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醫療費 1、要求:治療 工傷 所需費用符合 工傷保險 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 2、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30條第3款。 3、備注: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不是必須到簽有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1、標準:由各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2、要求:住院期間。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第4款。 (三)交通費、食宿費 1、標準:由各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2、要求:醫療機構出具診斷證明,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第4款。 (四)康復治療費 1、標準: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 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第6款。 3、備注:依地方規定,康復治療需經辦機構組織專家評定。 (五)輔助器具費 1、標準:各省、直轄市工傷輔助器具限額標準。 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 勞動能力鑒定 委員會確認,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 (六)停工留薪 1、標準:原 工資福利 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2、要求: 停工留薪期 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 工傷醫療待遇 。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 4、備注:停工留薪期根據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確定,但確定的部門和程序,依地方規定。 (七) 護理費 1、標準:(1)停工留薪期內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2)評定 傷殘 后需要護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 工資 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 2、要求:生活護理費需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工傷職工按月享受。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第3款、第34條。 (八)一級至四級傷殘待遇 1、標準:支付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按月享受 傷殘津貼 :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 最低工資標準 的,補足差額。 2、要求:保留 勞動關系 ,退出工作崗位。工傷職工達到 退休年齡 并辦理 退休 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 養老保險 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補足差額。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 醫療保險 費。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 職業病 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九)五級、 六級傷殘 待遇 1、標準: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 社會保險 費。 2、要求: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職工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分別以其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6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十)七級至 十級傷殘 待遇 1、標準: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 八級傷殘 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2、要求: 勞動合同 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 解除勞動合同 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分別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法律客觀:醫療費是指自然人的身體受到細菌侵襲、自然災害傷害、他人傷害或動物傷害等后,所接受的醫學上的檢查、治療和康復所必須的費用。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導致他人身體受到傷害的,加害人首先應當賠償受害人因此而支出的醫療費。醫療費包括:掛號費、醫藥費、理療費、治療費、檢查費、透析費、化驗費、住院費、手術費、護理費、其他醫療費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l44條規定:“醫藥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藥費、住院費的單據為憑。應經醫務部門批準而未獲批準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藥品或者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則不予賠償。”尚需繼續治療的費用,經有關醫療機構證明,可以一次性給付。(1)醫療機構對由于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中的藥品費用;承擔當地《公費醫療用藥報銷范圍》所規定的藥物的費用;如需購買該范圍以外的藥品并且該范圍中確無可替代治療藥品,醫療機構也應承擔相應費用。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后,患者也就是受害人一般只能在當地醫療機構治療并使用當地公費報銷范圍的藥品,除非該傷害不使用公費報銷范圍以外的藥品不能治愈或減輕傷害,否則不屬于賠償范圍。受害人未經醫務部門批準,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也不予賠償。(2)醫療機構只承擔因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所增加的治療費用,不負責治療原疾病及其并發癥的費用。例如某患者,因患闌尾炎住某醫院做手術,由于手術醫生不負責任,手術粗糙,造成患者腹腔大出血,不得不進行第二次手術。延長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延長了患者痊愈期間。如果不是病人趕上了一個不負責任的醫生,患者手術完畢后一個星期內,就可痊愈出院,所花費用只需1000元;由于出現了醫療差錯,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所花費用7500元。對此,醫院應賠償患者的醫療費6500元,對原疾病治療的1000元,應在總額中減掉。醫療事故和醫療差錯的患者,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藥品或治療其他疾病的費用,醫療機構不予賠償,患者確需住院治療或觀察的,其費用由醫療機構賠償;但患者就診醫院下達出院通知,患者故意拖延,或患者治療與損害無關的疾病而延長住院時間的,延長期間的住宿費,醫療機構不予賠償。(3)因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必須進行后續檢查、治療康復項目的費用,也應由醫療機構承擔。例如:整容、鑲牙、植皮、換眼球、裝假肢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