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糾紛應該怎么處理
勞動糾紛處理方式如下:
1、雙方可以協商,達成一致的糾紛解決方案;
2、可以向有關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是必經程序;
3、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只要有一方申請仲裁而且是符合條件的,仲裁委就應當受理;
4、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勞動糾紛中,如果想要起訴,要先申請仲裁,仲裁是起訴的前置程序,如果沒有經過仲裁的,法院將不受理。
勞動糾紛向哪部門反映
發生勞動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部門解決:
1、向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2、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3、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調解原則適用于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八條
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勞動糾紛怎么解決
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應該先與公司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協議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進行起訴。
第一,協商。勞動爭議發生后,尤其是工傷待遇爭議發生后,雙方當事人應當首先進行協商,以達成解決方案。這是最為常見的、也往往是雙方都容易接受的。事實上,矛盾不太尖銳的工傷待遇爭議,常常都是以這個程序來解決的。對職工來講,尤其要注意使用協商的方式解決糾紛,因為發生工傷的職工,往往還要在該用人單位工作,如果過分強調用訴訟的方式解決問題,可能會為今后的工作帶來不便。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要對用人單位作不恰當的妥協,而是想要強調,協商是雙方最易接受,效果也最好的方式。
第二,調解。就是企業調解委員會對本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進行調解。從法律、法規的規定看,這并不是必經的程序。但它對于勞動爭議的解決卻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對希望繼續留在本單位工作的職工來說,能夠通過調解來解決勞動爭議,也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選擇。
第三,仲裁。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不經調解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根據規定,當事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書之起7日內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內結束。對于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可以適當延期,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30日。需要強調的是,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就是說,當事人未經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訴訟。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則依據民事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的規定,受理和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期限為6個月,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準可以延長。當事人如果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二審判決是終審判決,當事人必須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
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
應的責任。
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
補償。接受勞務一方補償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第九百七十一條 合伙人不得因執行合伙事務而請求支付報酬,但是合伙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千零一十條 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擾。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發生勞動爭議怎么處理
法律分析:協商和解,調解,仲裁,訴訟。自行協商和解,不愿協商或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于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九條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三條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相關推薦:
賠償3倍工資(被辭退的員工賠償標準三倍工資)
裁員賠償注意(公司裁員怎么賠償員工)
幫工賠償意義(幫工人因幫工受傷被幫人是否需負責)
被裁員的賠償(公司要裁員怎么補償被裁員工的)
賠償社平工資(工傷賠償的社平工資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