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寧守紀的故事》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后,大家連忙讓座,并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他說完后,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
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擴展資料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并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規則
有以下故事:
1.抗戰爆發后,文史大家劉文典沒來得及南下,為生計所迫,只好到北平一家米店當賬房先生。米店老板很守規矩,從不克扣伙計的工錢。北平淪陷后,老板為躲避戰亂,拋下米店,舉家逃難。伙計們一時不知所措,有人提議:“發財要趁早,現在老板跑了,我們分了錢散伙,說不定這就是我們日后發跡的本錢。”
這時,劉文典站出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事都有規矩,老板以前從沒虧待過大家,我們應該尊重守規矩的人。現在我們不能因老板逃難而破壞了米店的規矩。我們要團結一致,繼續把米店經營好,待老板回來我們也好有個交代。”大家覺得劉文典言之有理,齊心協力讓米店照常運轉。
半年后,老板避難歸來,劉文典等人把米店的錢、物、賬完璧歸趙。老板欣喜若狂,對劉文典等人刮目相看,分外優待。當劉文典要去西南聯大任教而為缺少路費發愁時,米店老板慷慨相助。
米店老板守住了不克扣工錢的規矩,受到了伙計的尊重。在老板逃難后,劉文典等人守住不侵害老板利益的規矩,繼續經營米店,得到了米店老板的回饋。守規矩真好!
2.一位作家曾寫了一個他在澳大利亞時的見聞。一天傍晚,他們乘車從墨爾本出發,趕往菲律普島,去一睹企鵝歸巢的美景。
他們從車上的收音機獲悉,菲律普島上正在舉辦一場大規模的摩托車賽。估計他們到達菲律普島之前的一個小時,這場比賽就要結束。到時候,觀眾散場,會有上萬輛車向著墨爾本方向開來。因為這條公路只有兩個車道,他們擔心會因此堵車而錯過看企鵝歸巢的奇景。
距離菲律普島還有60千米時,車流蜂擁而至。此時,他們看到,從北往南開的只有他們一輛車,可是由南往北開的車卻有成千上萬輛!出乎意料的是,兩個方向的車子依然行駛得非常順暢。他們注意到,對面駛來的車子沒有一輛越過中線,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破壞這樣的秩序。
接著,這位作家說:“這里是荒涼的澳大利亞最南端,沒有警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的一道白線,一道看起來毫無約束力的白線。”
澳大利亞人能這樣自覺自愿地遵守交通規則,真叫人不得不佩服,無怪乎作者把這種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行為贊為“規則之美”!
3.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寧忙碌了一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
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他問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準備排隊等候。
排隊理發的同志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于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他說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4.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
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擴展資料:
規則(漢語詞語)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并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參考資料:規則 百度百科
1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后,大家連忙讓座,并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他說完后,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個位置上。
2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
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3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后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后,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
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5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拓展資料:
規則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備的一種意識。規則意識有三個層次,它首先是指關于規則的知識。比如說,不偷不盜、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愛護環境、講究衛生、遵守學校紀律、尊敬師長,等等。
但僅有規則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這是規則意識的第二個層次。誰都知道偷車是不應該的,是違反社會秩序、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沒有哪個社會或哪所學校鼓勵學生偷車。但是,為什么偷車事件還會屢屢發生呢?這是因為有人并沒有一個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規則,而是愿意和習慣于遵守規則。
這尤其表現在沒有強制性力量阻止違反規則的時候,也自覺予以遵守。車子未加鎖,周圍又沒人?怎么辦?是順手牽羊,還是幫其看管?古人說的好:君子慎獨。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是很慎重的,因為沒有人監督你,人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就會跳出來,千方百計地誘惑你。如果沒有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在四周無人的情況下,順手牽羊不是沒可能的。而在一念之間,你可能就鑄成大錯,后悔莫及。
規則意識的最后一個層次是遵守規則成為人的內在需要。在這種境界中,遵循規則已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規則成為人的內在素質。從規范向素質的轉變,對于個人來說,意味著規則不再僅僅是一種外在強制,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使人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話來說,這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大家可能覺得這種要求太高,因為能達到這種境界的是孔圣人。其實不然。在國外,幾乎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曾經講過這么一件事:“我有個中國同事在聯合國任職,他的孩子從小在瑞士長大。有一次大家在日內瓦湖上劃船,我們代表團有個成員喝完可樂以后,順手就把可樂瓶扔到湖里了,這在國內司空見慣。可是這個在瑞士長大的小孩當時臉色都白了,告訴了他的母親,好像扔可樂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惡似的。”
前不久,國內報紙也報道過“美國女士街頭救人,武漢數十名同胞圍觀”的新聞。而在以前,曾有外國人主動地在長城撿拾垃圾。眾所周知,長城是中國人的寶貝,污染也是由中國人造成與外國人毫無瓜葛,他為什么要去撿垃圾?還有,為什么瑞士小孩在意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為什么美國女士在異國街頭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國人?
