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個人所得稅方面:表面上,最低基數繳納好像比全額繳納拿到手的工資多。但實際上,由于個人所得稅是扣除所有保險之后計算應繳納的金額,所以,由于少扣除了部分保險,導致納稅金額增加。
二從資金去向方面:個人繳納社保的金額,是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交的少,將來退休拿的就少。現在交的保險,就等于是給自己的儲蓄。只是現在拿和退休后拿的問題。
單位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社保,意味著公司可以節省最多約30%左右的開支,而個人未來的退休金會非常低。社保被低繳對企業有很大好處,對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社保被低繳,獲益最大的是企業,對個人沒有任何好處。
社保繳費基數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社保繳納基數
1、對養老保險待遇的影響
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補貼組成。社保繳費基數低會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以計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包括本金和利息)為基數,按照1/120計發。
而個人賬戶是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11%記入,包括:職工個人繳費的全部(目前為職工本人繳費基數的8%);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一部分(目前為職工本人繳費基數的3%);述儲存額的利息。
如果繳費基數低,必然影響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同時影響養老保險待遇。影響醫療保險待遇。
2、對醫療保險待遇的影響
對醫療保險待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個人賬戶上。政策規定,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主要由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劃入的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利息等。
劃入標準為:不滿45周歲的職工按照用人單位月人均繳費工資的0.8%劃入;年滿45周歲的職工按照用人單位月人均繳費工資的1.2%劃入;
不滿70周歲的退休人員按照本市職工月人均繳費工資的3.8%劃入;年滿70周歲的退休人員按照本市職工月人均繳費工資的4.4%劃入;
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享受100%退休待遇的老工人(以下簡稱“老工人”),按照本市職工月人均繳費工資的4.8%劃入。
如果社保繳費基數低,劃入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金額就少,就會影響職工待遇。
3、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有利于擴寬統計口徑范圍,將小企業、民營企業納入進來,把費率和費基都降下來,正是減輕企業生產經營重負的必要舉措,進而避免了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擴展資料: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納入繳費基數統計口徑范圍,形成合理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在社保繳費費率階段性降低后,社保繳費基數即將迎來調整。專家認為,擴大統計口徑范圍后,社保繳費基數可能下降10%左右,這有利于減輕低收入者繳費負擔,讓更多低收入者交得起社保,同時拿到手的工資也有望增加。
擴寬社保繳費統計口徑意味著什么?對哪些人有影響?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保繳費基數?
它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參照的標準則是職工上一社保年度的所有工資性收入的月平均值,包括每個月發的工資、年終獎、津貼和補貼等。社保繳費基數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以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
一般而言,工資越高、社保繳費基數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以北京為例,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上限和下限為上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00%和40%;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的上限和下限分別為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300%和60%。
北京市2015年社保年度的平均月工資是7086元,社保的繳費上限就是7086×300%=21258元,即使你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3萬元,仍然要按照21258元的基數繳納社保。如果你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只有2000元,要按照7086×40%=2834.4元的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
社保繳費基數與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掛鉤,那么,擴寬社保繳費統計口徑意味著什么呢?
我國當前社保繳費基數統計口徑范圍主要為規模以上企業在崗人員的平均工資,大量的私營、個體企業人員被排除在外,這樣算出來的平均工資實際上高于全體就業人員收入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虛高成分。
如果統計路徑中只包括大企業,那么統計出來的平均工資必然過高,不具有代表性,再加上繳費費率也不低的情況下,社保負擔就特別重,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為交不起,就把員工擠在制度之外,享受不了社保待遇。
減負增收,激活企業和居民增收內生動力
考量一個合理的繳費標準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利益整合,關注每一位參保人的切身利益。還應該適當地給企業減負,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去整合資源,增強發展的內驅力。
同時,也要思考為社保基金安排一部分補充基金,比如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的土地出讓金進行充盈社保,還可以加大國企分紅用于充實社保基金,以此來降低人們和企業的繳費負擔。
我們還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把社保資金集中起來,交給一些投資能力強、決策水平高的投資機構,讓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不得不說,逐年上調的社保繳費基數,確實給企業帶來了空前的不可承受之重負。 “五險一金”費率長期居高不下,可想而知如果社保繳費基數再不斷上調,對大多小企業而言必然將無力承受。這也大大影響了企業的平穩運營,使一些企業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社保繳費基數有望調低 激活企業和居民增收內生動力
第一從個人所得稅方面:表面上,最低基數繳納好像比全額繳納拿到手的工資多。但實際上,由于個人所得稅是扣除所有保險之后計算應繳納的金額,所以,由于少扣除了部分保險,導致納稅金額增加。個人不僅沒有多拿到工資,實際上是收入減少了。
第二從資金去向方面:個人繳納社保的金額,是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交的少,將來退休拿的就少。現在交的保險,就等于是給自己的儲蓄。只是現在拿和退休后拿的問題。
擴展資料
社保繳納基數計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準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社保繳納基數
買社保基數高與低有什么區別:社保繳納基數高,到時候領取的或者報銷的比例就高。
一、只要你養老保險繳滿15年,而且達到退休年齡,你就可以享受相應待遇了。
二、社保的繳納基數應當按照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不包括。
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具體繳存比例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擬訂,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基數原則上按照繳存人上一年度月平均納稅收入計算。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后,向街道(社區)申報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就可獲得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
《通知》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同級財政預算中要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專項資金涉及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公益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特定就業政策、社會保險補貼、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和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
對員工來說是好的,對企業而言就是承擔的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