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死亡認定標準及賠償
工傷致死判定標準包含工作時間和場所內,由于工作條件遭受事故傷害引發的死亡;
以及在正式工作時間前后的場所里,從事與工作相關準備或收尾工作時導致的類似事故引起的死亡;
其次是工作時間和場所內,由于職業責任遭到意外的暴力傷害導致的死亡等情形。
至于賠償部分,概念包括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以及一次性的工亡補助金。
其中,喪葬補助金以不超過六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準;
而供養親屬撫恤金則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給因工死亡職工生前主要生活來源且無勞動能力的親屬;
最后,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
具體的賠償金額需依據當地政策及實際情況來決定。
工亡認定標準及賠償
工傷死亡認定標準包括:1.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導致的死亡;2.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3.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導致的死亡;4. 因工傷事故或職業病中毒直接導致的死亡。
工亡認定賠償內容如下:1. 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 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具體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基礎上增加10%。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3.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工傷范圍涵蓋:1. 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未經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系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2. 經單位負責人安排或同意,從事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工作;3. 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導致職業病;4. 在生產工作時間和區域內,因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或因工作緊張突發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5. 因履行職責遭致人身傷害;6. 從事搶救、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的活動;7. 因公、因戰致殘軍人復原專業到企業工作后舊傷復發;8. 因公外出期間,因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傷害或失蹤,或突發性疾病造成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有權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具體規定為: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給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死亡,其近親屬享受上述待遇。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其近親屬可享受喪葬補助金和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
如何認定工傷死亡
工傷死亡認定的標準和程序:
工傷死亡通常包括以下情形:
在工作時間內,工作地點突發疾病48小時內死亡或搶救無效死亡。
因工傷事故或職業病中毒導致死亡。
在工傷或職業病停工留薪期間死亡。
工傷舊傷復發或職業病復發死亡。
享受傷殘補助金期間因工死亡。
工傷死亡的認定流程如下:
符合工傷認定申請條件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申請,材料不全者需在15日內補全。
材料齊全且證據充分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30日內做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工傷認定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工傷職工親屬及經辦機構。
對決定有異議或不服者,可在收到通知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復議或三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范圍有明確規定:
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
工作時間前后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傷。
履行工作職責受暴力等意外傷害。
職業病。
因工外出期間,工作原因受傷或下落不明。
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事故傷害。
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維護中受傷。
軍隊服役時因戰、因公負傷,到單位后舊傷復發。
職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
故意犯罪。
醉酒或吸毒。
自殘或自殺。
相關推薦:
上海退休年齡最新規定(上海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公司扣發工資怎么辦(公司發工資扣錢怎么辦)
工傷未被賠償(工傷骨折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勞動監察局(勞動監察局是干什么的)
就業是什么意思(就業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