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個來人所得稅改革后源,將基本減除費用(即: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月,提高到了5000元/月。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月工資超過5000元,就一定要繳稅!
51個稅管家,這是因為個稅改革后,除了起征點有變化,還新增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所謂專項附加扣除,指的是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案例】王同學,月工資10000元,個人每月承擔三險一金1000元,子女教育(1000元/月)、房貸利息(1000元/月)及贍養老人(2000元/月),三項專項附加扣除加起來共計4000元。
計算個稅時,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1000-4000=0(元)
換句話說,即使王同學月工資超了5000元,但是有個稅抵扣項目可申報,算下來,也是不用繳稅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計算結果,只是“預扣預繳”個稅金額,納稅人在次年3月至6月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時,才能知道“最終應納稅額”。
放心哈!平時多繳稅的,可退稅;平時少繳稅的,需補稅,預扣預繳跟最終應納稅額一致,則不退不補。
工資5000每個月是不用扣稅的。因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統一提高到5000元/月,包括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6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擴展資料:
實行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應稅所得包括:
1、工資、薪金所得。
2、勞務報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6、財產租賃所得。
7、財產轉讓所得。
8、偶然所得。
根據最新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政策,計算方式為: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
百度百科_個人所得稅(稅種)
我們知道制,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不是所有公民都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我國法律規定,月收入超過5000的公民,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