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關于違約金規(guī)定有兩個方面:1、用人單位給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約定服務期,那么勞動者在服務期中途提出辭職的,要支付違約金。2、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yè)秘密和與知識產(chǎn)權相關的保密事項而簽訂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那么用人單位單方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就由公司支付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競業(yè)約定,那么支付違約金。《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xié)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diào)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yè)秘密和與知識產(chǎn)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并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在競業(yè)限制期限內(nèi)按月給予勞動者經(jīng)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yè)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法律客觀: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直接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chǎn)。違約金具有擔保債務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懲罰違約人和補償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國家將其作為合同擔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國家將其作為違反合同的責任承擔方式。根據(jù)《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中的相關規(guī)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對違約金也作了相關規(guī)定:“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違約行為設定違約金的,僅限于下列情形:(一)違反服務期約定的;(二)違反保守商業(yè)秘密約定的。”(第17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對由用人單位出資招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勞動者的服務期作出約定。”(第14條)“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yè)秘密義務的勞動者,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xié)議中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并約定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后,給予勞動者經(jīng)濟補償。”(第16條)相關違約金的上限知識,根據(jù)合同法:《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qū)Ψ街Ц兑欢〝?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征,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但是違約金是當事人雙方在訂約時對一方違約后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一種預先估算,與違約后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規(guī)定預定違約金,除了給當事人施加心理壓力外,也避免了違約后損失計算的麻煩和當事人證明損失大小的麻煩,使當事人能迅速確定自己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因此,當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違約金額、或者當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則需承擔證明損失大小的責任。
勞動服務期違約金的限制如下: 1.從《 勞動合同法 》的上述規(guī)定分析,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培訓義務和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履行的服務期義務是相對應的,該規(guī)定同時考慮到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利益。 2.實際上,哪些培訓費用可以約定服務期?哪些培訓費用不能約定服務期?這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3.按照國家規(guī)定,用人單位必須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培訓費用,用于對勞動者的職業(yè)培訓。用人單位使用法定培訓費用對勞動者進行職業(yè)培訓,不能作為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條件。 4.對用人單位來說,只有在用人單位按國家規(guī)定必須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培訓費用,用于對勞動者的職業(yè)培訓之外,又專門撥出經(jīng)費,為勞動者提供特定項目的專門培訓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 5.對勞動者來說,如果所在單位拿出專門資金對其進行培訓,勞動者就有義務向單位作出自己更多的貢獻,雙方對此既然有約定,雙方就應當遵守約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6.法律對勞動者違反培訓服務期約定向用人單位承擔支付違約金的數(shù)額是有規(guī)定的,即約定違反服務期違約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違約時,勞動者所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其實這是對用人單位的培訓費用的一種賠償。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如要求勞動者履行服務期則必須先期專門撥出經(jīng)費,為勞動者提供特定項目的專門培訓或向勞動者提供相關的額外福利待遇,而此時如果勞動者提前 解除合同 ,對于違約金的計算一般按服務期等分金額,以勞動者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遞減支付,即如約定服務期為6年違約金6萬,勞動者工作3年后要求解除合同,則應承擔3萬元的違約金。 7.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用人單位往往約定的服務期限長于勞動合同期限,其目的就是為了掌握續(xù)簽合同的主動權。但必須注意的是,用人單位約定服務期或者強制性地續(xù)簽剩余服務期的勞動合同,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其專門出資培訓了勞動者或者向勞動者提供了特殊待遇。 要正確理解《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必須處理好兩個關系。第一,約定與法定的關系;第二,調(diào)動用人單位提供培訓的積極性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關系。如對此還有疑問,歡迎到網(wǎng)進行 法律咨詢 。
法律客觀:《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xié)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diào)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