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如果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一、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首先要看是否屬于保險公司免責事項內的,如果不屬于,那么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

1、協商
2、仲裁
3、訴訟
二、保險理賠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注意一:投保人應第一時間報案
所有保險產品的索賠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投保人想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第一時間與保險公司及時建立聯系,并以書面形式通知壽險公司并提出給付保險金申請。
當被保險人發生疾病、傷亡等保險事故時,一定要立即通知壽險公司,否則保戶有可能要承擔因遲緩通知而致使壽險公司增加的調查費用。而被保險人達到領取保險金的年齡時,保戶為了自身利益,當然也應及時向壽險公司提出給付保險金申請。而意外險的投保人發生意外傷害或住院后,投保人本人應及時撥打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電話,或者委托相關人士與保險公司建立聯系,在3日內向保險公司報案。同時,投保人應向保險公司了解需要準備的單證,以便保險公司快速理賠。
根據保險金種類不同,報案的途徑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住院醫療保險金的申請均需先通過營銷部再傳遞至公司理賠部。而申請除住院醫療保險金以外的其他各類保險金,可通過辦事處或直接到理賠部報案。
此外,對于機動車的投保人,及時報案則更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投保人需在24小時內向保險公司報案,并認真填寫《機動車輛保險出險/索賠通知書》并簽章。另外,投保人報案時應及時告知保險公司損壞車輛所在地點,以便對車輛查勘定損。
注意二:準備好必需的申請文件
投保人要想順利獲得保險賠付,一定要在事故發生后,注意保存好各類證明單據,并帶上當初的投保單等相關證明,向保險公司提出賠付。根據保險金種類不同,索賠時應提供的資料也不一樣,一般要求提供有關證件的原件。
死亡給付申請一般要求提供給付申請書,被保險人、身故金受益人及申請人身份證,被保險人戶口簿,死亡證明書,法醫鑒定書或交通意外責任認定書,保險單及最后一期收據。傷殘給付申請一般要求投保人提供給付申請書,被保險人、傷殘金受益人及申請人身份證,法醫鑒定書,住院門診病歷或交通意外責任認定書,保險單及最后一期收據。而醫療給付申請一般要求提供給付申請書,被保險人、醫療金受益人及申請人身份證,住院門診病歷及醫療費收據,保險單及最后一期收據。
而為機動車投保車險的投保人在發生事故之后則應該保存好交通隊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處理事故時,對財物損失的賠償需取得相應的票據、憑證。此外,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索賠時還需要準備好以下證明:機動車輛保險單正本原件、復印件;機動車輛保險出險、索賠通知書;行駛證及駕駛證復印件。
注意三:保險理賠有期限
我國《保險法》對理賠的時間作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如果保險公司拖延時間并不能按期支付理賠費用,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規規定,壽險公司在收到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當及時作出核定,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保戶達成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后十日內,履行給付義務。否則,將賠償保戶因此受到的損失。另外,對于給付保險金數額不能確定的情況,保險公司應當從收到索賠申請和有關證明、資料之日起六十日內,根據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最低數額先予支付,在最終確定數額后,再支付相應的差額。
但如果壽險合同無效,或有欺詐行為,或發生的保險事故不屬于保險責任,壽險公司就會下達拒賠通知書。如果投保人對理賠結果不服或有異議,可通過協商、仲裁或訴訟方式解決。
目前,我國《保險法》規定,人壽保險的索賠時效為5年,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
出車禍對方保險公司不賠償怎么辦
一、出車禍對方保險公司不賠償怎么辦
1、出車禍對方保險公司不賠償,可以對肇事車輛車主、司機和購買保險的保險公司進行起訴。先由承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肇事者承擔;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2、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八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
(一)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二)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自人民調解委員會作出終止調解之日起三日內,一致書面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調解。
二、保險理賠程序怎么走
1、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及時通知保險人;
2、保險人立案查勘;
3、審核證明和資料;
4、核定保險責任;
5、履行賠付義務。
相關推薦:
虐待父母罪(打父母觸犯什么法律)
民事可予司法認知(司法認知的概念)
民事追訴時效期限(民事法律追訴期有多長)
民事訴訟再次證據交換(證據有時效性嗎)
a2駕駛證年審規定(駕駛證a2年審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