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壟斷行為的處罰是如何規定的
國家對壟斷行為的處罰是如何規定的 所謂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壟斷行為一般指三種經濟壟斷,具體包括:(一)壟斷協議;(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國家對壟斷行為的處罰規定 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反壟斷執法機構確定具體罰款數額時,應當考慮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的時間等因素。 為提高反壟斷工作的有效性,促使被調查人配合反壟斷調查工作,如果經營者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酌情減輕或者免除對該經營者的處罰。 此外,根據各行業都成立了行業協會的實際情況,行業協會有可能組織行業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這種情形的危害性比經營者自行實施該等行為危害更大、影響更惡劣,所以反壟斷法對于行業協會組織實施壟斷協議也作出規定。如果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 壟斷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很大,國家制定了關于反壟斷相關法律法規,在這個商品信息化時代,需要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市場管理。國家對壟斷行為的嚴厲處理也表明了態度。
滴滴出行為什么下架?
7月2日,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發布公告,為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決定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暫停注冊新用戶。
7月4日,國家網信辦證實,滴滴出行App由于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現已被下架。7月9日,國家網信辦證實“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被下架。監管的嚴厲程度,出人意料。要知道滴滴的成長史,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部“測試監管邊界史”,這一次,終于踢到鐵板。
而且,這一波監管浪潮,瞄準的不止是滴滴一家互聯網企業。與滴滴前后腳赴美上市的滿幫集團、Boss直聘也因涉及國安問題被審查。但很明顯,滴滴的問題應當是最嚴重的,否則不至于如此嚴厲。
除此之外,7月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互聯網領域22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其中8起案件涉及滴滴,6起案件涉及阿里巴巴,5起案件涉及騰訊,2起案件涉及蘇寧,1起案件涉及美團,市場監管總局分別對涉案企業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
相關推薦:
立案庭也開庭(立案庭為什么可以開庭)
反訴不予立案(反訴不予受理是否可以上訴)
挖壞水管賠償(自來水管挖壞了怎么賠償)
報案立案開庭(從立案到開庭一般需要多久)
女欠網貸離婚(妻子欠網貸了是否可以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