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保卡一般不可以跨地區使用。
1、另外如果已經退休的,身邊子女在北京定居的,回參保地的醫保中心申請退休人員異地安置,辦好后就可以在××選擇一到兩家定點醫院就醫,費用先自己墊付,然后回參保地醫保中心報銷。
2、特殊情況下,出差、探親、休假等原因在異地發生的緊急住院醫療費用,應按照參保所在地醫療保險辦法的具體規定進行費用報銷。
一般在急診的情況下,允許就近診治。
治療后,憑治療醫院出具的有效憑證回所在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
3、對于長期駐外職工,也可申請醫保異地安置,由單位申請,辦好后就可以在××選擇一到兩家定點醫院就醫,費用先自己墊付,然后回參保地醫保中心報銷。
擴展資料:
社區醫療保險屬于城鎮居民醫保,也就是針對城鎮戶口中沒有辦法參加職工醫保(普通醫保)的人群,交的費用比較少,報銷比例和總報銷額度也沒有職工醫保高。
城鎮居民到戶籍所在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辦理參保手續。
城鎮集體戶籍的學生由所在學校負責集中登記,到所在區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
參保居民所患疾病經門診主治醫師診斷需住院治療且符合住院病種目錄的,由患者或其家屬持患者身份證、居民醫保專用病歷、門診醫師開具的住院證等診斷依據,到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辦辦理。
參考資料:社區醫療保險互動百科
社區醫保卡一般不可以跨地區使用。
1、另外如果已經退休的,身邊子女在北京定居的,回參保地的醫保中心申請退休人員異地安置,辦好后就可以在××選擇一到兩家定點醫院就醫,費用先自己墊付,然后回參保地醫保中心報銷。
2、特殊情況下,出差、探親、休假等原因在異地發生的緊急住院醫療費用,應按照參保所在地醫療保險辦法的具體規定進行費用報銷。一般在急診的情況下,允許就近診治。治療后,憑治療醫院出具的有效憑證回所在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報銷。
3、對于長期駐外職工,也可申請醫保異地安置,由單位申請,辦好后就可以在××選擇一到兩家定點醫院就醫,費用先自己墊付,然后回參保地醫保中心報銷。
擴展資料:
一、社區醫療保險:
社區醫療保險屬于城鎮居民醫保,也就是針對城鎮戶口中沒有辦法參加職工醫保(普通醫保)的人群,交的費用比較少,但是報銷比例和總報銷額度也沒有職工醫保高,
并且就醫的時候在醫院的選擇上必須從社區醫院開始,符合轉院規定了才可以上大醫院,直接上大醫院的話,可能不給報銷的。
參保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含家庭病床)醫療費用,實行確定起付標準、超過起付標準以上部分按醫院級別分比例支付以及最高支付限額控制的辦法。
二、不能報銷的情況:
1、未經批準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醫療費用;
2、自殺、自殘的(精神病)除外;
3、打架、斗毆、酗酒、吸毒及其他因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所致傷病的;
4、交通事故、意外傷害、醫療事故等;
5、因美容、矯形、生理缺陷等進行治療的;
6、屬于工傷保險(含職業病)或生育保險支付范圍的;
7、國家和省市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的其他不支付費用情形。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社會醫療保險
對于醫保卡的異地使用很多情況下是需要提前向當地社保局提出申請的,但是在醫保卡的使用上,還是存在地域差距的。
建議社區醫保卡異地使用,一定要先到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登記。
在全國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全面落地之后,符合規定的參保人即可在就醫時,使用醫保卡,直接在醫療機構結算,個人只需直接繳納自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擴展資料:
但是現在很多地區政策還在落地過程中,醫保卡是不可以直接在外地使用的。如果在外地需要使用醫保卡的話,需要自己先拿出錢預付,然后等到回到當地城市之后,需要到醫保中心進行申報才能夠報銷。
要注意保留購買藥品時的證明和住院等所需要的藥品花費等一系列證明材料,如果證明材料不全的話,也是影響到報銷的,甚至會無法報銷費用,那就等同于醫保卡失去了作用。
對于一些異地住院的外出人員來說,如需要報銷費用的話,需要注意及時聯系參保當地的醫保中心,根據醫保中心的提示住院收集證明材料。
參考資料:山東網友咨詢醫保卡異地就醫問題 官方解答 人民網
對于醫保卡的異地使用很多情況下是需要提前向當地社保局提出申請的,但是在醫保卡的使用上,還是存在地域差距的,
醫保卡異地使用上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經同意批復后才可以跨地區使用,至于具體操作流程建議直接咨詢所在地的社保中心!或打電話12333咨詢確認,以他們的答復為準。
使用方法:
