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走流程的步驟如下:
1、發生工傷后,需先去社保局確認單位是否為自己購買了工傷保險
若單位已買工傷保險,可要求單位在一個月內申報工傷;若沒有,則需盡快搜集勞動關系證據,一年之內申報工傷。需注意的是,不管單位有沒有買工傷保險,員工都可以申報工傷,這是以后索賠的前提條件。必須注意要在一年之內申報。
2、待社保局認定為工傷,且醫療期滿后可向社保局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勞動能力鑒定機構需是社保局指定的鑒定機構,不同于一般的司法鑒定機構,共分十級,最高級別為1級,最低為10級。很多勞動者會認為鑒定越早越好,但其實不然。因為損害是一定的,早鑒定晚鑒定結果都一樣。但是,很多地方如筆者曾執業的深圳地區是以鑒定那天作為醫療終結期的,若過早鑒定,醫療期內的待遇也將提前終止。
3、不同的傷情,醫療期也不同
醫療期內,員工無需上班,單位若有此要求的,員工亦可拒絕。醫療期內,單位需按照員工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待遇發放工資,很多單位提出只發底薪或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都是不合法的。
醫療期內,員工需住院治療的,最好住院治療。因為,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陪護人員的誤工費都可以要求支付。若未住院,這兩項都比較難以爭取。
4、勞動能力鑒定后,若對結果有異議的,可在收到結果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未評上傷殘等級,只能要求停工留薪(即醫療期內)的工資、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誤工費及醫療費。若評上傷殘等級,可去社保局辦理理賠手續。
5、理賠事項
在解除勞動關系之前,社保局只賠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若單位未買工傷保險的,由單位賠付。解除勞動關系后,由單位支付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社保局支付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未買工傷保險的,均由單位承擔。
6、工傷的定義
一般情況下,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因工作原因受傷的,屬于工傷。比較特殊的情形有:工作崗位突發疾病48小時之內死亡的;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本人不負主要責任或全責的。
1. 報告工傷事故: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員工應立即向用人單位報告,用人單位則需在規定時間內向當地社保部門報告。
2. 醫療救治:受傷員工應盡快得到醫療救治,確保傷害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3. 申請工傷認定:用人單位或受傷員工本人向當地社保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4. 工傷認定調查:社保部門對工傷認定申請進行調查核實,包括收集證據、詢問證人等。
5. 工傷認定結論:根據調查和審核結果,社保部門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如認定為工傷,則將相關費用納入工傷保險支付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具體操作流程可能略有不同,請根據當地的規定提交材料并跟進流程。在進行工傷鑒定過程中,建議尋求專業法律人士的幫助以確保權益得到保障。
為了確保工傷鑒定的順利進行,需要準備以下材料:受傷員工的身份證明、勞動合同、醫療費用發票、診斷證明、工傷事故報告等。這些材料將有助于證明工傷事故的真實性、員工的身份以及傷害程度。如有目擊證人,也需要提供證人的證言材料。
在申請工傷鑒定時,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確保申請材料真實有效,避免提供虛假信息;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申請,以免錯過申請時效;遵循當地社保部門的指引,正確填寫申請表格并提交相關材料。同時,在申請過程中,受傷員工和用人單位應當積極配合調查,以便社保部門能夠作出公正的工傷認定結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