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申請工傷認定流程
適用范圍該系統具備工傷認定信息(即:工傷認定申請表)網上提交和認定信息查詢功能。登陸“勞動保障網”后進入勞動保障單位申報平臺—使用電子認證證書登錄—點擊勞動業務圖標—工傷認定申報管理—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新增—保存—提交。
隨著社會服務能力的提供,服務手段也在不斷的變化,工傷可以通過互聯網申請鑒定,這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便利,尤其是行動不便的人帶來的好處和方便。但是大家對于如何網上申請工傷認定還是一頭霧水,可能根本沒見過或者操作過,不過沒關系,大家可以聽小編慢慢說來。一、一般如何網上申請工傷認定 (一)適用范圍該系統具備工傷認定信息(即:工傷認定申請表)網上提交和認定信息查詢功能。適用于全市參加工傷保險、領取勞動保障電子認證證書的用人單位。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不在此系統受理范圍。 (二)經辦流程 工傷認定信息提交及查詢用人單位通過互聯網登陸“天津市勞動保障網”后進入勞動保障單位申報平臺——使用電子認證證書登錄——點擊勞動業務圖標——工傷認定申報管理——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新增——保存——提交。未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以下簡稱:行政部門)審核的,點擊“重新申報”,按照行政部門審核意見修改后重新進行申報。對申報信息及工傷認定流程,用人單位可登陸信息系統進行查詢。對已通過審核的,應及時攜帶書面“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到行政部門辦理工傷認定受理手續。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二、申請工傷材料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報登記表》、《工傷認定申請表》、《工傷申報證據清單》。并提交下列材料: 1、《勞動合同書》復印件,或確立事實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2、受傷害職工《職工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3、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害后診斷病歷或職業病診斷書(或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4、兩人以上旁證證明(證人證言) 5、屬于下列情況的還應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1)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傷害的,需提交如“派工單”、“出差通知書”,或者其它能證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證明”材料; (2)屬于上下班受機動車事故傷害的,需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時間表、單位至職工居住地的正常路線圖;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和《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個人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需提供機動車駕駛證; (3)屬于交通事肇事逃逸的,需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相關證明; (4)屬于借用、勞務輸出人員,需提交雙方單位的協議書;借用或勞務輸入單位的事故調查報告;并由勞動關系所在單位申報并提交勞動合同文本或其它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勞務輸出職工名單(需經雙方單位蓋章確認); (5)直系親屬代表傷亡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還需提交有效的委托證明、直系親屬關系證明; (6)單位工會組織代表傷亡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還需提交單位工會介紹信、辦理人身份證明; 6、區工傷申報經辦部門在接到申訴人提供的材料后,認真審查,對材料完整、符合申報條件的,開具《受理通知書》,并報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查認定;對不符合工傷受理范圍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并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救濟途徑。
網上申請工傷認定流程
網上申請工傷認定的流程如下:
1. 登錄網上申請平臺。通過工傷保險局的官方網站或手機應用下載安裝工傷認證申請系統,并進行注冊和登錄。
2. 填寫個人信息。在登錄后,進入個人信息頁面,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
3. 上傳相關證明材料。根據系統要求,上傳相關的工傷認證所需證明材料。
4. 點擊“工傷認定鑒定辦件查詢”可查詢案件辦理進度和文書下載。
請注意,不同地區的網上申請流程可能略有不同,建議根據當地的相關規定和流程進行操作。另外,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工傷事故報告、醫療證明、身份證明等,確保申請的順利進行。
申請工傷鑒定的步驟
1、申請登記
(一)申請人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本人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都有權向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登記,并領取《工傷認定申請表》等有關須知和材料。
市、縣級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二)申請時間
用人單位應當自職工發生工傷之日或者職工被確診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報。
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工被確診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統籌地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三)申請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3)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四)工傷認定申請表填表說明:
2 、審核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申請人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核,作出是否受理決定:
工傷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出具《提交補正材料通知書》;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提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
3 、調查核實
4 、工傷認定中止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5 、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6 、結論送達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認定工傷決定書》和《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的送達參照民事法律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用人單位應當自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30日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認定為工傷后,勞動者可以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根據傷殘等級申請相應的賠償。
個人工傷認定材料要哪些
1、用人單位員工發生傷(亡)事故后,若用人單位不按規定出具事故報告及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員工本人或親屬可向屬地參?;蚱髽I營業執照注冊所在地勞動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同時,個人申請工傷認定須攜以下材料:
2、員工和用人單位有效的書面勞動合同或事實勞動關系證明
3、《職工工傷認定申請書》
4、員工本人身份證和工作證(或工卡)
5、員工或用人單位傷(亡)事故情況材料(如實敘述事故發生經過)
6、有關旁證材料(如目擊證人書面證明材料現場記錄、照片、口供記錄等)
7、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常住地址證明材料等(屬交通事故的)
8、工傷認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9、受傷員工委托證明、親屬關系證明(屬親屬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工傷認定辦法》
第十八條1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相關推薦:
公司濫用職權扣留員工不讓員工走人要怎樣去理(利用職務便利克扣員工工資違法嗎)
企業職工在改制后可以確認改制前的勞動關系嗎(國企改制后職工身份)
技能績效工資制(崗位工資制的類型)
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辭退員工的流程規定)
懷孕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懷孕期間能終止勞動合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