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撫恤金發放順序
法律主觀:
1、死亡撫恤金是公民所在單位在公民死亡后按照有關規定發放給死者近親屬或撫養人的生活補助費,同時具有一定精神撫慰的內容。給付對象是死者近親屬或撫養人,性質是對是對死者近親屬的一種經濟方面的幫助或撫慰,是用于優撫和救濟死者近親屬,特別是依靠死者生活而無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或喪失勞動能力的直系親屬,是對死者近親屬精神痛苦的一種撫慰。對于死亡撫恤金的處理可參照遺產法中的遺產處理原則予以合理分割,并應適當照顧無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或喪失勞動能力的直系親屬。 2、喪葬費是對死者近親屬處理死者喪葬事務時所產生的相關費用,一般包括運尸費、火化費、告別儀式費、購買骨灰盒費、骨灰存放費等。死者單位給付的喪葬費是對死者親屬處理喪葬事務的一種經濟幫助,它是用于解決死者家屬在殯葬花銷時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對死者安葬是近親屬或遺產繼承人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國社會公序良俗的道德要求,讓死者安息也是對死者親屬的一種撫慰。某一親屬或繼承人支付的喪葬費可以從單位給付的喪葬費中扣除,但不足部分不應從撫恤金中扣除,而是與其他繼承人或近親屬共同分擔。單位給付的喪葬費超過實際支出的,超過部分可同撫恤金一起參照遺產法中的遺產處理原則予以合理分割。
法律客觀: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最新撫恤金發放標準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于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其具體發放的金額請以實際為準。
一、根據撫恤的內容和性質的不同,死亡撫恤分為一次性給付和定期給付兩種形式。
1.一次性撫恤
一次性給付是具有褒揚和社會補償性質的社會津貼。一次性撫恤金的發放范圍是革命烈士、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的家屬。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革命烈士按犧牲時80個月的工資計發;因公犧牲的,按犧牲時40個月的工資計發;因病死亡的,按病故時20個月的工資計發。義務兵和月工資低于軍隊正排職軍官工資標準的,都按軍隊正排職軍官工資標準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的現役軍人死亡后,一次性撫恤金分別按下列比例增發: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或者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5%;被軍區(方面軍)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0%;立一等功的,增發25%;立二等功的,增發15%;立三等功的,增發5%。對于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多次立功的,以其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或最高立功等級增發一次性撫恤金。對于雖在服役期間榮立功勛,但在退出現役后死亡的,不再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2.定期撫恤
定期撫恤是帶有救助性質的國家補助。具體對象包括父母、撫養人、配偶無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雖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維持當地一般群眾生活水平的;子女未滿18周歲,或雖滿18周歲因讀書或傷殘而無生活來源的;弟妹未滿18周歲,且必須是依靠軍人生前供養的。為了保障享受定期撫恤金人員的基本生活,定期撫恤金也隨著物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調整。對符合享受定期撫恤金條件的遺屬,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領取證》。
二、一次性撫恤金
一次性撫恤金是國家按規定一次性發給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家屬、因公犧牲和病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人民警察家屬的撫恤金。
1.一次性撫恤金標準及計發辦法,一次性撫恤金標準為:
革命烈士,按40個月工資計發;
因公犧牲軍人,按20個月工資計發;
病故軍人,按10個月工資計發。
義務兵和月工資低于軍隊正排職軍官十資標準的其他軍人,按正排職軍官工資標準計人一次性撫恤金。
對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的現役軍人死亡,一次性撫恤金分別按下列比例增發:
(1)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或者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5%。
(2)被軍區(方面軍)授予榮譽稱號的,增發30%。
(3)立一等功的,增發25%。
(4)立二等功的,增發15%。
(5)立三等功的,增發5%。
對于榮立多等或多次功勛的,按其中最高等功勛的增發比例計算,不累計折算提高功勛等次。對于雖在服役期間榮立功勛,但在退出現役后死亡的,不再增發一次性撫恤金。在國防和軍隊建設、科研事業或者作戰中作出特殊貢獻的現役軍人死亡,國防部還可發給特別撫恤。
參照上述規定,凡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人民警察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死亡后,其家屬也町享受特別撫恤。
2.一次性撫恤金的發放,軍人、機關工作人員、參戰民兵民工的死亡一次性撫恤金均由家屬居住地的縣(市)民政部門發給。
一次性撫恤金的發放順序是:
(1)有父母(或撫養人)無配偶的,發給父母(或撫養人)。
(2)有配偶無父母(或撫養人)的,發給配偶。
(3)既有父母(或撫養人)又有配偶的,各發半數。
(4)無父母(或撫養人)和配偶的,發給子女;
(5)無父母(或撫養人)、配偶、子女的,發給未滿18周歲以下弟妹。
(6)無上述親屬的,不發。
三、定期撫恤金
定期撫恤金是國家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革命烈土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按一定標準發給的撫恤金,又稱“遺屬定期撫恤金”或“長期撫恤金”。
定期撫恤金的基本標準和享受的具體條件,由國家統一制定。國家按照與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制定基本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不低于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各地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制定具體標準,保證享受定期撫恤金的人員的生活不低于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1.享受定期撫恤金的條件
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家屬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享受定期撫恤金:
(1)父母、撫養人、夫、妻無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雖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維持當地一般群眾生活的。
(2)子女未滿18周歲,或雖滿18周歲因讀書或傷殘而無生活來源的。
(3)弟妹未滿18周歲,且必須是依靠軍人生前供養的。
2.定期撫恤金的標準
1979年的標準為:農村每人每月6元
10元;城市和城鎮每人每月10元
15元;大、中城市每人每月15元
20元:經過幾次提高后,1995年定期撫恤金基本標準為:
(1)革命烈士家屬和因公犧牲軍人家屬:
居住農村的,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
60元;
居住小城鎮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5元
70元;
居住大中城市的,每人每月不低于70元
75元。
(2)病故軍人家屬:
居住農村的,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
55元;
居住小城鎮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
65元;
居住大中城市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5元
70元。
在經濟發展較快、人民生活水平較高的地方,應在國家的基本標準基礎上,制定高于基本標準的定期撫恤金標準,以確保烈屬、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家屬的生活不低于或略高于當地群眾生活水平。在享受國家撫恤后,生活仍有困難的,還可享受社會優待金。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相關推薦:
職員的探親假有多少天(探親假國家規定細則)
如何寫勞動仲裁申訴書(勞動仲裁怎么寫申訴書)
網購快遞丟了怎么賠償(網購快遞丟件了怎么賠償)
年休假制度是什么(勞動法年假休假制度規定細則)
個人如何辦理工傷鑒定(個人工傷鑒定申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