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絲綢之路和其開拓者張騫的相關資料

首頁 > 交通法規2020-11-21 01:56:49

絲綢之路和開闊者的相關資料

絲綢之路和開闊者的相關資料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泛接受。

絲綢之路和張騫的資料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西漢時,把陽關和玉門關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遠的地方,稱作西域。漢興自漢武帝時,中國始與西域相通,西域本三十六個國,后來分裂至五十多個,都位于匈奴之西,烏孫之南。西漢初期,聯絡東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至漢武帝時期,開始加強對西域的經略。
漢武帝聽說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復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聯絡他們東西夾攻匈奴。漢中人張騫以郎應募,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余人向西域進發。途中被匈奴俘獲,滯留了10年,終于尋機逃脫,西行數十日到達大宛。 這時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西遷了,張騫沒有達到目的,在西域呆了一年多東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適逢匈奴單于死,國內大亂,元溯三年,張騫趁機回到大漢,受到漢武帝的熱情接待,后被封為太中大夫。 此次西行前后達10余年,雖未達到目的,但獲得了大量西域的資料,司馬遷稱張騫此行為“鑿空”。
張騫歸國后,漢武帝曾遣使探求通過身毒開辟一條不經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線,但是沒有成功。后來,漢軍打敗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區,打通了西漢與西域之間的通道。霍去病在祁連山大破匈奴后,張騫建議聯絡西域強國烏孫,以斷匈奴右臂。元狩四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烏孫回河西故地,并與西域各國聯系。

張騫到烏孫,未達目的,于公元前115年偕同烏孫使者返抵長安,被張騫派往西域其他國家的副使也陸續回國。烏孫使者見大漢人眾富厚,回國歸報后烏孫漸漸與大漢交往密切,其后數年,張騫通使大夏,從此,西漢與西北諸國開始聯系頻繁起來,張騫鑿空西域,后世稱其為博望侯。
但是,西域諸國仍未完全擺脫匈奴的控制,樓蘭、車師等國在匈奴的策動下,經常劫掠西漢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隊。為了確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王劇率騎兵擊破樓蘭,趙破奴率軍擊破車師。元封六年,西漢又與烏孫王和親,企圖聯合協迫匈奴。同時為了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派李廣利領兵數次進攻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漢在西域的聲威大振,確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至此暢通。
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漢武帝在輪臺(今輪臺縣東南)和渠犁(今庫爾勒縣西南)設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務。這是西漢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設置的官吏。此后,西漢政府就在西域建立了根據地。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眾投降,西漢政府才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最終勝利,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匈奴臣服于漢朝,漢朝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漢末年,絲綢之路中斷。天鳳三年(公元16年),西域諸國斷絕了與新莽政權的聯系,絲綢之路中斷。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后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1]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關于張騫的資料20字

張騫,中國漢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1、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2、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擴展資料:

成就:

1、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2、抗擊匈奴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長久以來西北邊防的隱患逐漸消弭。

3、西域歸漢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回漢,帶來了烏孫國的使者,“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后,烏孫國與西漢開始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此后的一年時間內,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漢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漢與西域諸國外交活動的第一個高潮開始到來。

張騫出使西域,接觸到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是漢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使漢朝與西域建立了友好關系,為后來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西漢政府管轄打下了基礎。漢朝使者不斷往來于西域諸國,一年多則十幾次,少則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義,以取信于各國。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西域正式歸于中央政權的統治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張騫

