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較古希臘與古羅馬的藝術特征
比較古希臘與古羅馬的藝術特征這個問題比較寬泛,藝術包括詩歌藝術、繪畫藝術、建筑藝術、雕塑藝術等等,現以希臘和羅馬影響最廣泛的雕塑和建筑進行分析
希臘、羅馬雕塑都十分寫實,對象的肌肉線條、身體結構都非常精確,反映了西方文明杰出的解剖學成就,但希臘雕塑主要以神話人物為原型,如維納斯、雅典娜等等,羅馬主要描繪現世的人,如一些偉大的帝王、將軍等等,反映了羅馬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羅馬的目光從天上轉移到人間,更加追求現世的成就,對人自身的力量也更為自信,從贊美神到贊美人,體現了一種思想觀念、藝術觀念的進步。
從雕塑上看,羅馬在建筑的風格上繼承了希臘的大部分形式,包括典型的希臘立柱等等,但是羅馬在建筑的規模上更為恢宏,設計也更為精確科學,功能上也更為世俗實用,比如有名的古羅馬斗獸場,堪稱是古代建筑的奇跡,現代的體育場,在基本設計上,與古羅馬斗獸場并沒有很大的差別。古希臘的代表建筑有巴特農神廟、雅典衛城等等,功能上大多與宗教有關。
所以從總體上看,古羅馬的藝術更貼近人,古希臘的藝術更貼近神,用一句諺語來說,就是“偉大屬于希臘,勝利屬于羅馬。”
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同中世紀末期的文藝復興運動聯系比較密切!
中世紀末期,由于人們長期忍受中世紀宗教思想是壓抑和迫害,急需沖破中世紀思想的禁錮!
所以他們以古希臘,古羅馬藝術中追求個人自由,崇尚個人主義的思想來反對宗教思想.
文藝復興最早產生于14至15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從15世紀開始,文藝復興從佛羅倫薩傳到了羅馬、米蘭、威尼斯和阿嚇勒斯等城市,以后又從意大利傳到了法國、西班牙、德國和英國。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為文化思想的傳播打開了方便之門,大大加快了這一傳播進程。當時在佛羅倫薩、羅馬和其他幾個城市里,新興的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里開展反對教會神學和封建主義文化的斗爭。他們呼喚古典文化的復興,注重對人的關心和尊重,用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對抗神學思想和經院哲學,以推動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由此而形成了文藝復興運動。其實質是歐洲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這一歷史階段的過渡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是資產階級為自己登上歷史舞臺而最終奪得統治地位而進行的輿論準備。
a、羅馬雕刻藝術帶有貴族氣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貴族、帝王為主。
b、人物形象不及希臘生動、秀麗、而更多嚴竣、矜持的神情,但強調真實和個性。
c、缺乏希臘雕刻中那種豐富的想象力,對力量和動態美的刻劃,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古希臘美術與古羅馬美術的異同
問題同上一、共同點
1.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藝術,都是最接近人的藝術。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植根于深刻的人本主義精神,沒有絲毫扭曲、掩飾、夸張和造作而是真實。
2.如多立克柱式就是男性的陽剛之感,而愛奧尼柱式則具有女性的柔美之感 。甚至連同神話也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為神所制造的雕像其實也是為他們理想化了的人造像,如愛神維納斯的雕像是一個曲線玲瓏的女性;即使是帶著翅膀的勝利女神,也是以女性為基礎創造的。
3.自然而真實的美感:如雅典衛城建筑配合白色大理石表現出超凡脫俗的美,其雕刻完美為世人所公認。古羅馬的雕刻同樣表現出一種力量的美,它們都共同“模仿自然,而完美于自然”。
二、不同點
1、起源的相對獨立性與多元性
古希臘被海洋四周包圍,當地人便以海為通途,成為海洋民族。早在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人便揚帆出海,造就了希臘人敢想、敢干、敢于創新的理念。
2、藝術目的不同
古希臘文化藝術的創作活動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如古希臘的戲劇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動,后來發展成全民的慶祝節日。每個公民每年至少有一天看戲的機會,并且有政府還發放的觀劇津貼。古希臘人對“美”情有獨鐘。
3、敬神與敬王
篤信神靈的古希臘人建造了無數經典的圣廟,如雅典衛城里就有不少為世人所贊頌的廟,其栩栩如生的雕像也大多取材于神話。希臘藝術主要用于敬神,因而帶有幻想的色彩,而且顯得各位端莊典雅,給人以圣潔寧靜之感。
4、浪漫主義與實用主義
古希臘人重視精神層面的表達,藝術中喜歡抽象、概括的理念。表現完美的人體是古代希臘藝術的最高理想,從雕塑來看,塑造人體強調的法則是簡明、清晰、勻稱、和諧;而衣物上則強調輕盈飄逸,真實自然。
5、共性與個性
古希臘雕刻強調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羅馬要求的是個性特征鮮明的肖像,不僅滿足于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個性的刻畫,強調真實和個性。從雕刻上看,其人物形象不及希臘生動、秀麗,缺乏希臘雕刻中那種豐富的想象力,對力量和動態美的追求,人物的表情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有著嚴竣、矜持的神情。
1、含義不同
古羅馬藝術是指從公元前2世紀后期到公元4世紀末古羅馬及其殖民地的藝術。與整個古羅馬文明一樣,其藝術來源于異族,大部分應歸功于希臘人、埃特魯斯坎人(the
Etruscans)和埃及人。
在早期愛琴文明結束后的荷馬時代,古希臘的陶器上經常用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進行裝飾,因此這個時期又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2、特點不同
雖然隨著公元前1世紀后期古羅馬帝國的建立,那種認為統治者是神圣的觀念在古羅馬各個皇帝的肖像描繪中帶來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和風格化,但古羅馬的半身肖像和全身肖像均具強烈的個性、寫實性和表現性。
