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和留置的區(qū)別
立案和留置的區(qū)別如下:
1、立案的意思就是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zhí)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決定將其作為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立案的首要條件是應有犯罪事實,若沒有犯罪事實的話就不能立案;
2、留置的意思法律上的留置就是監(jiān)察機關對于被調查人采取的強制措施,將被調查人留置在特定的場所。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法》第四十四條
對被調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但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jù),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等有礙調查情形的除外。有礙調查的情形消失后,應當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員所在單位和家屬;監(jiān)察機關應當保障被留置人員的飲食、休息和安全,提供醫(yī)療服務。訊問被留置人員應當合理安排訊問時間和時長,訊問筆錄由被訊問人閱看后簽名;被留置人員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后,被依法判處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留置和留置權的區(qū)別是什么
1、成立的條件不同。依雙方當事人的合意而成立=而留置權是依法律直接規(guī)定;
2、占有的條件不同。兩者雖然都是以擔保物的占有及移轉為要件,但質權在設定時才移轉占有,擔保物與債權事先沒有占有的關系=而留置權的債權事先就與擔保物有法律上的牽連。即債權人事先占有是留置權成立的前提條件;
3、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同。質權的標的包括動產還有財產權利=而留置權的標的僅為動產;
4、權利的實現(xiàn)不同。質權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就可以當然行使質權=而留置權則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還必須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才可實現(xiàn)留置權;
5、消滅不同。質權不因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而消滅=而留置權則在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時消滅。
紀檢委針對個人立案意味著什么
法律分析:紀檢委立案是經初步核查被調查人有錯,才能實施立案。一般確有違紀事實的,才能立案調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第十六條規(guī)定,對檢舉、控告以及發(fā)現(xiàn)的黨員或黨組織的違紀問題,經初步核實,確有違紀事實,并需要追究黨紀責任的,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xù)。具體而言,立案應當符合三個條件:
1.存在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 這里說的事實,僅指步確認的部分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而不是全部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事實。
2.需要追究法律責任。 并不是所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都需要立案查處,能否立案還要看是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 是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則要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來確認。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jiān)督中發(fā)現(xiàn)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立案是什么意思
立案是指公安機關、司法機關針對一起案件的初步審查和決定展開法律程序的初步行為。以下是關于立案的詳細解釋:
一、立案的基本含義
立案是法律程序中的第一步。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向有權機關提出訴訟或報案時,相關機關依據(jù)初步掌握的情況和線索,對案件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展開進一步法律程序的過程,即為立案。
二、立案的過程
1. 初步審查:接受報案的機關會對案件進行初步審查,包括審查相關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管轄要求等。
2. 決定立案:經過初步審查后,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情況下,會決定立案。
3. 展開調查:立案后,相關機關會正式展開調查,收集證據(jù),了解案情。
三、立案的意義
立案標志著法律程序的正式啟動,具有以下意義:
1. 保護當事人權益:立案意味著對當事人的訴求進行了初步認可,為當事人提供了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
2. 確保法律公正實施:立案是法律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確保法律程序得以啟動,為案件的公正處理打下基礎。
3. 防止濫用訴權:立案過程也是對訴權的一種審查,防止惡意訴訟和濫用訴權的行為。
四、結語
總之,立案是法律程序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標志著法律程序的啟動。它是保護公民權益、實施法律的重要步驟,也是確保案件得到公正處理的基礎。對于公民來說,了解立案的基本流程和含義,有助于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希望上述解答能幫助您理解“立案”這一概念。如您有更多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解釋,可繼續(xù)詢問。
立案是怎么回事?
立案是指司法機關在審查案件后,決定啟動刑事訴訟程序,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并進行調查取證的過程。具體來說,立案是司法機關在接到報案或自偵案件后,對案件進行初步審查,確認有犯罪事實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然后決定是否啟動正式的刑事訴訟程序。這一步驟對于確保司法公正和防止濫用權力至關重要。
職務侵占4900元是否達到立案標準,取決于當?shù)氐姆珊退痉ń忉尅R话愣裕绻痤~較小,可能不會被立案,但這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全稱是“立案偵查”,意味著司法機關將正式介入,采取措施進行調查取證,以確定是否存在犯罪行為及犯罪人的身份。
通俗地說,立案就像法院啟動了一個案件的調查程序。當警方或其他司法機關認為有足夠的證據(jù)支持案件需要進一步調查時,他們就會啟動立案程序。這包括收集證據(jù)、詢問證人、進行技術偵查等。
立案過程不僅是對犯罪行為的正式承認,也是對司法程序啟動的正式宣告。在立案后,警方和其他相關機構將根據(jù)法律程序進行深入調查,最終決定是否提起公訴。這個過程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證據(jù)收集、嫌疑人身份確認以及法律適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立案并不意味著案件一定會進入審判階段。立案后的調查結果將決定是否能夠繼續(xù)推進到起訴和審判階段。如果調查結果無法證明有犯罪行為,或者證據(jù)不足,案件可能會被撤銷或轉為其他處理方式。
總之,立案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它標志著司法機關正式介入案件,進行深入調查,以確認是否存在犯罪行為及犯罪人的身份。這一過程對于維護法律秩序和保護公民權益至關重要。
相關推薦:
什么事是立案(什么叫立案)
凍壞水表賠償(一戶一水表凍壞了誰擔責)
走失立案標準(人口失蹤立案標準)
交通事故對方不賠償,應該怎么起訴(交通事故肇事不賠償訴訟程序怎么走)
警察立案金額(警察局立案金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