醫保卡使用范圍:參保職工在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時,可憑密碼在POS機上刷卡使用,但無法提取現金或進行轉帳使用。
醫保卡余額查詢:參保職工可通過撥打電話進行余額查詢,也可在中行儲蓄所或市區定點醫院、藥店查詢。也可以上網在社保查詢系統登錄查詢。
醫保卡交易查詢:參保職工可以到中行的儲蓄所憑身份證和醫保證要求打印醫保卡交易記錄,包括個人帳戶金的撥付記錄和消費記錄。對交易記錄有疑問的,可以到中行零售業務部進行查詢。
醫保卡密碼:參保職工若修改密碼,可撥打電話進行修改,也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進行修改。參保職工若忘記密碼,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原密碼并更改密碼。
醫保卡的保管:參保職工要妥善保管好醫保卡,若不慎丟失,請立即到單位開具證明信并到醫保處蓋章確認,然后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并辦理補卡手續,7天后可領取新卡。
注意事項:當醫保卡交易次數達到60次時,參保職工必須到中行儲蓄所打印交易記錄,否則,會停止該卡的使用。交易記錄打印完后,該卡即可繼續使用。在藥店100%自己承擔,住院才能享受到報銷比例(還得在醫保范圍內的)。
住院在醫保范圍內的,根據實際花銷的額度,如:花10000元報銷范圍在55%-65%之間。
社會醫療保險卡 百度百科
就現在的政策而言,醫保卡在外地是無法使用的,對于那些常在外地出差或者是退休后被安置在外地的人們來說,可以去醫保中心登記備案,這樣即便在異地看病,消費后的醫療費用是可以到你醫保所在地辦理報銷手續。當然如果你長期在外地居住或者是在外地工作,就要一定去社保中心登記,這樣你常駐地和醫保所在地都可以同時接受醫療保障,只不過如果你去大城市看病的話,可能報銷的額度就沒有小城市要高。目前為止,我國對于社保體系還沒有實現建立全國統籌的制度。可以通過單位來辦理轉醫保卡的手續,這樣你的五險才能一起安置,否則自行辦理的話可能辦得不徹底,等急用的時候牽涉出事端。你只需要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易地就醫登記表》認真填寫你的相關信息即可。
可以跨地區使用,但是需要提前向當地社保局提出申請的,雖然目前政策上已經允許醫保卡異地轉移使用了,但是在醫保卡的使用上,還是存在地域差距的,醫保卡異地使用上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經同意批復后才可以跨地區使用,至于具體操作流程建議直接咨詢您所在地的社保中心。醫保卡有三個作用,一是看門診用來刷卡付費,二是藥店買藥,三是住院時出示有醫保,然后住院費用自動劃走(除去自付的部分,報銷80%)。
醫保卡購買的比例是由個人和公司共同承擔費用,公司8%,個人2%,個人的2%是全部進入醫保卡的個人帳戶。可以用來在定點藥店買藥,門診費用的支付和住院費用中個人自付部分的支付。
公司交的8%大部分是進入社會統籌的(統籌帳戶,由醫保中心管理,參保人員發生符合當地醫保報銷的費用由統籌帳戶支付),如果是年輕人,只有大約0.5%進入醫保卡。
正常情況下,患病需要住院時,拿上醫保卡、病歷本到自己的定點醫院,即可用醫保卡結算。也就是自費部分自己交(個人帳戶),報銷部分醫保中心和醫院結算(統籌帳戶)。
社會醫療保險卡簡介:
1.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它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2.醫保卡一般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后,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托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3.醫保卡被百姓稱為“救命卡”。然而,在一些社會藥店,醫保卡違規亂象叢生,有人用醫保卡違規購物、套現、騙補、買藥品低價出售,助長非法地下藥品黑市交易,導致醫保金的流失,給國家醫保體系埋下嚴重安全隱患。
4.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是緩解城鎮居民“看病貴”的手段之一,是老百姓的“救命卡”。但我們卻看到,在有些地方,醫保卡變身成了購物卡,有人用來購買醬油、毛巾、辣椒醬、牙刷牙膏等。
5.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藥店甚至縱容違規套現、非法“黑市”交易。少數人還用醫保卡購買緊俏藥品,經過不法分子流入黑市,給國家藥品安全和醫療體系構成了威脅。醫保卡違規亂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執法依據不足。
6.《社會保險法》并沒有明確規定醫保卡資金的規范使用,一些不良醫保定點藥店喪失誠信經營的理念,不顧國家有關規定,違規操作獲取不當利益;處罰過輕,目前國家法律對醫保資金缺乏保護力度;個別消費者存在“醫保卡里都是自己的錢,不買藥也取不出來,買些日常用品還能得些實惠”的錯誤觀念,為一些藥店提供了違規的溫床。
7.醫保卡違規亂象的產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監管缺位導致醫保卡使用游離于監管真空地帶。醫保卡個人賬戶里的錢是參保者的救命錢,具有專款專用性質,不能挪作他用,這里面不僅有職工個人繳納的費用,還有政府和單位統籌劃撥的費用,城鎮居民醫保卡的違規使用,直接導致了醫保資金的流失,損害的是公眾的醫保利益,流失的是國家醫保資金。