當時的陶器上經常有多管筆描繪的平行線紋、波浪紋和同心圓形狀的種種圖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漸漸在其中加上了鳥獸和人物圖像。
擴展資料:
古羅馬浮雕在對歷史事件的具體描繪上極富革新精神;敘事性浮雕出現在半圓形凱旋門上和有紀念意義的柱子、祭壇上。這些浮雕表現出各種人物形象的高度的空間對比;另一方面,某些浮雕版畫經繪畫處理,帶有寫實的風景或其他描繪得像前景般細致的背景。
古羅馬壁畫從一種頗為單調的風格發展到一種特殊風格:建筑透視法和各種建筑形式被用來產生一深度錯覺(見ILLUSIONISM)。
光也被用來制造這種錯覺,但人們甚至在單幅畫中似乎也沒有對光進行系統地研究或應用。板面畫也已出現。像許多古羅馬的雕塑一樣,許多古羅馬繪畫可能是古希臘藝術作品的臨摹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希臘藝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羅馬藝術
古希臘美術與古羅馬美術的異同:
1、希臘藝術題材主要是運動員和神。神是希臘理想美的最高典范。如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勝利女神等都是希臘人心目中最完美的人。而羅馬是個金戈鐵馬的帝國,他們講究的是權力與征服。羅馬人崇拜希臘藝術,是希臘藝術的延續。但是羅馬的民族精神引成了羅馬藝術講求實際,強調功利的特點,他們追求外貌真實,強調個性及內心的表達。
2、希臘藝術主要用于敬神,圍繞神廟和祭祀、紀念活動進行創作,帶有理想化的色彩。羅馬人的藝術則大多是以給帝王歌功頌德、滿足羅馬貴族奢侈的生活需要為目的的。希臘人創造了古代世界最偉大的雕塑藝術,使羅馬人望塵莫及,但羅馬人在肖像雕刻藝術方面卻有獨特的成就。希臘雕刻強調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羅馬人要求的是個性特征鮮明的肖像。藝術家不僅滿足于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個性的刻畫。
3、希臘人把強健的身體看成是一切善與美的本原,而把希臘神話視為藝術的精神本源,所以希臘藝術主要成就表現在神與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廟建筑。希臘美術的主要特點是無所不包的和諧與規律性,還有莊嚴與靜穆。它主要標志是人體美,希臘人為人類貢獻了高不可及的藝術典范之作。羅馬藝術是希臘藝術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它們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本身的藝術并不發達,當羅馬人征服了許多文化藝術繁榮的國家,將那里的大量藝術品,尤其是雕塑和繪畫當作戰利品劫運到羅馬,同時還把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藝術家、工藝師、工匠等當奴隸和人質集中到羅馬,這就為繁榮羅馬文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4、羅馬和希臘都是奴隸制國家,又都是半島國家,但羅馬人主要依靠農業為生,在同自然的斗爭中培養了對客觀事物冷靜思考和求實精神,所以務實是羅馬人的風格,不同于“外向型擴張”的希臘人的那種浪漫主義氣質。
5、簡言之,希臘和羅馬藝術可以這樣概括比較: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個性的、典雅精致的;羅馬藝術是實用主義的、享樂的、強調個性的、宏偉壯麗的。
古希臘美術與古羅馬美術的區別主要在于:
1、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個性的、典雅精致的;
2、羅馬藝術是實用主義的、享樂的、強調個性的、宏偉壯麗的。
一、古希臘美術簡介:
古希臘美術通常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
1、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前8世紀)主要藝術作品為幾何紋風格的陶瓶,用于敬神和陪葬;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幾何形的。故又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2、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前6世紀)主要是瓶畫和神廟建筑。瓶畫有東方風格、黑繪風格和紅繪風格。建筑已確定下兩種主要的柱式:多利亞式和伊奧尼亞式。雕刻,受埃及藝術程式化的影響,其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稱為“古風的微笑”。浮雕也很發達。
3、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繁榮期。建筑,雅典衛城。雕刻,產生了寫實而理想的人體,達到鼎盛。
4、希臘化時期(公元前4世紀末-公元1世紀)希臘文化隨亞歷山大的擴張而向東方傳播、交融。
二、古羅馬美術簡介:
古羅馬人是古希臘藝術的崇拜者和摹仿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條件的制約,古羅馬美術也逐漸顯出其自身的獨特之處。相比之下,古羅馬美術傾向于實用主義,在內容上多為享樂性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偉與壯麗,在人物表現上強調羅馬人果斷、勇敢的氣質。古羅馬美術主要有雕刻、建筑、繪畫等幾個方面。
古希臘、古羅馬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當時的勢力范圍,遠遠超出現在希臘和意大利的地理范圍,影響到歐、亞、非三洲。古希臘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愛琴文化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約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榮的時期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中期,史稱“古典時期”。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刻與建筑,就產生在“古典時期”及其以后的“希臘化時期”。公元前146年,古希臘被羅馬所滅亡。
