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并軌后公務員辭職,退休還有工資?
湖南省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出爐 各地標準層次不同
10月26日,湖南省財政廳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的通知》,到今年年底,全省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將達到50%以上,農村五保老人和低保家庭中65歲以上失能老人將首先享受政策福利。
省財政廳方面表示,補貼標準將由各市州根據實際情況最終制定,屆時還將出臺下一步具體方案。
哪些老人可享受補貼
貧困、獨居、失能老人
從2014年起,我省就開始以縣市區為單位,著手建立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身體機能衰退需要他人照護服務的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接受養老服務提供支持。一年后,制度進一步健全。
最新出爐的通知明確,此次補貼對象,是農村五保老人和低保家庭中65周歲及以上的完全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鼓勵和提倡有條件的地方,擴大補貼對象范圍。補貼對象的經濟狀況(即低保、五保對象)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核定,補貼對象的身體狀況(即部分失能或完全失能)由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鑒定。
補貼怎么發
由政府購買支付
在補貼方式上,基本養老服務補貼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現。
根據老年人及其家庭意愿,到養老服務機構接受服務的,補貼由縣市區民政、老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支付給相應的養老服務機構;居家接受服務的,支付給提供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服務企業、專業化社會組織或老年協會等單位或組織;委托親友、鄰里提供服務的,根據政府或委托的基層養老服務組織、老年人和服務提供人三方的協議,支付給提供服務的對象。
對已納入基本養老服務補貼的對象,將定期跟蹤保障對象個人及家庭變化情況。不再符合規定條件或者死亡的,分別由養老服務機構或村(居)民委員會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每季度末的后5日向縣級民政局、老齡辦上報本季度的異動情況。
可以補多少
各地標準層次不同
截至2013年底,湖南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079萬,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25萬,占老年人口的20%。在225萬失能半失能老人中,失能老人約88.5萬人,半失能老人136.9萬人。
通知明確,到今年年底,全省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將達到50%以上;到2020年,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達到70%以上,基本養老服務補貼最終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
省財政廳方面表示,具體的補貼等次和標準,由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補貼對象的身體狀況等來確定,并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自然增長機制。
省財政還將通過調整現有專項資金和福利彩票資金分配方式對各地給予適當補貼,具體還需下一步詳細方案。
釋疑
如何申領養老服務補貼?
申請
由補貼對象或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直接或委托村(居)民委員會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聲明家庭經濟狀況、申請人身體狀況和實際年齡,并提交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申請人身體狀況的鑒定結果,申請人身份證、戶口簿、低保證等相關材料及復印件。
審核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群眾評議、信息核查等方式,對申請人的身份信息、經濟狀況、身體狀況等調查核實后,將申請人的情況在村(居)民委員會公示欄公示5天,經公示無異議的,簽署審核意見,將有關材料報縣市區民政局、老齡辦審批。經審核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告知原因。
審批
縣級民政局、老齡辦根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上報的申報材料及對補貼對象經濟狀況的核定結果、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補貼對象身體狀況的鑒定結果、入戶調查情況等材料,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予以批準,并在申請人所在村(居)公布,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不予批準,并書面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養老金并軌以后公務員退休工資是不是吃虧了
寫這段話的人純屬開黃腔!并軌后退休的公務員比以前幾年退的同級別低近千元,還不吃虧!!不懂就別亂放屁出來!!
您好!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后,公務員達到法定內退休年齡時,養容老金在金額測算按照并軌前后兩種方法測算,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哪種測算方式得到的金額高,就按照金額高的執行。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后,公務員并沒有吃虧。謝謝閱讀!
公務員養老金并軌方案出齊 看各地工資怎么變
2015公務員工資調整方案已經框架敲定,即將出爐。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已明確目標和方向。現將調整方案在此出示,僅供參考。
一、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 3100元;正科級 3300元;副處級 3600元;正處級 4000元;副廳級 4400元;正廳級 5000元;副部級 5500元;正部級 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二、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三、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四、補助工資:
1、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準=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2、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準=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準=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5、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五、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六、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
退休生活費=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2014年公務員工資改革: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已明確目標和方向
根據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工作任務,胡穎廉就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方向表示,此次改革的重點應是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具體做法有兩點,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的薪酬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基層公務員更是上情下達的關鍵環節”, 胡穎廉認為 ,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能夠有效解決地區差別不合理的問題。現實中 ,省與省之間最高和最低津補貼相差可達3至4倍,同一省內不同地區也存在差距,不僅挫傷了積極性 ,也直接影響行政效率 。
其次,完善職務和職級并行的薪酬制度,就需要在“升官”的狹窄路徑之外,拓寬“職級”這條路。這方面深圳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人社部批準的全國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深圳于2007年和2009年分兩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務員。2010年1月1日起深圳規定所有新進入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一律實行聘任制。同時開始正式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將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類,并為后兩類建立獨立的職務序列,工資待遇不再與行政職務級別掛鉤 。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將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更加注重公平正義,而且注重從制度設計上找尋出路。”胡穎廉如是表達對未來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期待。
調整工資結構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經對各省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情況做了調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將制定嚴格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貼補貼在公務員工資占比的同時,也使得公務員的津貼補貼由暗轉明。
上述專家說,新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出臺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將是絕大部分基層公務員群體,對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邊遠地區的公務員,國家將會提高津貼補貼標準,相應地,中西部地區公務員的整體工資收入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主要的依據是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等政策法規。公務員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組成。基本工資標準全國統一。公務員職務高,相應級別就高,基本工資也高。從國務院總理到鄉鎮一級政府的科員、辦事員,共分27個級別。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務員工資的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津貼補貼部分。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曾做過調查,現在國內公務員工資收入中,基本工資占比大約是30%,剩下的就是各種名目、花樣繁多的津貼補貼。各省之間,公務員的津貼補貼標準不一致,最高與最低省份之間的津貼補貼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內不同縣市的公務員津貼補貼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內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多達32個,最低和最高相差1.5萬元/年。
相關推薦:
商事仲裁時效知識(商事仲裁時效兩年還是三年)
對員工有利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怎么簽對員工有利)
競業限制條款(競業限制協議應包括哪些條款)
下班路上摔傷算工傷嗎(下班途中摔傷算工傷嗎)
工齡工資標準(工齡工資標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