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定節假日一年一共11天。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一年的節假日的標準是十一天,分別為春節放假三天,元旦放假一天,清明節放假一天,五一勞動節放假一天,端午節放假一天,中秋節放假一天,國親節放假三天,總共是十一天。我國制定的法定節假日都是在規定的時間之內,要求用人單位給員工帶薪休假的。
如果職工在法定節假日當天上班,根據法律規定,是可以得到平均日工資或小時工資的3倍工資的,即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基數除以21.75乘以300%。如果用人單位不給相應的工資的話,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提起勞動仲裁。如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我國主要的法定節假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團圓節,家人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團聚在一起,共度佳節。春節期間,人們會貼春聯、放鞭炮、拜年,還有豐富多樣的傳統食品和文化活動。春節還有一個特色活動就是舞龍舞獅,這種傳統舞蹈表演象征著吉祥和繁榮。
2、國際勞動節:國際勞動節定于每年的5月1日。這個節日起源于19世紀末的工人運動,旨在紀念并慶祝勞動者的貢獻。許多國家會在這天放假,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如游行、集會、運動競賽等,以表達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感謝。
3、國慶節:國慶節是中國的國家節日,以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國慶節定于每年的10月1日。這個日子代表著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建立新中國并迎來繁榮和發展。國慶節期間,人們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如閱兵式、文藝演出、點燃煙花爆竹、觀看升國旗儀式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法定年節假日
勞動法沒有規定職工一年可以請多少天病假,職工可以請病假的時間由病情確定。 但按《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一)項規定,職工病假時間超過規定的醫療期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可以 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據此解除合同,還需要 支付經濟補償金 。
法律客觀: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如下:(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勞動節,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四)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相關知識節假日的工資支付計算標準分為不同的情況:(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