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拖欠工資找哪個部門投訴
單位拖欠工資找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具體方法如下:
1、到勞動行政部門舉報;
2、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3、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以在拿到仲裁書后15天之內到法院起訴;
4、在仲裁或訴訟的時候,可以要求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于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勞動仲裁的流程是什么
1、仲裁申請,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必須提交書面申請;
2、案件受理,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交勞動仲裁申請書;
3、組建仲裁庭,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應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內組成仲裁庭;
4、調查取證,仲裁委員會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
5、仲裁調解,在查明爭議事實的基礎上,由仲裁庭或仲裁員主持,對勞動爭議案件先行調解;
6、仲裁裁決,仲裁庭開庭裁決,應當在開庭的五日前,將開庭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
公司拖欠半年工資,員工如何維權?
你好,關于公司拖欠工資一事,有如下處理方式:
1、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如到當地的勞動監察大隊去投訴,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85條規定。
2、如果這個方式還解決不了,建議向當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主張支付被拖欠的工資;而且如果你還在在職,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38條規定提出辭職,提起仲裁時除了主張支付被拖欠的工資,還可以同時主張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仲裁裁決后,對裁決結果不服的,可以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見《勞動合同法》38、46條規定。
3、如果已經離職情況,如果公司給你出具看拖欠工資的欠條,而且雙方之間不存在其他勞資爭議,可以直接向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必走勞動仲裁前置程序。
如果沒有欠條,可以到公司要求公司出具一份拖欠工資的欠條,可以說怕時間長了自己都忘記了,學張欠條拿著心里有譜。
在職期間公司拖欠工資怎么辦
在職人員因公司拖欠工資的,此時是可以首先和用人單位協商處理的,如果是協商不成的,此時是可以向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仲裁,或者是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訴訟的。需要注意的是,再通過司法的途徑處理糾紛的時候,要提供相關的證據。
一、在職人員因公司拖欠工資怎么辦? 在職拖欠工資有多種解決途徑,勞動者首先可以先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在沒法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再使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在職拖欠工資的問題。 (1)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舉報; (2)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3)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這又分三種情況:一是針對勞動糾紛案件,經勞動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經仲裁后都服從,勞動仲裁裁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執行的,勞動者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三是屬于勞務欠款類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二、公司拖欠工資如何賠償? 根據《勞動法》規定: 1、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于工資報酬25%的經濟補償金。 2、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1)未依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規定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2)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4)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3、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勞動者是用勞動換取報酬,用人單位應該在一定周期之內發放勞動者的薪酬。在公司運營有困難的情況下,在征求勞動者同意之后可以推遲發放,但是不可以不經過勞動者同意之后拖欠工資。勞動者有權申請仲裁維權。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中,可能會發生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工資的情況,此時用人單位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作為用人單位來說,此時是負擔著及時向勞動者發放工資的義務的,如果是不按時發放的話,就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的法律責任的。
相關推薦:
解雇裁員解釋(裁員的裁是什么意思)
競業限制的人員(單位約定競業限制的人員有哪些)
票據的效力(票據的法律效力)
休產假請假條(孕期請假條怎么寫)
加班清零是不是違法的(公司強制加班時長清零違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