古羅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伊達拉里亞時期”。以后經歷了“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國時期”最為強盛。古羅馬的雕刻、建筑名作多產生于“帝國時期”。
古希臘、古羅馬雕刻 特別是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雕刻,其共同特點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體現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別是人體雕刻上。古羅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體現在肖像雕刻上,其特點是既寫實而又個性化。
古希臘雕刻特別發達,以及流行人體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臘的奴隸制,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有了更大規模的分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也有了明確的分工。這樣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專門從事與美術有關的手工業勞動和藝術創作活動。同時希臘奴隸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奴隸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國家的奴隸制專制制度,人的創造力較少受到壓制,藝術匠師的勞動較多地受到重視。
其次,古希臘的文化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活動,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臘最發達的戲劇,最早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動,后來發展成全民的慶祝節日。不僅每個公民每年演戲時至少有一天看戲的機會,而且政府還發放觀劇津貼。同樣的,希臘人為了適應對外掠奪戰爭或防御戰爭的需要,也為了他們賴以謀生的海上貿易,迫切需要體魄健全、尚武善戰的斗士,為此從很早起就非常重視體育運動。公元前776年,他們就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就是現在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以后每四年舉行一次,是全希臘的一次重大的節日。在體育比賽中得獎的運動員,人們要為他們制作雕像以資鼓勵和紀念。雕塑創作成了古希臘人生活的一部分。何況,篤信神靈的古希臘人還要為他們崇敬的各個神靈造像,而希臘神話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為神造像也是為他們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時,由于古希臘人重視體育鍛煉,以鍛煉出健美的身體為一種無上的光榮。這些隨處可見的健美的人體,為人像雕刻的發展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古希臘男子在體育鍛煉時是赤身裸體的。這既有利于鍛煉出健美有力的身體,又自然而然地培養出一種能夠以坦蕩無邪的態度去看待裸體形象,并且自覺地、熱烈地追求人體美的風氣。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慶祝活動,成為炫耀與展示人體美的場合。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社會風尚和由此產生的特殊的審美觀念,決定了古希臘的人像雕刻往往采取裸體的形式,并且在表現人體美上達到了一個難以比擬的高度。正如19世紀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所說的:“希臘人的雕像用了裸體刻畫的形式:在他人看來,這或許是厚顏無恥、有礙觀瞻的事,在古代世界,這卻曾經是純潔無瑕的詩章和對人的尊嚴的賞識。”(見《希臘藝術的一般特征》)
此外,古希臘人是一個美學觀念特別發達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說過:“我們是愛美的人。”他們在人像雕刻和神廟建筑上一再探討正確的比例關系,就是這種愛美觀念的突出反映。這一切都為古希臘美術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比同時代其他國家更優越的條件。古希臘美術能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以至我們今天還常常從中汲取營養,決不是偶然的。
古希臘建筑以神廟建筑最為發達。它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筑主體,形成一圈連續的圍廊,柱子、梁枋和兩坡頂的山墻共同構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經過幾百年不斷演進,這種建筑形式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稱作“柱式”。柱式的出現對歐洲后來的建筑有很大影響。
古羅馬建筑古羅馬人由于發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構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結構的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藝術方面,羅馬繼承了希臘的柱式藝術,并把它和券拱結構結合創造了券柱式。使羅馬的建筑物在藝術風格上顯得更為華麗。同時,為了適應龐大的羅馬帝國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羅馬人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類型。羅馬的建筑師維特魯威,總結了前人的實踐經驗,寫出了系統的建筑學理論著作:《建筑十書》,首先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建筑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
