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常見六種勞動合同陷阱
現在關于勞動合同的詐騙案件越來越多,因此求職者到外面找工作要多幾個心眼,小心合同中的陷阱,以免自己上當受騙。以下這六種勞動合同陷阱,求職者可一定要注意啦!
一、“單方合同”
用人單位在合同中處處是“由甲方決定”“按照甲方的相關規定執行”等條款,無視乙方即勞動者應享受的權益。面對這樣的合同,勞動者應當謹慎簽約。
二、“押金合同”
用人單位在招工時以種種名目向勞動者收取風險基金、保證金、抵押金等,如果合同期內勞動者離職,這筆錢肯定要不回來。遇到這種情況,勞動者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三、“幕后合同”
一些民營企業在制定勞動合同時根本不與勞動者協商,也不向勞動者講明合同內容,甚至有些合同條款與法規相抵觸。勞動者如果簽訂這樣的合同而使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裁定該合同為無效合同。
四、“性命合同”
一些提供帶有風險工作的用人單位為了逃避責任,不按勞動法有關規定提供勞動保護,并提出“工傷自己負責”等條款。勞動者如果簽下這類協議,無疑是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
五、“包身合同”
很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明確提出,3年內不得跳槽到同行業的公司工作,并以扣下勞動者人事檔案相要挾。人保部提醒,非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不涉及商業秘密,不受這類合同的制約。
六、“備份合同”
為了逃避人保部的檢查,個別用人單位私下準備了至少2份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內容完全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簽訂,但實際上并未按其執行,真正執行的是另一份合同。所以,勞動者一定要將自己親筆簽訂的勞動合同副本收藏好,作為以后打官司的依據。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的陷阱:口頭合同:具體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就責、權、利達成口頭約定,并不簽訂書面正式文本。一些求職心切、涉世未深的大學畢業生極易相信用人單位種種“許諾”。這種口頭“合同”是靠不住的,一有“風吹草動”,這些口頭許諾就會化為泡影。格式合同:即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和勞動部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印好的聘用合同。從表面上看,這種合同似乎無可挑剔,可是具體條款卻表述含糊,甚至有多種解釋,一旦發生勞務糾紛,用人方總會按照“合同”為自己辯護,最終吃虧的還是應聘者。單方合同:一些用人單位利用應聘者求職心切的心理,只約定應聘方有哪些義務,違反約定要承擔怎樣的責任,毀約要交納違約金等,而合同上關于應聘者的權利幾乎一字不提。如果簽訂這樣的合同,無疑是將自己送上“案板”,任用人單位“宰割”。生死合同:即一些危險行業用人單位為逃避應該承擔的責任,常常在簽訂合同時,要求應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協議”,即一旦發生意外,企業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簽訂這種合同,真的發生意外事故后,恐怕交涉起來會有更多的麻煩。“兩張皮”合同:有些用人單位懾于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往往與應聘者簽訂兩份合同,一份合同用來應付勞動部門的檢查,另一份合同才是雙方真正履行的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