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農民除了生活補貼,還有社保補貼?標準是多少?如何領取?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答案來了,早了解早受益。 土地是農民的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土地的保障,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都無法解決吃穿問題,我國的18億畝耕地紅線,任何人都需要嚴格遵守。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的城鎮化率達到了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城市化進程需要土地來保證,城市周邊地區的土地難免會被大量征收,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今后的生活和退休養老問題就需要作出適當安排。 對于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大家沒有必要擔心。國家為了讓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和年老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除了享受退休前的每月生活補貼外,還可以享受社保(基本養老保險)補貼,為失地農民提供長期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 那么,被征地農民的社保補貼標準是多少?如何領取呢?答案來了! 下面做詳細介紹:
補貼范圍 以河南省被征地農民為例(以下同),補貼范圍的要求如下。 農民土地被征收后享受補貼,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被征地的農民; 2、家庭承包土地被依法征收; 3、征地時具有土地承包權; 4、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從以上條件來看,如果要享受養老保險補貼,前提是需要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或者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地農民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種基本養老保險。
被征地農民的社保補貼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要求,被征地農民需要納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給予補貼。 補貼對象由被征地農戶從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中自主選擇指定,也可以是被征地農戶中所有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 在同一統籌區內,被征收同等面積土地的被征地農民,無論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均給予同等標準的補貼。
補貼方法及標準 1、每一次征地,需要對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給予社保補貼。 2、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補貼。 比如河南省規定,每征一畝地的標準,不低于所在省轄市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75%。 比如,2021年,鄭州市的補貼標準是每畝萬元,洛陽市萬元,開封市萬元,安陽市萬元,濮陽市萬元等。 3、如果是每戶每次征地所得資金,在補貼對象間平均分配。 比如一個家庭有3口人按照補貼標準,收到了9萬元的補貼,那么每人的基本養老保險補貼的標準是3萬元,分別存入個人養老金賬戶。
通過兩種方式解決養老問題 一是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二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一、補貼對象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農民 失地農民,既可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也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如果失地農民參加了城居保,且目前處于繳費期,也就是現階段還沒有退休,需要將補貼資金計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按照城居保的管理進行計息和管理,退休時,按照城居保標準享受養老待遇。 如果失地農民在異地參加了城居保,或者已經退休正在領取養老金的,將補貼資金一次性支付給個人。 第二、補貼對象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 失地農民參加的是職工社保,且正處于繳費階段,建立城居保個人臨時賬戶,待達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要求后,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印發 的通知》(人社部發〔2014〕17號)進行城鄉養老保險關系銜接。 河南省規定,補貼對象在外省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不再進行城鄉養老保險關系銜接,將該賬戶資金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如果補貼對象為職工社保退休人員,將補貼資金一次性支付給個人。
補貼對象參加了兩種基本保險的處理方式 如果失地農民,既參加了城鎮職工社保,也參加了城居保,將補貼資金計入城居保個人賬戶,待補貼對象達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法定退休年齡后,按照人社部發〔2014〕17號文件進行城鄉養老保險關系銜接。 按照〔2014〕17號的規定,同時參加職工社保和城居保的人員,達到職工社保退休條件時,可以申請從城居保轉入職工社保,按照職工社保計發待遇。如果職工社保繳費不足15年,可以申請從職工社保轉移到城居保,達到城居保領取條件時,按照城居保待遇領取養老待遇。
總結以下幾點: 1、對被征地農民給予補貼,提高其養老待遇水平,保障其長遠生計,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失地農民每月可以領取生活補貼,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3、失地農民可以享受社保補貼,保障退休后的養老問題,享受社保補貼的前提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可以在職工社保和城居保二者中,任意選擇一種。 4、各個地區對于失地農民的社保補貼,有不同的標準,即使是同一個省市,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補貼標準也有可能不一樣。 5、補貼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工資水平的發展等因素,進行調整。 6、補貼農民要積極參加社保,這是國家對于失地農民給予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