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退休補貼個稅計算舉例
一、基本概念: 1、內部退養:是指企業職工尚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因企業改制需要,提前離開現有工作崗位回家休養,企業給予一定補助,待該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再辦理正式退休手續的一種措施。 2、提前退休:是指員工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是因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或因病或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經社會保險部門審批后而辦理正式退休手續的一種措施。退休后,員工享受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一樣的社會保險待遇。
3、特別需要注意內部退養與提前退休的區別:辦理提前退休就意味著得到了社保部門的批準并且可以從社保部門領取基本養老金等;而內部退養僅僅是單位內部的處理辦法,雖然職工跟退休一樣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是并沒有獲得社保部門的批準,其內部退養人員也暫時沒有在社保部門領取基本養老金的資格。二、個稅政策: 1、內部退養: (1)實行內部退養的個人在其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于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2)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 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3)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數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見下圖)計征個人所得稅。
2、提前退休: 個人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實際年度數平均分攤,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見下圖),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一次性補貼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
三、計算舉例:1、張某2020年7月因身體原因經社保部門批準而提前24個月退休,企業按照統一標準給予張某一次性補貼180000元。 問題:張某提前退休領取的一次性補貼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分析及計算: 1張某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24/12=2年; 2張某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實際年度數平均分攤=180000/2=90000元,減去每年費用扣除標準60000元后,等于30000元; 3根據綜合所得稅率表可知,適用稅率3%,速算扣除數0; 4提前退休一次性補貼應繳個稅={〔(180000÷2)-60000〕×3%-0}×2=1800元。2、張某月工資7000元,2020年7月辦理了內部退養手續,距離正式退休還有24個月,企業給予張某內部退養一次性補貼180000元。不考慮社保、公積金、專項附加扣除等因素。 問題:張某內部退養領取的一次性補貼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分析及計算: 1一次性收入按照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180000/24=7500元; 2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合并后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7500+7000-5000=9500元,應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 3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應繳個稅=(180000+7000-5000)×10%-210=17990元; 當月工資應繳個稅=(7000-5000)×3%-0=60元; 內部退養一次性補貼應繳個稅=17990-60=17930元。
一次性退休補貼計算
法律分析:一次性退休補貼標準=本人退休時職務(崗位、技術等級)、級別(薪級、崗位)對應基本工資標準×按國家和省政策規定可提高的計發比例×240個月。
法律依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 五、關于解除勞動關系、提前退休、內部退養的一次性補償收入的政策:(一)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二)個人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實際年度數平均分攤,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一次性補貼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年度數(三)個人辦理內部退養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58號)規定計算納稅。
提前退休一次性補貼標準
法律分析:個人因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所屬月份平均分攤計算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相關推薦:
公司濫用職權扣留員工不讓員工走人要怎樣去理(利用職務便利克扣員工工資違法嗎)
企業職工在改制后可以確認改制前的勞動關系嗎(國企改制后職工身份)
技能績效工資制(崗位工資制的類型)
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辭退員工的流程規定)
懷孕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懷孕期間能終止勞動合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