一句話,習性使然,是他們自小在本國內培養的習性使然。他們打內心里就知道,不能隨手扔垃圾、不能見難不救、不能污染環境。所以,他們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必要的時候站出來,很自然地做了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規則意識
1.跳跳猴和嘻嘻熊是鄰居,也是同班同學,他們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形影不離。
森林里的動物學校,離他倆的家有一公里的路程,他倆每天步行去上學,家長呀不送他們。放學回家呢,他們倆也是結伴而行,家長呢也不去接他們。
今天是星期一,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的,騎車的動物急匆匆地趕路。步行的動物呢,速度也不慢,大家都急著趕路呢。
跳跳猴和嘻嘻熊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黃燈開始閃爍,大部分動物都停了下來。跳跳猴才不管信號燈呢,跟著幾個不守交通規則的動物,蹦蹦跳跳地朝前沖。
嘻嘻熊呢,膽小,一看見黃燈閃爍,馬上就停了下來,站在斑馬線外側等綠燈。嘻嘻熊牢記著媽媽的話:“過馬路,左右看,斑馬線,保平安;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是提醒。”
斑馬線看到這幾個動物踩著自己的身體,闖著紅燈過馬路,他大聲的喊:“喂,你們不能闖紅燈啊,這危險吶!”可是,盡管他喊破喉嚨,誰也不愿意搭理他,斑馬線尷尬極了。
動物們闖紅燈,車輛沒法正常行駛,司機使勁地按著喇叭,喇叭“嗚嗚”地響著,震耳欲聾。這些噪音讓人類實在是無法忍受,嘻嘻熊不得不用手捂住了耳朵。
這個時候,哈哈貓和爸爸正好經過這兒,哈哈貓望著傻乎乎地站在斑馬線外一動不動的嘻嘻熊,嘲笑說:“嘻嘻,真膽小,你就是個膽小鬼,跟我們一起走吧!”
嘻嘻熊眼角的余光看見一輛車從拐彎處飛速地駛來,他還沒有來得及回答,急忙伸手拽住正要往前沖的哈哈貓。
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流氓兔駕駛著一輛卡丁車揚長而去。“哎呀,天哪,好險啊,我差點兒被撞飛了!”哈哈貓嚇呆了,渾身直冒冷汗。
哈哈貓的爸爸一邊感謝嘻嘻熊,一邊拉著哈哈貓,嚴厲地教訓道:“哎呀,剛剛真是多虧了嘻嘻熊救了你,否則,你的小命就難保了!”
