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放3天假。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
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1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2年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根據公布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端午節的放假時間一般是三天。
端午節放假的原因
端午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又是全民性節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國家要將端午節納入法定節假日。
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著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
端午節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并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既有迎接炎夏,預防疾病的意義和插艾草、熏香等習俗,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是中國的端午節,原為古代先民選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由于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殺,后來又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一般而言,端午節起源于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的“祛病防疫”時尚,將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源于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最終形成了今天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的意義
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后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端午節政府是有放假的。
端午節放假是國家規定的,2007年11月9日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端午節,放假1天,休息休假時間是勞動者根據法律法規規定。
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任職期間內,不必從事生產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時間。
端午節又名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