/110mmHg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高壓大于等于140mmHg,低壓小于90mmHg
亞組、臨界高血壓高壓140~149mmHg,低壓小于90mmHg
相關推薦:
交通事故訴訟費有哪些(交通事故法院起訴費用標準多少)
交通違章當事人該怎么辦(交通違章不服怎么申訴)
駕照扣幾分需要學習(駕駛證扣多少分需要重新學習)
潮汐車道逆行扣幾分(潮汐車道標線是什么)
新交通法全文(新交通法規2022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