看著這一幕,斑馬線尷尬地笑了。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斑馬線才不會尷尬。小朋友們,過斑馬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是提醒”。斑馬線才會成為我們的生命中的保障線。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
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
《湯姆挨罰》
今天早上湯姆的心情就很不好。在幼兒園,他搶小朋友的玩具、破壞別人的游戲、甚至還拿積木扔自己的好朋友……結果湯姆挨罰了。挨罰可不是什么好事。不過,后來湯姆知道,爸爸小的時候也挨過罰。
湯姆在幼兒園挨罰了,爸爸沒有責怪他,但告訴了他一句話:“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遵守各種規則。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湯姆記住了這句話,這句話也值得每一個孩子記住。而故事的結尾還讓我們體會到了另一句話。那就是,規則當然很重要,但愛和寬容同樣重要。
擴展資料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并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
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
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1、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規則與自由的探索。
——羅素
2、太過重視行為規則與拘泥形式,以致在事業上坐失良機,那損失是很大的。
——培根
3、人們都是憑天性思考,按規則說話,照習俗辦事。
——培根
4、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鏡子,由于不規則地接受光線,因而把事物的性質和自己的性質攪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質受到了歪曲,改變了顏色。
——培根
5、規則,是用來讓你們學會經驗,而經驗值則是讓你們拿來打破規則的。
——馬克·李維
6、身體要過著一種有規則的、有節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
——夸美紐斯
7、愛情沒有規則,也不應該有條件。
——黎里
8、人生是場球賽,你得按照規則進行比賽。
——塞林格
9、在規則之外,要遵循榜樣的引導。
——沃倫·巴菲特
10、愛情就是穿越一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則,不能走回頭路,而且只能摘一次。
——蘇格拉底
11、如果你和我談論的是格斗,其實它是沒有任何規則的,既然如此,你最好訓練好身體上的每一塊肌肉。
——李小龍
12、科學的歷史不僅是一連串的事實、規則和隨之而來的數學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歷史,當我們進入另一個新的領域時,常常需要新的概念。
——普朗克
13、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盧梭
14、人一生,要干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這一規則,以我的歲數和經歷來看,可以倚老賣老地向你們說——是一條鐵律,世上有些事,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才去做,而是從長遠看,從責任看,從發展看,必須做。
——畢淑敏
15、得失之間,本就沒有絕對的規則,所以一個人也最好不必把它看得太認真;一個人若要往上爬,就得要吃苦,要流汗,可是等他爬上去以后,就會發覺他無論吃多少苦,無論流多少汗,都是值得的,若要往下跳,就容易多了。
16、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是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洛克
17、一個人若想能夠控制他人,必然要先能夠控制自己,對這個規則,對任何事情都能適用。
——安妮寶貝
18、規則定下來,就是給一些人遵守,給另一些人打破的,如果沒有能力打破規則的人妄圖打破規則,只會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
——玄色
今天早上湯姆的心情就很不好。在幼兒園,他搶小朋友的玩具、破壞別人的游戲、甚至還拿積木扔自己的好朋友……結果湯姆挨罰了。挨罰可不是什么好事。不過,后來湯姆知道,爸爸小的時候也挨過罰。
湯姆在幼兒園挨罰了,爸爸沒有責怪他,但告訴了他一句話:“大家生活在一起,要遵守各種規則。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
湯姆記住了這句話,這句話也值得每一個孩子記住。而故事的結尾還讓我們體會到了另一句話。那就是,規則當然很重要,但愛和寬容同樣重要。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里,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么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咸菜。于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2、晏殊的守規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周總理親自借書
一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劉少奇進炮營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
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包公鍘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后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后,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
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拓展資料: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并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1.列寧理發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寧忙碌了一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他問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準備排隊等候。排隊理發的同志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于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他說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地在病房里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地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里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后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制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5.包公鍘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后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后,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6.祁黃羊任人唯賢
春秋列國時,一天晉國國君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說:“南陽缺一縣令,你看誰可以去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很驚奇地問:“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祁黃羊回答說:“國君你問誰可以當南陽縣令,并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呀.”于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晉人都很稱贊.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對祁黃羊說:“現在國家缺一尉官,你看誰可以去擔當這一官職呢?”祁黃羊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晉平公大為驚訝地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從容回答說:“國君問我誰可以當國尉,可你沒有問我誰是我的兒子呀.”晉平公連連點頭,說:“好!”于是任命祁午為中軍尉.又推舉羊舌赤輔佐他.晉人又都稱贊不已.后來,孔子聽到這件事時說:“祁黃羊講得太好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個公正無私的人啊!”
