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
根據規定,“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每個單位是不相同的,一般在0.6至3之間,即以計算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至300%為基數繳費,主要是考慮收入水平的差異,收入高繳費指數就高,但不超過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準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于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養老金是什么?
養老金就是我們所繳納的社保里面的養老保險金。當我們退休后,按照之前繳納的養老保險,每月發放一筆錢,用來保障年老后的生活。
領取養老金的條件是
1、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并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2、養老保險累計繳滿15年。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蓄額÷計發月數。
這部分主要取決于繳費年限,繳的越多,儲蓄額越多。
基礎養老金=(社會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工資)/2*繳費年限*1%。
因為,本人指數化工資自己的工資/社平工資*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所以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由“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決定。
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各地水平不一,具體可以電話咨詢社保局;
本人平均繳費基數:其實就是拿你每一年的月平均工資,除以那一年當地的月平均工資,每一年的都除一下,加起來,再除以年份,得到一個指數。
假設你每年的月平均月工資為5000,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也是5000,交了15年,那你本人平均繳費基數=(5000/5000+5000/5000+......5000/5000)/30=1。
3、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越高。
假設從2004年開始從北京工作并繳納社保,到2019年正好60歲退休,前一年在職崗位平均工資7855元。假設小編工作的15年中,平均工資為7855元。
每個月要交的養老保險為
個人繳納:7855*8%=624元
單位繳費:7855*20%=1571元
那么這15年里,個人養老金賬戶儲蓄額是7855*8%*12*15=113112元。(為了簡化計算,暫不考慮利息。)
個人賬戶養老金:113112÷139(60歲對應的記發月數)=814元。
Ps:因為本人平均繳費基數比較不好計算,小編就假設該系數為1。
基礎養老金=7855(1+1)/2*15*1%=1178元。
所以兩個賬戶相加,每月可以領取的養老金為=1992元。
交15年和交30年差多少?
社保交15年和30年的區別是很大的,主要表現在大家退休以后,領取的養老金金額不同。
交15年,個人賬戶養老金=814元,退休養老金=1178元,每月領取養老金1992元;
交20年,個人賬戶養老金=1085元,退休養老金=1571元,每月領取養老金2656元;
交25年,個人賬戶養老金=1356元,退休養老金=1964元,每月領取養老金3320元;
交30年,個人賬戶養老金=1628元,退休養老金=2357元,每月領取養老金3984元。
可以看出,繳納15年和繳費30年,差了2倍的保險金。因此,多繳多得,長繳長得。要想退休之后拿到更多的錢,還是要堅持繳納社保。
據我了解如果我們生活當地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8000元,繳費年限15年,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合計為:1875+615=2490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們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