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清明節放假(清明節是哪天呢 放假時間是多久)

首頁 > 勞動人事2025-01-30 15:06:31

清明放假哪三天

2021年清明節是2021年4月4日,星期日,農歷二月廿三。

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3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說
很多傳統節日都和古老的傳說有關系,清明節也是如此,這個節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晉國時期,晉文公受到迫害,因此在國外四處流浪,而忠臣介子推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湯給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后來晉文公重回朝堂,賞賜了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唯獨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為意,但是攜老母隱居山野,他離開之后,晉文公回想往事才覺得愧對忠臣,于是帶領部下去找介子推,沒想到苦尋無果。晉文公認為對方是在怨恨自己,于是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沒想到對方剛正不阿,寧愿被火燒死也不出來。他死之后,留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令晉文公感到后悔,為了紀念他,就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每年此時百姓只能吃素紀念介子推。這個日子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人們懷念忠烈與祖先的日子。
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祭祖
清明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慣,身在異國他鄉的游子總會趕在清明節前回到家鄉故土,為祖宗先人掃墓祭祀。在祭祀掃墓時,一般都是先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擺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比如磕頭、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說一說這一年來家里發生的大事小情,后來又是如何妥善處理的,讓先人不必惦念牽掛等等,表示對先人的關心和憶念。
根據所在場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為墓祭和祠堂祭兩種。古代皇帝一般都會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稱太廟;富貴人家大多也為祖先修筑祠堂,可以在祠堂里祭祀;但大多數老百姓還都是以墓祭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稱為掃墓。
2、燒包袱
清明祭祖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有些家庭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無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因地制宜的辦法——燒包袱。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實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擺設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門口、路邊、河邊“燒包袱”,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紙錢、冥幣、金銀箔紙疊成的元寶等等。
3、拜“城隍爺”
在明、清、民國時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很盛,城隍廟里供的就是“城隍爺”,大家在清明節的時候去城隍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等等。

小學清明節放假幾天

小學清明節放假共1天。

清明節是國家規定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是一天,但如果遇到星期六或者星期日,會選擇調休,就有可能同時休息2-3天。

清明節習俗

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二、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五、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清明節放假是從哪一年實行的

是從2008年開始實行的。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清明節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在全國范圍盛行并設掃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據資料記載,唐代,由于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到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

擴展資料:

法定節假日的種類:

1、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  (四)勞動節,放假1天  (五)端午節,放假1天  (六)中秋節,放假1天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7年12月14日新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傳統節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節日。

自2008年開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分別為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全民公休節日的假期通過調整雙休日來集中休假,休假時段每年由國務院發布。地方性節日、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其他特定群體的節日限于特定群體或局部地區。

2、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3、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明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法定節假日

相關推薦:

工傷起訴賠償(工傷賠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嗎)

發生工傷賠償(員工工傷賠償標準)

工傷賠償范疇(工傷賠償歸屬何種財產范疇)

工傷賠償8級(8級工傷賠償標準)

工傷賠償請律(工傷索賠請律師是怎么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