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進貨,銷售的會計分錄如下:
1、進貨時
借:庫存商品等
貸:銀行存款等
2、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關于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16]22號】:小規模納稅人只需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不需要設置上述專欄及除“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外的明細科目。
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物資、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應計入相關成本費用或資產,不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核算。
擴展資料
小規模納稅人進貨銷貨稅收優惠
享受主體: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
優惠內容:
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享受條件:此優惠政策適用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包括:企業和非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其他個人)。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應分別核算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銷售額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的銷售額。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可分別享受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優惠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限額內免征增值稅
進貨時:
借:庫存商品(含稅)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帳款
銷貨時: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擴展資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商品后做分錄:
一、銷售商品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二、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小規模納稅人
進貨時:
借:庫存商品(含稅)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帳款
銷貨時: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擴展資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商品后做分錄:
一、銷售商品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二、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小規模納稅人
雖然增值稅是價外稅,但是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購進貨物不存在進項稅額抵扣問題,所以,購進價款要全額計入貨物的成本。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貸:銀行存款(現金、應付票據)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借:營業成本
貸:庫存商品
每月月初申報繳納上一月份的增值稅。按“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貸方余額繳納。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目前,我國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稅法上,對“免、抵、退”稅辦法有三步處理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
(2)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
(3)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會計上,實行“免、抵、退”政策的賬務處理也相應有三種處理辦法。
一是,應納稅額為正數,即免抵后仍應繳納增值稅,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二是,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于“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三是,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小于“免、抵、退”稅額時,可退稅額為留抵稅額,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通過以上三種情況的分析與處理可看出,如果不計算出“免抵稅額”,會計處理上將無法平衡。下面舉例說明:
某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對自產貨物經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該企業2005年1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品取得銷售額300萬元(不含稅),出口貨物離岸價折合人民幣24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稅款5萬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15%,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 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源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00
貸:銀行存款5850000
2. 產品外銷時,免征本銷售環節的銷項稅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 24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4000000
3. 產品內銷時,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0
4. 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17%-15%)=48萬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 48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480000
5. 計算應納稅額。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5-48)=9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90000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0000
6.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0000
貸:銀行存款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為140萬元,其他不變,則1至4步分錄同上,其余賬務處理如下:
5.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300×17%-〔140+5-2400×(17%-15%)〕=-46萬元。由于應納稅額小于零,說明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46萬元,不需作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帳款(發票金額)
貸:主營業務收入[發票金額/(1+3%)]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發票金額/(1+3%)]*3%
小微企業月銷售額不足3萬元,可以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小微企業日常銷售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直接減免時,按照計提的增值稅免稅金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
小規模零申報會計分錄 小規模有收入,但是零申報怎么作帳
現在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申報已經改為季報了,也就是10、11、12的要等到明年1月報。
之前的8、9月的納稅申報可以到柜臺填寫紙質檔申報表,事先和專管員溝通當然是更好。
還沒開始營業,利潤表可以零申報,也就是什么都不用填,直接申報。
新成立的公司由于業務尚未開展,財務建賬、核算相對簡單,一般核算涉及的科目也較少;
如:銀行存款、庫存現金、開辦費用、往來帳、實收資本、本年利潤等科目。
由于沒有收入,納稅以0申報,所以,財務核算相對較為簡單。
只有發生的業務做帳務處理,沒有收入,就只做費用報銷的記帳憑證。
納稅零申報:就是將涉及稅金的申報表各項內容填寫為0即可(如果涉及注冊資本的印花稅,上交后計入當期費用即可);
但資產負債表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填列;
損益表:如果有費用只填列費用和虧損。
財務核算的財務軟體選擇,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既可以選擇手工帳,也可以選擇財務軟體做帳。
增值稅減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貸記營業外收入。
2013年國稅總局公布小規模納稅人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財政部會計司就及時跟進,頒布了:財政部印發《關于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13]24號)
該規定明確指出:
小微企業在取得銷售收入時,應當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應交增值稅,并確認為應交稅費,在達到《通知》規定的免征增值稅條件時,將有關應交增值稅轉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因此,減免增值稅分錄處理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
貸:營業外收入
以下回答來自于北京誠力財務代理
需要區分你支付給媒體的50萬屬于哪個地區的,小規模納稅人,支付給試點地區的給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布者(包括媒體、載體)的廣告發布費不能‘差額征稅’,支付給非試點地區的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價款(含稅)允許扣除。
允許扣除的賬務處理: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試點期間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有關規定允許從銷售額中扣除其支付給非試點納稅人價款的,按規定扣減銷售額而減少的應交增值稅應直接沖減“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
企業接受應稅服務時,按規定允許扣減銷售額而減少的應交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的金額與上述增值稅額的差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對于期末一次性進行賬務處理的企業,期末,按規定當期允許扣減銷售額而減少的應交增值稅,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
公司提供應稅服務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相應科目) 103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3萬
公司接受非試點地區公司提供的服務
借:主營業務成本 48.54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1.46萬
貸:應付賬款——E公司 50萬
小規模用商品抵扣欠款會計分錄
進項稅調整會計分錄,每月按照認證匯總表調整時:
借:應付稅費--增值稅進項稅,
貸:待攤費用--待抵扣進項稅;
結轉不應抵扣的進項稅時,
借 :待攤費用--待抵扣進項稅,
貸:應付稅費--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同時將不允許抵扣部分轉到成本費用中去,
借:存貨或成本費用,
貸:待攤費用--待抵扣進項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應交稅費-xx退稅
購入商品會計分錄:
一般納稅人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小規模納稅人
借:庫存商品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還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算法進行日常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2)售價金額核算法
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并據以調整出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