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領導漲工資就行了,工人給多少錢都照樣干活。只要有飯吃就行。
2017年4月入職
2017.4.10收到人生第一份工資8241.76元。
2020年4月入職三年2020.4.10收到入職三年后的工資8433.81元。
時隔三年,每月到手工資增長了192.05元。雖然五險一金繳納基數都有所增加,但是到手工資就多了這些,可以算是基本沒漲。原因我自己分析有幾點:
個人感覺選擇了國企就等于選擇穩定,如果工資波動調整頻繁,相信也會給大家帶來困擾。既然選擇了,就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吧。
自己也是一名地方國企員工,發表一些看法吧。
首先,一說國企,大家的普遍固有印象是,工資不高待遇好相對穩定,朝九晚五,這點無論是哪個行業的國企,基本上都能達到這個要求。特別是最近疫情的爆發,中小型私企經營困難,大量裁員,或者是降薪,甚至爆發破產潮,讓很多人看到了國企的優勢。不過,國企也有很多被詬病的地方,比如有的國企,經費不足,業務傳統亟待轉型,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夕陽產業或者收效甚微,產品周期長,過度依賴國家政策加持等等。導致利潤逐年降低,普遍員工待遇比較欠缺,對個人成長動力不足,沒有快速發展的空間。
所以行業選擇很重要。
中國工資高待遇好的十大國企:
一、中國煙草總公司
二、國家電網
三、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四、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五、中國五大銀行
六、中國鐵路總公司
七、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八、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九、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十、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公司
如果你有幸進入以上的單位,晉升或者個人發展加上福利待遇都是相當不錯的。
你好,本人211、2013年畢業,經歷兩個國企,一個老牌 汽車 行業,后跳槽去高 科技 產業。
說一下我的觀點:
1、2013-2015在老牌 汽車 行業,是我2013年畢業校招進去的,里面沒啥競爭力,那個時候車市行情好,大家都是賣車,有的車企賣的好的比如X眾品牌,聽在里面的同學說一年發36個月工資,而我們這邊銷量差一點,但是最多的一年也發了22個月薪資,動不動就來個雙倍工資,那時候車子好賣,無所謂高低。
但是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后來車市行情不好了,別人家的 汽車 賣的少了,但是還是有利潤,其他的車企有的開始出現虧損了,但是工資照發,五險一金照交,該有的一樣不少,運動會,節假日 旅游 出去玩保證到位,就是吃大鍋飯,工資很平均,同一屆畢業的工資水平都差不多。
2、2015-至今,受不了老牌企業那種孤燥無味的生活,跳槽去了另一家企業,是一家高 科技 產業,同樣是制造業,這里的氛圍很緊張,每天很忙工作很充實,工資水平也比之前高了許多,而且同一年進公司的人。后面會根據個人表現調薪,兩個人的工資可以差大幾千,工資提高了,房價也提高了。說白了每次覺得自己的工資有了大幅提升后,回過頭看看房價,又默默的低頭不說話了!
很多人剛開始抱怨國企不漲工資,或者漲工資很少,幅度有限。但是國企里面不能簡單的靠工資去衡量。
首先,大部分國企都是包吃包喝包住的,這個也算一大筆開銷,公司都幫你省了。
其次,國企內工作氛圍好一點,分工很細,每個人負責屬于自己的一塊區域就行了,
同樣的崗位私企拿的多,但是工作強度大,掙得多意味著付出的多,包括周六周日的加班,有那個時間陪老婆孩子不香嗎?
最后,你進了國企,就應該知道不是為了掙錢去的,很多人享受了國企的福利,又抱怨國企的工資,每個人要做到心中有數,你有能力外面的世界任你闖。
但是很多時候,當你出去了才發現,你所謂的能力,資源、人脈,僅僅是國企平臺賦予你的,當你離開了以后,什么都不是!
國企幾年不漲工資那是正常的,這也是國企特有的,私企漲工資特別快,國企反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為啥呢?作為一個五年工作經驗的員工我來講講我的認識吧!
坐標西部三線城市,如今工資每年到手大約十萬,五險一金公司加上自己的大約五萬,唯一的好處就是公積金比較高,而且沒兩年調整一次。這是我工作的第五年,我地工資從第四年才達到這個水平。
第一年入職,實習一年,工資到手1700,第二年轉正以后以后基本工資沒有獎金,大約2800的工資,然后第三年漲了一點,基本工資加上獎金一起不到5000,第四年的時候工資突飛猛進,一年到手能有10萬,如果算上五險一金,還算過得去,當然不能跟東部城市的比較。從這里可以看出,國企漲工資基本很慢,有的甚至幾年都不漲工資。
國企為啥幾年不漲工資呢?這是因為,一個企業的工資總額是在年初就預算好的,也就是說在年初就已經計劃好了工資發多少,而這個工資總額是由上級批準的,一般可能幾年不會變,如果沒有增加工資總額,企業怎么會給你漲工資呢?哪里來的錢呢?