柱式 歐洲古代石質梁柱結構的幾種規范化的藝術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礎。它包括柱身的粗細、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藝術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臘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個大致的規定,特點十分鮮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筑物的藝術風格。
多立克柱式古希臘建筑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紀中葉達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臺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
愛奧尼柱式 也譯作“伊奧尼亞柱式”。古希臘建筑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成熟時期與多立克柱式大體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臘建筑的第三種柱式,是在愛奧尼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它的柱頭上雕刻著毛茛葉,顯得十分華麗,其他部分則與愛奧尼柱式相同。這種柱式產生于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
2.美術作品
《三女神》 (帕特農神廟正面山墻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這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舊稱“命運三女神”。它原是帕特農神廟正面山墻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題材來自希臘神話。現存的這三個女神的雕像,頭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軀,恬靜而瀟灑的姿態,仍給人以極其優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處理,希臘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女性人體的優美輪廓,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擲鐵餅者》 (大理石,羅馬復制品,公元前5世紀,羅馬國立博物館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紀上半期古希臘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運用寫實手法創造性地刻畫人物在劇烈運動中的動態。《擲鐵餅者》便是他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這一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充滿活力的運動員形象。尤見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擲鐵餅這一運動的整個連續過程,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使人產生一種發射的聯想。鐵餅和人頭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緊貼地面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定。整個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健美、莊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術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
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盧浮宮藏)
這一作品因1863年在愛琴海北部的薩莫德拉克小島上發現而得名。雕像出土時已成碎塊,經過四年的精心修復,才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無臂。以后又發現了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殘片。對于女神原來的姿態是什么模樣,人們有種種猜測,都不足為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一次海戰中大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它原安放在薩莫德拉克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勝利女神雖是古希臘雕塑常用的題材,但與其他勝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區別。首先,這尊雕像的構思非常新穎,作者將底座制成一艘戰艦的船頭,勝利女神從天而降,飛立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紀念一場海戰勝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達了戰斗勝利的主題。其次,作品充分發揮了雕塑立體造型的特點。盡管雕像已失去頭與雙臂,但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傾姿勢,靜中見動;從側面看,女神的乳峰為最高點,臉和雙翼的波狀線構成一鈍三角形,從而加強了前進的態勢。像這樣杰出的作品,無怪乎巴黎盧浮宮要將它和該館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并稱為盧浮宮三寶。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羅馬復制品,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銅。據說他還寫了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論文:《規則》。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發帶的青年》等幾件羅馬時期復制品。其中《持矛者》尤為重要。