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該怎么處理
駛機動車輛就難免不出事故,但是發生事故后逃逸確實給當事人和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事故造成了嚴重后果。而自首又是一種知罪而后改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交通事故的難度。那么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呢?下面懂視小編為你介紹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處理方法。
交通事故逃逸后自首的處理方法一、刑法規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該規定將“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作為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加重情節。
二、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的,構成自首,但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為基準,對其自首從輕處罰。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一條第三款明確規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應認定為自首。但應依法以較重法定刑為基準,視情決定對其是否從寬處罰以及從寬處罰的幅度。”
行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仍可成立自首情節,理由如下:
1、刑法總則規定的自首制度,應對刑法分則各罪符合自首成立要件的情形普遍適用。
2、“交通肇事后逃逸”和“投案自首”是在兩種主觀故意支配下實施的兩個獨立行為,應分別進行法律評價。
3、對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適用自首,有利于鼓勵肇事者主動投案,悔過自新;同時,有利于在最短時間內查清事實、分清責任,及時賠償被害方,使案件得以及時偵破、審結,節約司法資源,符合刑法立法本意。
三、罪行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人身危險性極大,或者惡意利用自首規避法律制裁者除外
根據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對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人身危險性極大,或者惡意利用自首規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應依法從寬處罰;對于積極賠償被害人且取得諒解的,亦應作為酌定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8種情形1、明知發生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肇事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事故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肇事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肇事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肇事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肇事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肇事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肇事,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肇事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肇事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強行離開現場的。
不構成肇事逃逸的6種情況除了哪些情況可以被認定為肇逃外,交管部門還對哪些行為不構成肇逃做出了規定:
1、交通肇事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并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報案的;
2、交通肇事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后駕車駛離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3、交通肇事當事人將傷者送醫院后,確因籌措傷者醫療費用需暫時離開醫院,經傷者或傷者家屬同意,留下本人真實信息,并在商定時間內返回的;
4、交通肇事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
5、交通肇事當事人駕車駛離現場,有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
6、有證據證明交通肇事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肇事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猜你喜歡:
1.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2.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辦
3.交通事故逃逸的處理方法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有什么處罰
5.交通事故逃逸處罰規定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為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基礎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機動車駕駛員在發生交通事故的同時,擅自逃離事故現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后自首怎樣處罰
首先,對于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具體的懲罰措施會因案件的具體情況而異,通常會包括罰款、拘留、甚至有期徒刑等。然而,無論怎樣,自首的行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處罰。
解釋這個答案需要理解肇事逃逸和自首在法律上的定義和影響。肇事逃逸是指在發生交通事故后,不按規定停車處理并離開現場的行為,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因為它有可能加重事故后果,破壞現場證據,甚至導致無法找到事故責任人。而自首則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主動向司法機關投案自首,這是一種有利于案件偵破和審判的行為。
對于肇事逃逸后的自首,雖然自首行為本身是值得鼓勵的,但肇事逃逸的嚴重性也不能忽視。因此,在處罰時,通常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如果肇事逃逸行為沒有造成嚴重后果,自首行為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從而減輕處罰。但如果肇事逃逸行為造成了嚴重后果,比如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自首行為雖然能夠減輕處罰,但減輕的幅度會相對較小。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在肇事逃逸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回到現場并向警方自首,且事故后果并不嚴重,那么他可能會受到較輕的處罰,比如罰款和拘留。但如果事故后果嚴重,即使他有自首行為,也可能面臨有期徒刑等更嚴厲的處罰。
總的來說,對于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關鍵在于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自首行為的認可程度。雖然自首行為能夠減輕處罰,但肇事逃逸的嚴重性也必須得到重視。因此,駕駛者在發生交通事故后,一定要按規定停車處理,切勿肇事逃逸。
相關推薦:
交通協商賠償(交通事故協商賠償技巧)
追尾賠償方式(追尾交通事故如何理賠)
交通事故訴訟賠償標準(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工業廢水排放標準(工業污水處理排放標準)
交通違章處理方法(交通違章處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