8.醫保資金管理部門應做好醫保政策宣傳,積極宣傳醫保賬戶的功能與意義,引導廣大參保群眾正確使用醫保卡,幫助老百姓樹立正確的理念,不可亂用“救命錢”。應加強零售藥品準入制度,規范醫保服務機構經營行為,發現經營過程中違反執業規范行為的應移送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建立誠信制度。
9.對違背誠信的行為取消資格,甚至打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讓違規者不可為。應加大懲戒力度,對發現違規售賣非醫保用品、利用醫保卡套現交易、盜刷個人賬戶資金等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嚴查嚴打嚴懲,提高違法成本。
10.此外,完善醫保監管機制,加強醫保、衛生、藥監、公安及工商等部門的監督合力,把醫保監管關口前移,堵住監管漏洞,加大監督稽查力度,發現一家取締一家,決不姑息遷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醫保卡
就現在的政策而言,醫保卡在外地是無法使用的,對于那些常在外地出差或者是退休后被安置在外地的人們來說,可以去醫保中心登記備案,這樣即便在異地看病,消費后的醫療費用是可以到你醫保所在地辦理報銷手續。當然如果你長期在外地居住或者是在外地工作,就要一定去社保中心登記,這樣你常駐地和醫保所在地都可以同時接受醫療保障,只不過如果你去大城市看病的話,可能報銷的額度就沒有小城市要高。目前為止,我國對于社保體系還沒有實現建立全國統籌的制度。可以通過單位來辦理轉醫保卡的手續,這樣你的五險才能一起安置,否則自行辦理的話可能辦得不徹底,等急用的時候牽涉出事端。你只需要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易地就醫登記表》認真填寫你的相關信息即可。
廣東、山西、湖北、遼寧等多省已經實現異地醫保就醫結算。
一、內容概念
異地醫保就醫,是指參與醫療保險的人員在參保統籌地區以外發生的就醫行為。近年來廣東、山西、湖北、遼寧等多省已經實現異地醫保就醫結算。
二、“異地醫保就醫”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1、一次性的異地醫療,包括出差、旅游時的急性病治療以及病人主動轉移到外地就醫,所產生的問題是不能及時結算醫療費用。
2、中短期流動、工作崗位不在參保地的人員的異地醫療,包括單位在各地的派駐人員、派駐機構在當地的聘用人員,還有一種情況是整個單位都處在流動狀態,如建筑業等職工的就醫,所產生的問題要么是不能參加醫療保險,要么是要墊付醫療費用。
3、長期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的醫療。包括退休后戶口從工作地遷移到安置地的人員,也包括托靠子女無戶口遷移的人員,所產生的問題表面上是就醫結算不及時、不方便,個人負擔重,實質是安置地的醫療待遇往往要好于參保地,異地安置人員感到就醫待遇不平等。
三、申辦人員
1、退休異地安置的參保人員;
2、退休后在境內同一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參保人員;
3、常駐境內異地工作的參保人員。
四、就醫規定
(地區規定或許有差異)
1.參保人辦理異地醫保就醫確認手續后,方可在經認定的異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其個人醫療帳戶金額可憑醫保卡的任一營業網點支取,用于支會門診一般疾病費用及在藥店購藥配藥的費用。參保人員患病住院(含門診特定項目治療)可到已認定的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住院和門診特定項目治療,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自出院之日起1個月內,憑以下資料由參保單位向市醫保中心申請報銷;
1)醫療保險卡正反面復印件;
2)已確認的《異地醫保就醫申請表》復印件;
3)出院或診斷證明,屬門診特定項目的醫療費用需附經市醫保中心審批的《門特申請單》復印件(急診留觀除外);
4)醫療費用開支明細清單;
5)醫療費用的正式了票(背后有報銷人簽名);
2.參保人員到外地(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出差、學習、探親期間患急病時,可到當地公立醫院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由參保人員自理;經核準的住院(含急診留觀治療)所發生的費用,由參保人現多墊付后,由單位經辦人憑經下資料到市醫保中心申請零星報銷:
1)參保人單位證明;
2)醫療保險卡正、反面復印件;
3)出院或診斷證明;
4)醫療費用開支明細清單;
5)醫療費用發票(背后有報銷人答名);
6)住院病歷復印件。
五、醫保報銷比例
1、農村
1)門診