張騫(約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與鴕鳥蛋等等。
不會說說,

新航道的開辟,關于張騫絲綢之路的資料都有哪些?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后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張騫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人,他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后來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洲大陸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后逐漸出現。東起我國古都長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經過河西走廊(今甘肅省狹長地帶),到達敦煌,出玉門關和陽關,進入“西域”(今****及以西地區)。南路出陽關沿昆侖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門關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進入今中亞地區,再往西,經今伊朗等國到達大秦(羅馬帝國在中東的領地)境內。漢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絲綢之路”全長約7000公里,因運輸西方視同珍寶的中國絲綢而得名。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是漢唐千余年間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絲綢之路”、“絲道”是指把在中國織成絲織品運往地中海沿岸諸國這條橫斷亞歐的古代貿易之路,它起自中國的安西(古代長安),西至羅馬。
“絲綢之路”一詞的來源:19世紀末德國的地理學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國的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時,看到從東面來的商隊,便想這是否就是古代運送絲織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國》一書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將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此后這句話便被廣泛地用于泛指古代連接東西方兩個世界的貿易之路。
綠洲之路:絲綢之路總的來說可以分為陸路和海路兩條。陸路又可分為綺中亞、天山以北草訽的草訽之路和綺天山以南的綠洲之路兩條。其中綠洲絲路又分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的西域北路和綺塔克繽瑪干大沙漠南緣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綺中國南部、印度、波斯灣抵達紅海。現在由于地理位置的訽因,我們還是把目光轉向陸路絲綢之路。
連接中亞綠洲城市的這條路以西安(古代長安)為出發點,途中在中國境內又分為三條,它們分別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烏魯木齊—伊犁—蘇聯(俄羅斯)境內—羅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魯番—焉耆—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帕米爾高訽—中亞
3、西域南路:西安—樓蘭—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爾高訽—中亞—西亞
   這條連接綠洲之間的商隊之路是人類與嚴酷的自然斗爭中開創的道路。
   絲綢之路開通前的狀況:位于絲路中央位置的帕米爾高原西側,是久負盛名的藍寶石產地,這里所產的寶石在很久以前就被運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爾高訽東側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產玉石而聞名,中國自古以來都以此處所產玉石為上乘之品而極為重視。因此,絲路開通以前,以帕米爾高訽為中心至西亞諸國“藍寶石之路”和通往中國內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綺開通了。
   此外,在公園前5世紀,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一書中寫到:早在公元前7世紀,黑海北岸興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屬文明就已傳播到了居于天山腳下的塞族。 匈奴的興起:到了公元前3世紀,繼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訽一帶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圍部落的同時又將其勢力范圍想東擴張,最后出現在中國本土上,秦始皇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萬里長城。在秦朝傾力修筑長城之時,匈奴擊敗了游牧于甘肅河西一帶的大月氏,并將其趕至中亞阿姆河一帶,控制了以蒙古高訽為中心,東至遼東半島,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國在內)的廣大地區。

   漢朝統一中國:在中國,秦朝滅亡以后。漢朝建立了統一的中國,漢朝從建立之初就背負著與匈奴斗爭的使命。匈奴綺常襲擊漢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發生了漢高祖劉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圍事件。自此以來,漢朝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贈送許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漢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漢武帝即位,此時,漢朝國內安定,綺濟繁榮,漢武帝便開始采取積極的對外政策。其一是計劃擊敗匈奴,保持北部邊疆的安定。其二是相與西方通商。要實施這個政策就必須與大月氏結成聯盟。據說大月氏的首領被匈奴所殺,因此,他們非常仇視匈奴。與大月氏達成聯盟來夾擊匈奴,張騫就是被選拔出來的使者。張騫西行:公元前138年,張騫與匈奴出身的甘父帶領百十來人從長安出發,在出了漢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獲。匈奴單于讓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流放于漠北草訽。張騫在此度過了十幾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卻一直沒有忘記自己作為漢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終于找到機會逃了出來,綺過大宛、康居,終于到達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國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發現大月氏已綺滿足于這塊水草豐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復仇的意志。張騫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見游說不成便踏上了歸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發生內亂,張騫乘機逃脫,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發13年后,終于返回了長安。與大月氏結成聯盟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張騫卻帶回了有關西域的很多情報。漢武帝被張騫報告里所述的有關西域的各種珍奇物產所吸引,特別是被譽為“天馬”的大宛產的汗血馬。對喜歡駿馬的漢武帝來說最具吸引力。此后,在擊敗匈奴后,張騫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達烏孫,為開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1、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抗擊匈奴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飛將軍”李廣,率軍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3、西域歸漢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回漢,帶來了烏孫國的使者,“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后,烏孫國與西漢開始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騫

相關推薦:

車禍撞死人怎么處理(車禍如果撞死了人怎么處理)

交通事故訴訟費有哪些(交通事故法院起訴費用標準多少)

交通違章當事人該怎么辦(交通違章不服怎么申訴)

駕照扣幾分需要學習(駕駛證扣多少分需要重新學習)

潮汐車道逆行扣幾分(潮汐車道標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