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借給朋友撞壞了怎么要維修費?
輕微的話,讓朋友給你修理好就行了,輕微的話也花不了幾個錢,他也不會跟沒事人一樣的吧;
如果嚴重的話有保險的盡量走保險程序,只要朋友不是無照駕駛或者酒駕什么的,一般都能獲得賠償的。不說了是朋友嘛,沒點關系也不可能把車借他。如果太嚴重,都要他賠的話也可能不好講話。
之后告訴他出過險,第二年的保費可能要增長,明事理的應該也會給你點補償。
在《侵權責任法》中,第49條規定:當租賃、借用機動車所有人不同時,若發生交通事故后判定責任屬于該機動車一方時,由保險公司實行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的賠償。如果不夠,則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機動車所有人在損害發生中出現過錯的,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這就說明,車主根本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需要對借車人所引發的事故負責的,要是車主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過錯的話,應該由借車人對此承擔賠償,但是如果是因為車主管理不當,發生了失誤,就要承擔賠償了。
需要確認借車的人是否具備駕駛資格和狀態,確保對方借車時沒有飲酒、吸毒、服用影響精神狀況的藥品等,換句話說要確認借車人處于正常狀態,具備駕駛汽車的資格。若是被證實你知道借車人當時存在飲酒,吸毒等影響駕車的行為,或者還處在因為前科被禁止駕駛的階段,還毅然把車借出,在釀成交通事故后被交警查處的話,你作為車的主人,將會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就算把車借給朋友時他還沒有喝酒等行為,也要對他進行囑咐,駕駛員不能喝酒,喝了酒的人不能開車,避免因為酒駕發生事故,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無辜路人。
借車這樣的事,必須要謹慎再謹慎,事前做好一切準備,考慮周全,畢竟車在行駛過程中,什么事情都會有,因此要是能杜絕借車的情況才是最優解,你也用不著擔驚受怕。要是朋友實在有急事要用車,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抽空送朋友去目的地,這樣做的話,不但不會損害朋友感情,還可以減少麻煩發生。不過要是自己很忙,可是朋友恰好專門來借車,就千萬記住以上幾點,挨個落實,這么一來,就算出現嚴重后果,也能盡可能減少損失,這么做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借別人車子出車禍了責任應該誰承擔
借別人車子出車禍了責任應該由誰承擔需要依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斷,具體如下:
1、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方責任的,車主不承擔責任,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
2、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車主有過錯的情況如下:
(1)知曉車有故障還將車外借的。需注意的是,這里的車輛故障是指被借車輛的剎車系統、動力系統、輪胎等,已經可能會影響到車輛正常運行的;
(2)知曉借車人吸毒、醉酒還將車輛外借的。但若借車人是在借到車后,再進行了醉酒、吸毒這樣的行為,車主是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
(3)將車輛借給沒駕照,駕照被吊銷,或者不符合車的駕照類型的人。
交通事故賠償包括人身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失賠償,具體如下:
1、人身損害賠償包括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財產損失賠償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包括:
(1)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2)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3)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4)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條
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
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第七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八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第九條
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十條
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予以確定。 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第十一條
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十二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第十三條
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準。 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
第十四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十五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十六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
第十七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朋友借車出了事賠不起怎么辦
朋友借車出了事賠不起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發生交通事故申請法律援助的方法如下:
1、交通事故申請法律援助的,可以由當事人本人,或者由其代理人提出申請;
2、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七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
3、決定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日內指派法律援助人員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4、決定不給予法律援助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如下:
1、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
2、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3、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
4、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5、對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等專業性較強的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委托專門機構進行鑒定;
6、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7、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綜上所述,當事人發生車禍的應當立即報警,向警方提供相應的信息,警方對現場進行處理,對當事人的責任進行劃分,確定賠償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相關推薦:
朋友借車出車禍(朋友借我車撞死人怎么辦)
最新交通事故傷殘賠償(交通事故傷殘如何賠償)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處理(交通事故中造成死亡如何處理)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程序(交警隊責任認定流程是什么)
交通違章處罰條例(新交通違章處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