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條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第五十八條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電動車,即電力驅動車,又名電驅車。電動車分為交流電動車和直流電動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
第一輛電動車于1881年制造出來,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它是由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類型也多種多樣。
2018年11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組織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低速電動車規范管理。
1、電動車購買之后需要到有關部門辦理車號牌,其號牌裝置的兩個孔,中間間距必需為80mm,沒有號牌是不允許上路的,私自上路將被處罰。(購買電動車速度超過50km/小時,這里車算入電動摩托范圍,要求必然上牌。)
2、車速由現行標準20公里/小時調整為25公里/每小時,不能超速行駛。
3、要有腳踏板、具有電驅動,電助力功效,電壓要小于48v,電機功率由現行標準240瓦調整為400瓦。
4、電動車整車質量由原來的40公斤調整為55公斤包含電池在內,增加行駛路程。
5、對電動車的高度也有規定,電動車的高度低于1.1m,車體寬度(除開車把、車蹬)低于45cm。
擴展資料: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是由《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1999)修訂后標準名稱。
按照國務院標準化工作改革的精神,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組織電動自行車相關科研機構、檢測機構、生產企業、高等院校、行業組織、消費者組織等方面的專家成立工作組,開展《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1999)強制性國家標準修訂工作,修訂后的標準名稱為《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
2018年1月16日起,該標準報批稿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委網站面向全社會公示30天。2018年5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該規范。
安全性能
新標準一是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從而消除了“非否決項”留下的漏洞;
二是在對近幾年電動自行車發生的各類火災事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增加了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安全內容;
三是對最高車速和蓄電池提出了防篡改(防改裝)要求,不給產品出廠后提高最高車速和整車重量留下空間;
四是對外形尺寸做出了規定,明確了前后輪中心距、車體寬度和鞍座長度等指標,防止車輛超長、超寬,同時避免電動自行車搭載成年人造成安全隱患。
五是增加了淋水涉水性能要求,保證了雨天騎行時的電氣安全。
六是增加了車速提示音,解決了群眾詬病的電動自行車聲音小、速度快,從背后靠近時不能提前預警的問題。
七是增加和完善了說明書的編寫要求,內容須包括提示騎行者遵守交通法規,注意行車和使用安全,騎行前進行檢查等。
車速限制
新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25km/h,主要是考慮到如果車速過快,將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騎行人做出相應避險動作的時間很短,剎車距離也會相應變長,很容易與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發生碰撞。
尺寸重量限制
新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前、后輪中心距不大于1.25m,車體寬度不大于0.45m,整車重量(含電池)不大于55kg。主要是考慮近些年,部分“超標車”車體越來越長、越來越寬,重量越來越重,外觀和性能都逐漸摩托化,嚴重擠占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
這類超大車輛極易與其他非機動車以及行人發生碰撞。同時,如果電動自行車整車重量過重,碰撞時由于沖擊力較大,將給對方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為確保交通安全,必須對電動自行車長度、寬度以及整車重量加以限制。
腳踏功能
電動自行車從根本上說是帶有電動助力功能的自行車,應當符合自行車的相關特征,即能夠由人力驅動行駛。如果沒有腳踏騎行功能,電動自行車在產品形態、動力來源、使用方式等方面就與電動輕便摩托車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也就無法納入非機動車管理。
此外,腳踏騎行功能還能夠讓消費者在車輛故障或電池乏電時繼續行駛,避免了長距離的推行,更加便利消費者使用。根據國際經驗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均只有具備腳踏騎行功能的電動兩輪車才能納入非機動車范疇。
防火阻燃性能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發,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火災事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調查分析這些事故的原因發現,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自行車產品車身材料基本不具備防火阻燃要求,一旦發生短路等電氣故障30秒內即會出現明火。
隨即全車的可燃材料都會起火燃燒,著火后3分鐘火焰溫度可上升至1200攝氏度,并迅速引燃周圍的可燃物體,如果在室內起火,留給人員的逃生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新標準對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性能提出要求,減少發生火災事故的隱患。
充電器要求
由于近兩年電動自行車電氣故障和充電器故障引發的火災越來越多,本標準新增和完善了電氣安全和充電器安全內容,包括導線布線安裝、短路保護、制動斷電功能、過流保護功能、防失控功能、充電器防觸電和防反接等。
將有利于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電動自行車產業的良性發展,促進電動自行車技術創新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