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每次就診處方藥費限額10元,衛生院醫生臨時補液處方藥費限額50元;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100元;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200元;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藥費限額200元;中藥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
2)住院
報銷范圍:藥費:輔助檢查:心腦電圖、X光透視、拍片、化驗、理療、針灸、CT、核磁共振等各項檢查費限額200元;手術費(參照國家標準,超過1000元的按1000元報銷)。60周歲以上老人在衛生院住院,治療費和護理費每天補償10元,限額200元。
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3)大病
凡參加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計應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以上分段補償,即5001-10000元補償65%,10001-18000元補償70%。鎮級合作醫療住院及尿毒癥門診血透、腫瘤門診放療和化療補償年限額1.1萬元。
2、城鎮
城鎮居民在一個結算年度內住院治療二次以上的,從第二次住院治療起,不再收取起付標準的費用。轉院或者二次以上住院的,按照規定的轉入或再次入住醫院起付標準補足差額。
1)學生、兒童
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8萬元以下醫療費用,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650元,報銷比例為50%,上限為2000元;二級醫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60%;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5%。
2)年滿70周歲及以上
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0萬元以下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650元,報銷比例為50%,上限為2000元;二級醫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60%;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5%。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異地醫保就醫 百度百科--醫保報銷比例
就現在的政策而言,醫保卡在外地是無法使用的,對于那些常在外地出差或者是退休后被安置在外地的人們來說,可以去醫保中心登記備案,這樣即便在異地看病,消費后的醫療費用是可以到你醫保所在地辦理報銷手續。當然如果你長期在外地居住或者是在外地工作,就要一定去社保中心登記,這樣你常駐地和醫保所在地都可以同時接受醫療保障,只不過如果你去大城市看病的話,可能報銷的額度就沒有小城市要高。目前為止,我國對于社保體系還沒有實現建立全國統籌的制度。可以通過單位來辦理轉醫保卡的手續,這樣你的五險才能一起安置,否則自行辦理的話可能辦得不徹底,等急用的時候牽涉出事端。你只需要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易地就醫登記表》認真填寫你的相關信息即可。
醫保卡可以在異地使用,新醫保政策規定,醫保可以全國通用,異地醫保報銷需提供的材料:本市醫院出具的轉院證明;拿醫院出具的轉院證明到本市、區社保處(醫保處)異地就醫審批備案;
異地定點醫院住院發票原件;機打的費用清單原件;住院病歷有效復印件(醫院蓋章有效)1份;
身份證復印件1份。外地就診報銷程序:帶患者身份證、兩張一寸彩色照片、新農合醫療證到縣合管辦辦理轉診備案手續;
攜帶患者身份證、新農合醫療證和轉診備案手續到轉診醫院就醫,辦理新農合住院手續;
出院后,憑患者本人身份證(或戶口本)、新農合醫療證、病歷復印件、住院結算單(有的是發票形式的)、住院費用清單、轉診備案手續到合管辦報銷。
擴展資料:
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它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醫保卡一般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后,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托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或社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1、醫保卡使用范圍:參保職工在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時,可憑密碼在POS機上刷卡使用,但無法提取現金或進行轉帳使用。
2、醫保卡余額查詢:參保職工可通過撥打電話95566進行余額查詢,也可在中行儲蓄所或市區定點醫院,藥店查詢. 也可以上網在社保查詢系統登錄查詢。或者使用手機登陸手機社保查詢網[3]查詢醫保卡余額。
3、醫保卡交易查詢:參保職工可以到中行的儲蓄所憑身份證和醫保證要求打印醫保卡交易記錄,包括個人帳戶金的撥付記錄和消費記錄.對交易記錄有疑問的,可以到中行零售業務部進行查詢。