國企由于他的特殊性,工資都是計劃性質的,工資總額得存在,限制了漲工資。國企不像私企,他講究的是大鍋飯策略,也就是說同一個部門,員工工資差距不會太大,他們是不會為了某個人去漲工資的,除非集體漲工資。試想一下,這么多人都漲工資,那工資總額得提高多少,工資總額得提高是需要批準的。所以存在幾年不漲工資,如果哪一天上級高興了,工資總額提高了,那么整個企業的員工會漲工資,漲幅可想而知了。
國企就是突出一個穩定,如果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最好不要加入國企,在這里你會感覺到沒有意義。國企的另一方面那就是穩定,每月到期都有工資,只會提前,不會延后。在國企上班,對于漲工資不要有太大的期望,等到哪天真的漲工資了,那也是一個驚喜不是嗎?
1.國企的薪酬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叫“工資總額控制”。也就是單位的每年的工資總額是有上限的,不能超發工資。不是說單位業績完成的好就能發很多錢,和很多私企的發薪方式存在很大區別,如很多互聯網公司,年終幾十甚至百萬的發,這在普通國企是不現實的。
2.國企號稱“增人增資,減人減資”,意為薪資總額和人數相關,每年報預算的時候都是要根據主管單位下達的批復執行。薪資總額增幅有限。
3.國企一般根據職級調薪,如果職級不提升,那么員工的薪酬就會一直穩定,每年只增加工齡工資或一些補貼,薪資漲幅非常有限,所以很多工人干了一輩子,薪酬也就那樣,因為職級沒有進步。
4.很多國企效益不行,但是工資還能保持穩定,已經非常不錯了,換成私企早就降薪裁員了。
幾年不漲工資還不最慘的,最慘的是不漲反降。我們廠在重慶,05年時,電工能到手兩千多一月,技術員到手有五六千,軋機主操手工資高時到手能有1萬多。
現在2020年,電工到手只有三四千,新入職的技術員就只有兩千多,當上助理工程師也才三千多,當了區域主管工程師也才四五千。軋機主操手在好的情況下,到手也只有6000多。
作為國企的員工,我可以給你說道說道這里面的東西。
就我所在的國企,有比較完善的工資和崗位級別制度,工資構成與崗位級別掛鉤,比如基本工資,從剛入職到公司董事長,大概差距在3000塊左右,而其他福利和社保,差距會大于這個基本工資,比如公積金,剛入職可能只有幾百塊,而公司最高的,應該接近5000,不同地方有不同標準,可能在發達地區,7000-8000也很常見。所以就基本這塊來說,不同崗位有差距,而且國企的晉升比較難的,想漲工資,只有靠評職稱或者上升到領導崗位,評職稱,怎么也得3年5載,想當領導,肯定比評職稱困難,所以工資幾年不變是很正常的。
除此之外還有績效獎金,這一塊差別就更大了,特別是領導崗位和普通員工,總體來講,普通員工之間差距可能會在5萬-8萬之間,也存在天花板,主要受工資總額限制。
最后說說國企的好處和不好的地方吧,
國企好處就在于,收入穩定,比如疫情期間很多私企減薪甚至失業,但是在國企這都不存在的,其次各項福利待遇比較不錯,房補,交通補助,住房補貼,餐補,一應俱全,而且節假日有過節費,每年可以報銷一定額度醫療費,通訊費,公積金和社保也基本上按照當地最高水平繳納的。
國企不好的地方就是,溫室效應明顯,由于工作節奏慢,大家逐漸會失去斗志,慢慢的淪為咸魚,當然拿到手的工資也就處于中等水平,比不過一些私企,其次國企由于受各種盤根錯節關系影響,存在吃大鍋飯的現象,多做少做收入差距不大,這也是今后國企改革的方向。
國企沒有漲工資,但是六險二金沒有漲嗎?平時的福利沒有漲嗎?不要總說到手工資,年終獎還多。
樓主說的部份國企里面不漲工資是存在,特別是中字頭的國企,這四五年的待遇都不怎么動。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國資委對國企管控的加強。早期,中字頭企業自主性很大,國家對國企的管控還相對粗獷,很多國企在正常的薪資之外,還內設了很高的福利待遇。隨著國資委重新理順各國企的關系,并加上對企業的管控,對國企各級職薪酬做了規定。國企不能隨意自定薪酬待遇,薪酬福利這塊就規范起來。
二、中央八項規定,劃了紅線,督察巡查力度加大。國企和國家公務單位、事業單位一樣,有相應的行政級別,同時也納入各級巡查范圍。現在的高壓反腐、高頻率巡查下,國企各級領導是不敢隨意去突破薪酬限制。于是,就出現多年不漲的情況。
三、原來中字頭的企業待遇很高。即使幾年不漲薪,現在的待遇依舊處于行業中高水平。以中字頭的CMCC來說,縣級某崗位的負責人,十年前到手薪酬20W/年左右,現在同崗位的人,到手薪酬也差不多一年22萬,基本沒漲。不過相比于同地區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員工,依然算是高薪。
所以,需要綜合地看。國企限薪是基于原來過于高薪的情況下限定的,有利于 社會 公平。另一方面,在于國家管控的加強,整體來說對 社會 是有利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