7.遵循法律規則的律師
張思之,一個敢于說真話的人,中國最有威望的法律人,一個按法律規則做事事的人。
他是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讓;他是劍,揚眉出鞘,直指邪惡,絕不姑息。烈火鍛造鐵血律師,兩袖清風忠誠衛士。
他一生做一個“馴服者”,但從未屈服,從未向所謂的真理低頭。在那個已經不把高尚當做墓志銘的時代,他選擇為良知而辯論,他鏗鏘有力的辯詞如烈火一般燒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荊棘叢里一行漫長的跋涉,彎彎曲曲,尋找一個光明的出口。他將自己的肝膽燃成燈油,又磨成墨汁,寫下震撼心靈的辯詞,這一起,只是按法律的規則行事。
張思之,他用自己的熱血,在中國的大地上犁出前進的血脈和希望,滋潤了我們日漸枯萎的良心。他的存在和執著,承載著一個現代國家的法制夢想。
8.真正的醫者
陳曉蘭,一個與假劣醫療器械斗爭了10年的白衣天使,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用規則作盾,以正義為槍,劃破了企圖阻擋陽光的那抹陰霾,驅散了模糊時代精神的塵埃。同事笑她傻,面對巨額的紅包、封口費竟然絲毫不動心,反而默默承受黑心商人的打擊報復;家人罵她傻,為了取得證據,竟不惜假扮病人,以身犯險,以身試針。
可是她說:“既然身穿白大褂,就不該對不起醫生這兩個字。”神圣的醫德讓她無法眼看著黑心商人用假劣醫療器械欺騙病人而默不作聲,純凈的良知讓她無法忽視病人被病人被病魔折磨后卻得不到治療的痛苦。于是,她選擇站起來,去戳穿那些骯臟的謊言,為維護白大褂的純凈。
這不是不知變通的愚昧,也不是跟不上潮流的落魄,而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堅毅,雖然這條路很難走,可她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為社會找到了方向。
9.讓校規看守哈佛
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自己的一塊地皮和20本古書。贈給當地的一所學院。哈佛大學一直把牧師的這批書籍珍藏在哈佛樓里的一個圖書館內,并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不能帶出館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二一炬。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他在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后,終于作出一個勇敢的選擇。原來在大火發生之前,他違反圖書館規定,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了館外,準備閱讀完后再歸還。災難過后,這本書成了稀世珍本。該學生懷著不安的心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說明情況后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
校長先是表示感謝,并對他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后就把他開除出校。賞罰分明,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對此,很多人表示用規則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讓校規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許是哈佛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卻創造無限輝煌而享譽全球的原因之一。規則是對所有人的,規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即使校長不想開除這個學生都不可能。因為校規有規定,所以這位校長沒有網開一面,沒有下不為例。這是對規則的敬畏,也是對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詮釋。
10.規則,讓人別無選擇
在一次世乒賽上,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與我國選手的一場精彩比賽,那是一場極重要的賽事,關系著兩位運動員能否順利闖入決賽,所以打得特別賣力。選手的連貫對接、銳利扣殺并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卻是那位瑞典選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壇寶座的一個職業國家隊員,在關鍵時刻綻放出了人性的光輝,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賽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在比賽的收尾階段,雙方依然打得難解難分,比方各不相讓,對方每一記失誤都會給自己帶來一分勝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殺都會給勝利加上砝碼。在最后的關鍵時刻,我國選手在一次回防中,將球匆忙打向對面,如電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為動作太急驟了,在經歷了短暫的寂靜之后,賽場上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那位瑞典選手因我國選手的失誤而贏得了比賽。然而,在喧鬧沸騰的賽場上,大家看到了一個孤零零但執著的手勢高舉著,原來是瑞典選手在向裁判和觀眾示意:我國選手打的是擦邊球,后者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對這位瑞典選手沒有贏得比賽而感到惋惜,更以熱烈的掌聲回報他的坦蕩和率真的人性。
賽后,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要舉起那個手勢的時候,他說:“規則,讓我別無選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