4、醫保卡密碼:參保職工若修改密碼,可撥打電話95566進行修改,也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進行修改.參保職工若忘記密碼,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原密碼并更改密碼。
5、醫保卡的保管:參保職工要妥善保管好醫保卡,若不慎丟失,請立即到單位開具證明信并到醫保處蓋章確認,然后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并辦理補卡手續,7天后可領取新卡。
6、注意事項:當醫保卡交易次數達到60次時,參保職工必須到中行儲蓄所打印交易記錄,否則,會停止該卡的使用.交易記錄打印完后,該卡即可繼續使用。
在藥店100%自己承擔,住院才能享受到報銷比例(還得在醫保范圍內的)。住院在醫保范圍內的,根據實際花銷的額度,如:花一萬報銷在55%-65%之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社會醫療保險卡
醫保卡異地可以使用,異地報銷是可以的,但是報銷比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
簡單來說,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的流程就是三句話:先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
1、參保人員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地長期居住,先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一個備案登記,提交一個很簡單的備案表。
主要目的是按照參保地的經辦機構知道參保人員要去哪個城市,便于下一步參保人員居住或工作的那個城市來進行醫保的相互之間的結算。
2、選定點。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到了就醫地必須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目前全國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機構已經突破了10000家,而且在各地的三級醫療機構基本上全部在定點范圍內。
3、持卡就醫。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有一個全國統一的社保卡,新農合的農民可以按身份證或者是新農合證來到定點醫療機構辦入院手續的時候出具你的卡,醫院識別以后可以直接結算。
現階段醫療保險卡消磁、丟失后,按規定將直接更換社會保障卡,具體流程:
1、若換卡前后為同一銀行,本人憑有效證件到職工醫療保險卡服務銀行辦理掛失手續,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憑銀行的《掛失通知單》及本人有效證件,受理社會保障卡的申領,時間為45個工作日。
2、若換卡前后非同一銀行,領取社保卡的流程也是一樣。但原醫療保險卡內的金額不會自動轉到社保卡,需要憑有效證件到所參保區的社保分中心,開具《職工醫療保險卡清戶通知單》。
憑通知單及本人有效證件到原職工醫療保險卡服務銀行,辦理醫療保險卡的清戶。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如何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國家醫保局詳解
醫保卡不能異地使用。
按現行政策,醫療保險不可以轉。但剛公布的社會保險法(草案)有新規定,醫療保險也可以隨個人轉移,需等新政策實施后才可以操作。
醫療保險一般都只能在參保當地使用,不得跨地區使用(除了外地急診等特殊情況)。不在參保當地工作的話,醫療保險應該辦理“異地就醫”手續,否則,一般情況在外地就醫的費用不能報銷。
擴展資料:
使用流程
定點醫院使用醫保卡
在定點醫院就醫的時出示醫保卡證明參保身份和掛號,個人不需要先支付再報銷,直接便可由醫保和醫院結算該醫保報銷的部分,只有在結帳的時候,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醫保卡余額或者現金支付。
住院報銷的時候,有起付線(起付標準一般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也就是說起付線的錢需要自己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才能根據當地醫保的規定報銷。
報銷比例各地是不一樣的,并且不同的醫院和不同的項目也是不一樣的,大概80%,詳細的可以去當地勞動保障網上了解。
如果持醫保卡的患者患病后要去醫院看病,那么持醫保卡去醫保定點單位看病的流程如下:參保人員患病時,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大致程序是: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醫院醫保辦登記--審驗證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對自費項目需經患者同意并簽字--現金或IC卡結算起付標準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統籌范圍內的由醫院先墊支--結算出院。
