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我國現行法律還沒有具體的標準。但主要根據三個要件來認定:
事故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認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首先要看行為和事故的發生和損害之間有沒有因果關系。
造成事故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以及雙方當事人過錯的程度。在因果關系確定以后,對當事人的事故責任比例的確定,主要是根據當事人過錯的嚴重程度來確定的。
法律依據:《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第三十條 事故調查組根據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判定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
事故調查組根據當事人行為與特種設備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在特種設備事故中的影響程度,認定當事人所負的責任。當事人所負的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
當事人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證據、未及時報告事故等,致使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承擔全部責任。
認定交通事故責任,必須依法確認事故中各方當事人的法定義務;依法確認各方當事人法定義務的優先原則;確認各方當事人的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過錯的嚴重程度;根據各方當事人的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過錯的嚴重程度確認不同的交通事故責任。交通事故認定應掌握行為責任原則、因果關系原則、路權原則和安全原則。
1、行為責任原則
如果當事人對某一起交通事故負有責任,則必定因由其行為引起,沒有實施行為的當事人不負事故責任。
2、直接原因原則
行為人的行為是實實在在地足以引起交通事故及損害后果發生的因素,它就構成事實上原因,即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作為技術認定,應載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只是證據之一,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從技術的角度出發,認定直接行為人的責任,而不須考慮應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人的事故責任。
3、路權原則
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
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百萬購車補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