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務院農民養老金規定?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地方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準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確定。對農村重要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新農保與其他養老保險以及保障制度如何銜接
按照《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原來已開展以個人繳費為主、完全個人賬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老農保)的地區,要在妥善處理老農保基金債權問題的基礎上,做好與新農保制度的銜接。在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并人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準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制定。要妥善做好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后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工作,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繳納有哪些方式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堅持以“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為原則。其交費方式犬體面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定期交費。收入比較穩定或比較富裕的地區和人群通常采用這種方式。例如鄉鎮企業可按月、按季交納保費,富裕地區的農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納保費,其交費額既可以接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數額交納。第二種是不定期交費。這是多數地區因收入不穩定而采取的方式。豐年多交,欠年少交,災年緩交。家庭收入好時交,不好時可不交。第三種是一次性費。多數是歲數偏大的農民,根據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水平將保費一次交足,直到60歲以后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此外,當遇到各種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個人實在沒有能力交納養老保險金,經社會養老保險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暫時停交保險費。當經濟情況好轉時,應當恢復交費。對于停交期的保費,有條件的也可以自愿補齊。
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如何處理
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有條件的地區可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參保范圍,通過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其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對城市規劃區外的被征地農民,凡已經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范圍。
有些城市已經推出被征地農民的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制度模式上實行社會個人統籌與賬戶相結合;在籌資機制上采取個人、村集體、街道、區市共同負擔;在參保資金來源上,被征地農民和村集體的交費主要從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巾列支;街道補助從土地收益或社會保險儲備金中列支。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標準是被征地農民男60歲,女55歲。
用人單位與農民工如何交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基數按基本養老保險有關規定確定。單位繳費比例為12%;農民工個人繳費比例為4%~8%,由所在單位從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并全部計入其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以下簡稱個人賬戶)。原來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和用人單位,可按本辦法調整繳費標準。
農民工如何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的轉移、變更和注銷
根據有關規定,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的,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予以封存,在本統籌區域內重新就業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保險關系予以接續。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離開本統籌地區重新就業的,經本人申請,社會保險關系可以轉人本人重新參保地。非本市戶籍農民工離開本統籌地區,社會保險關系無法轉移的,經本人書面申請,憑個人身份證可以到所在單位交費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一次性社會保險關系終止手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可見,農民工可有三種途徑轉移自己的養老保險關系:第一,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離開本統籌地區重新就業的,經本人申請,社會保險關系可轉人本人重新參保地。第二,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的,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予以封存,在本統籌區域內重新就業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保險關系予以接續。第三,非本市戶籍農民工離開本統籌地區,社會保險關系無法轉移的,經本人書面申請,憑個人身份證可到所在單位交費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一次性社會保險關系終止手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由于身份轉變,養老保險也一起發生變化。農民工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期間轉為城鎮居民的,改按城鎮職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有關規定參加養老保險。另外,新設立的單位以及單位有分立、合并、破產、被撤銷或者錄用、辭退人員等情況時,應當在一個月內向指定的承辦機構辦理單位及其在職人員的養老保險登記子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農、副業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登記或者注銷登記手續,由其所在村辦理。單位分立、合并、破產或者被撤銷時,必須優先清償應當交納的養老保險。
二、失地保險好一點還是農民自己交的養老保險和算一點
當然是交失地保險劃算一些。
三、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農村社保哪個劃算呢?
感謝邀請,更感謝樓主的提問。
老總您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農村社地農民養老保險跟農村社保是有明顯的一個區別的,實際上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他們所參保的是屬于職工養老保險的范疇,并且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交納自己的職工養老保險,而農村社保是屬于新農合養老保險的個本質的區別。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主要是針對于失去土地的農民才可以繳納的養老保險,如果自己是屬于失去土地農民的個人,那么就可以選擇參加失地農老保險的職工養老保險,它可以讓自己在退休之后獲得一遇!
如果你要參加新農保的話,那么雖然說新農保的繳費會比較低一些,但是對于自己來說所能夠獲得的退休金的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低的,所以說比起職工養老保險來,那么,所以我們選擇參加濕地農民養老保化一些。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四、農村失地養老保險貸款劃算嗎
主要看貸款利率。若貸款利率不高,則劃算。
一般來說養老保險每月500左右,交15年,一共交9w左右。
退休后每月大概2500,3年回本,之后的都是利息。
結論就是年化收益率大概是100%,基本沒有哪個理財產品或者貸款有這么高的利率,所以就收益率而言是劃算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