住院費用結算采用后付式的服務項目結算辦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醫保卡
醫保卡可以異地使用。
1、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明確從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2、這次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上線,標志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已由政策制定和系統開發階段正式轉入落實政策、系統的部省對接和經辦試運行的新階段。由此可見,醫保卡可以在異地使用。
3、我國基本實現全國社保一卡通,社部公開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公共服務的意見》,提到要重點加強異地業務系統建設。
意見還提出實現社會保障卡跨地區、跨業務直接辦理個人的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開放向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集成應用,基本實現全國社會保障一卡通。
擴展資料:
辦理異地醫保流程
1、異地就醫人員須憑 “ 社會保障卡 ” 到參保統籌地區醫療保險經辦機構 辦理異地就醫登記、審批和備案手續;
2、審批備案后,異地就醫人員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實行定點醫療,一般可選擇居住地 1至 3家定點醫療機構作為異地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 期限為一年一 定。
因公到異地出差或回鄉(異地)探親(短期異地定居)、旅游等特殊情況需 異地就醫的,應在急診后三日內到參保統籌地區辦理異地就醫申請、審批手續, 特殊情況可暫行電話告知。
異地就醫人員居住地發生變更或病情發生變化需要變更定點醫院時,須到參保地重新辦理備案手續。
3 、異地就醫人員應持參保統籌地區發放 社會保障卡在所選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就醫, 發生的診療費用一律按參保統籌地區的醫療保險政策直接進行聯網 刷卡結算 (包括門診和住院統籌) 。
由于網絡不通或欠費封鎖等各種原因造成不 能實時聯網結算的, 由異地就醫人員全額墊付費用后, 攜帶相關報銷憑證到參保 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報銷。
4 、異地就醫發生的應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本著按實結算的原則,由就醫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代為結算, 醫療保險統籌地區和異地就醫地醫療保險經 辦機構定期結算互為墊付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社會醫療保險卡
醫保卡在辦理完成異地就醫登記之后,可以在登記的制定地點使用醫保卡異地就醫。未登記是不能直接在異地使用的。
以河南為例,根據《河南省基本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第七條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下列人員,可以申請辦理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一)異地安置退休人員:指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且戶籍遷入定居地的人員。
(二)異地長期居住人員:指在異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參保地規定的人員。
(三)常駐異地工作人員:指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且符合參保地規定的人員。
(四)異地轉診人員:指跨省轄市轉診的人員。
擴展資料:
《河南省基本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第十二條 異地轉診人員登記備案手續在一個住院周期內有效,且一個住院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仍需繼續住院治療的,應向參保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登記備案延期手續。
第十四條 異地就醫備案人員信息變更。
(一)已完成異地就醫備案的人員,若異地居住地、定點醫療機構、聯系電話等信息發生變更,應及時向參保地經辦機構申請變更備案信息。
(二)已完成異地就醫備案人員的待遇享受狀況變更,如暫停、恢復、終止等,或其備案身份終止的,參保地經辦機構應及時辦理。
參考資料來源:河南省人社廳——河南省基本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