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2022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為:應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二、個人所得稅的稅率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三、2022新個稅速算扣除數1、應納稅所得在3000元以內,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2、應納稅所得在3000-12000元之間,包括120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元;3、應納稅所得在12000-25000元之間,包括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1410元;4、應納稅所得在25000-35000元之間,包括35000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為2660元;5、應納稅所得在35000-55000元之間,包括55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4410元;6、應納稅所得在55000-80000元之間,包括80000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為7160元;7、應納稅所得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為15160元。大家可以根據年度所得額查找相應稅率進行計算。
個人所得稅是我們接觸的比較多的一個稅務,對于個人所得稅來說,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關系到個人所得稅的繳納的,對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來說,他需要根據相關的一個計算公式來進行個人所得稅的計算。一、個人所得稅稅率怎么算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至45%;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2、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3、對個人轉讓住房,不能夠提供購房原值發票或合理費用的合法有效憑證,致使不能夠準確計算應繳納所得額的,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率仍為1%。對個人轉讓住房,能夠提供購房原值發票或合理費用的合法有效憑證的,按其售房收入減去購房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征個人所得稅。二、個人所得稅是什么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1、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2、2020年4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是按照七級稅率比例計算的,收入越高稅率也就越高,最低是百分之三,最高是百分之四十五。一、2022個稅計算方法是什么在新個稅制度下,個稅算法和之前真的不一樣了。以前是每月單獨計算個稅,而2022年起采用每月預扣預繳、次年統算多退少補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說還是每月算一次繳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據單月數據算,修改為按累計數據計算。具體公式為:本月應扣繳稅額=(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預扣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本月累計應扣預繳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份數。二、2022個稅計算示例計算示例:1、張三2020年1月工資30000元,所有扣除項合計3000元本月預扣預繳稅額=22000*3%=660注:扣減過費用和扣除項的收入合計是22000,從上面預扣稅率表中看出適用稅率為3%2、張三2020年2月工資32000元,所有扣除項合計4000元本月累計預扣預繳稅額=45000*10%-2520=19802月應預扣預繳稅合計=本月累計-上月累計=1980-660=13203、張三2020年3月工資35000,所有扣除項合計6000元3月累計預扣預繳稅額=69000*10%-2520=4380注:3月累計預扣預繳稅合計=本月累計-上月累計。綜上,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專項附加扣除以及專項扣除,了解清楚自己有哪些專項扣除,按照上文公式就能清晰算出所需要繳納的個稅。
個人所得稅作為直接稅,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我們都知道2022年個稅有所發生變化。一、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2022我國新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原來的3500元上調到了5000元,新個稅的稅率依然是根據應納稅額劃分為7個級數,不過和原來個稅不同的是一至三級應納稅額的范圍擴大了。新的個稅除了起征點和費率有發生變化外,還實施了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專項附加扣除就是指2019年新推出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貸款、贍養老人以及大病醫療費用專項扣除。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后,納稅人如果滿足附加扣除的條件,那么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可以在起征點的基礎上再抵扣附加扣除額度,也就是在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后,納稅人的每月個人所得稅=(工資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5000元-專項附加扣除)*使用稅率。2022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具體見最新最全的稅率表、扣繳計算和申報方式。1、年終獎單獨申報: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見表一)2、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申報:應納稅額=(年收入-減除費用-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稅率-速算扣除數(見表二)年終獎在2021年發放與在2022年發放,交的個稅相同嗎?舉例:員工每個月工資是1.2萬,年終獎14.4萬在2021年發:工資個稅=1.2萬×12個月=14.4萬×10%-2520速算扣除=11880元年終獎個稅=14.4萬×10%-210速算扣除=14190元合計:26070元員工每個月工資是1.2萬,年終獎14.4萬在2022年發:工資個稅=(1.2萬×12個月+14.4萬)=288000萬×20%-16920速算扣除=40680元2022年比2021年多繳:40680元-26070元=14610元二、個人所得稅稅率表2019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三、個人所得稅六大減免項目20191、子女教育專項扣除:每個子女1000元/月。年滿3歲學前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都在減免范圍內。2、贍養老人專項扣除:2000元/月。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老人(年滿60歲)的支出,統一按標準定額扣除。3、住房租金專項扣除:按所屬市標準,分別有1500元/月,1100元/月,800元/月三種額度。要求納稅人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沒有自有的住房,住房租金支出按標準定額扣除。4、住房貸款利息專扣除:1000元/月。納稅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積金貸款購買住房(在中國境內,且為本人或配偶購買)。發生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要首套房)。5、繼續教育專項扣除:400元/月。納稅人接受學歷教育(注:在中國境內),可以扣除400/元每月的額度;接受技能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其支出可以在取得證書的當年,按3600元定額扣除。6、大病醫療專項扣除:限額80000元/年。此項是按實際支出做抵扣的,每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自己負擔的醫藥費用超過1.5萬元的部分,可以在8萬元/年這個限額內按實際的扣除。希望上文的的內容會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