它塑造了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朝氣的青年戰士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人在希波戰爭勝利后對英勇保衛國家的戰士們的崇敬心情。同時,它也是作者長期研究人體比例的驗證,即他認為最理想的人體比例,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7∶1。按照這樣的比例塑造的人體,顯得比較粗壯,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體態和嚴格的比例表現出來的,符合當時希臘人審美趣味的標準的人體美。以至當時的雕刻家們就把這座雕像稱作“規則”,即把它看作是人體美的規則和典范。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 (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年—前330年,奧林匹亞博物館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臘古典時期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77年在奧林匹亞赫拉神廟內殿舊址發掘出土的,故又稱此像為《奧林匹亞的赫爾墨斯》。它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傳信使者赫爾墨斯抱著宙斯的私生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奧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現在,赫爾墨斯的右手已損壞,據考證,原來的右手是拿著一串葡萄在逗孩子。這一雕像的主要特點是:赫爾墨斯的人體追求一種女性的美,即整個人體自上而下形成三個自然的轉折(頭、軀干和下肢),使整個身姿構成一個S形,接近于后來在女性人體上所追求的曲線美。同時,作者還充分發揮了大理石質地的特點,努力追求人體肌肉的細膩變化和美妙含蓄的線條,使整個人體更接近于女性肌膚的豐潤。這與古典時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現的剛勁有力的風格,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一般都將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開一代雕塑新風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希臘)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約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盧浮宮藏)
古希臘雕刻的美名,莫過于這座《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這一作品因為1820年發現于愛琴海中的米洛斯島而得名。它是用兩塊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縫處在裸露的軀干與衣服的交界處。端莊的身體,豐腴的肌膚,典雅的臉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的站勢,這一切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姿態。盡管雕像的雙臂殘缺,但由于年代久遠,人們欣賞的心理已產生積淀,斷臂反而誘發出人們美好的想象,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使人們愈加覺得它非同凡響。從藝術風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臘雕刻中的崇高與優美的兩種風格。它那闊大而簡潔的手法,使人聯想起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上創造的莊嚴崇高的雕刻;它那端莊優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聯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優美而抒情的女性人體雕刻。無怪乎19世紀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要稱這一雕像為“古代的神品”。
古羅馬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區別是什么?
羅馬藝術與希臘藝術的區別:
1. 羅馬藝術沒有希臘藝術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幻想成分,而是具有寫實和敘事性的特征;
2. 羅馬藝術不象希臘藝術那樣單純。受伊特魯里亞、希臘、埃及、兩河影響;除帝國正統藝術外,還存在地方風格;
3. 希臘藝術主要用于敬神,帶有理性化的色彩;羅馬藝術大多數是以給帝王歌功頌德、滿足羅馬貴族奢侈的生活需要為目的;
4. 希臘人創造了古代世界最偉大的雕塑藝術;羅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有獨特成就。希臘雕刻強調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羅馬要求的是個性特征鮮明的肖像,不僅滿足于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個性的刻畫;
5. 羅馬人在建筑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技術上首先開始運用三合土,結構上廣泛采用拱券,類型上更豐富:希臘主要是神廟和劇院建筑,羅馬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類型的實用性和紀念性建筑。
總之,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致的;
羅馬藝術是實用主義的、享樂的、強調個性的、宏偉壯麗的。
總體感覺是 宏偉 VS 優雅
相關推薦:
保險公司理賠有哪些方式(保險公司的理賠標準是什么 如何理賠)
交通事故誤工費能全賠嗎(車禍誤工費保險公司全賠嗎)
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原因(什么情況保險公司拒賠)
交通事故案上訴怎么收費(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么)
什么是非比例合同分保(什么是分保 在保險業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