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各國武將官職
要求說明三個國家的 劉禪:王太子-皇太子-皇帝-驃騎將軍-安樂縣公
諸葛亮:軍師中郎將(劉備據荊州)-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定成都)-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劉備稱帝)-司隸校尉(張飛死)-武鄉侯開府治事(劉禪立)-益州牧-右將軍行丞相事(北伐失敗)-丞相-忠武侯(謚號)
關羽:別部司馬(劉備平原相)-行下邳太守(劉備斬車胄得徐州)-偏將軍(降曹操)-漢壽亭侯(斬顏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收江南諸郡)-督荊州事(劉備定益州)-前將軍假節鉞(劉備稱王)-壯繆侯(追謚號)
張飛:別部司馬(劉備平原相)-中郎將(劉備從曹操破呂布)-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劉備收江南諸郡)-南郡太守-巴西太守(劉備定益州)-右將軍假節(劉備稱王)-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劉備稱帝)-桓侯(追謚號)
馬超:(隨鐘徭征郭援高干)為鐘繇督軍從事-戰后因功領徐州刺史諫議大夫-偏將軍都亭侯(馬騰回京)-(潼關戰曹操)-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據隴西自號)-(依張魯投劉備)-平西將軍督臨沮都亭侯(兵臨成都劉備定益州)-左將軍假節(劉備稱王)-驃騎將軍涼州牧犛鄉侯(劉備稱帝)-威侯(追謚號)
黃忠:中郎將(劉表劉磐)-行裨將軍(曹操韓玄)-討虜將軍(劉備定益州)-征西將軍(定軍山斬夏侯淵)-后將軍關內侯(劉備稱王)-剛侯(追謚號)
趙云:主騎(劉備助徐州)-牙門將軍(長阪救阿斗)-翊軍將軍(劉備定成都)-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劉備稱帝)-鎮東將軍-鎮軍將軍(諸葛亮北伐敗貶)-順平侯(追謚號)
龐統:襄陽功曹-(周瑜死吳國送喪)-荊州從事耒陽縣令(免職)-治中從事-軍師中郎將-關內侯靖侯(追謚號)
法正:新都縣令(劉璋)-行軍議校尉(劉璋)-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尚書令護軍將軍-翼侯(謚號)
魏延:牙門將軍(劉備入蜀)-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劉備稱王回成都)-鎮北將軍都亭侯(劉備稱帝)-督前部丞相司馬涼州剌史(諸葛亮駐漢中)-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破費瑤郭淮)
蔣琬:州書佐(隨劉備入蜀)-廣都縣長(免官)-什邡縣令-尚書郎(劉備稱王)-丞相府東曹掾(諸葛亮)-茂才-參軍-丞相長史撫軍將軍-尚書令(諸葛亮死)-行都護假節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大司馬-恭侯(謚號)
費祎:太子舍人-庶子-黃門侍郎(劉禪立)-昭信校尉(使吳)-侍中(回蜀)-參軍(諸葛亮)-中護軍-司馬-后軍師(諸葛亮死)-尚書令(接替蔣琬)-大將軍錄尚書事-假節-成鄉侯-益州刺史-(郭循刺死)-敬侯(謚號)
姜維:天水郡上計掾-州從事-中郎參軍-倉曹掾義將軍當陽亭侯(投諸葛亮)-中監軍征西將軍-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平襄侯(諸葛亮死回成都)-司馬(大將軍蔣琬)-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衛將軍錄尚書事-假節-(費祎死)-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后將軍行大將軍事(敗于鄧艾)-大將軍
孫堅:富春縣吏-(只身擒海盜)假郡尉-郡司馬(募兵討伐盜賊許昌)鹽瀆縣丞-盱眙縣丞-下邳縣丞-佐軍司馬(隨朱俊討黃巾)別部司馬-參軍(隨張溫討邊章韓遂勸殺董卓)議郎-長沙太守(破賊區星周朝郭石平長沙零陵桂陽)烏程侯-(北上討董卓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據魯陽)-行破虜將軍豫州刺史(袁術推薦)-(敗董卓斬華雄進洛陽)-(征荊州戰黃祖)-武烈皇帝(追謚)
孫策:(吳景)-(袁術)-懷義校尉(漢廷)-(逐廬江太守陸康)-折沖校尉行殄寇將軍(袁術推薦)-(逐劉繇破嚴白虎據揚州)會稽太守-討逆將軍吳侯(曹操推薦)-(逐廬江太守劉勛)-長沙桓王(追謚)
孫權:陽羨縣長-孝廉茂才-行奉義校尉-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策死后曹操推薦)-行車騎將軍徐州牧(收南郡后劉備推薦)-驃騎將軍假節荊州牧南昌侯(得荊州后曹操推薦)-吳王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荊州牧(曹丕稱帝)-皇帝-大皇帝(謚號)
張昭:孝廉(不就)-茂才(陶謙不就)-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長史(孫權)-軍師(車騎將軍孫權)-綏遠將軍由拳侯-輔吳將軍班亞三司婁侯-文侯(謚號)
作者:gg_1521 封 2009-1-3 20:10 回復此發言 刪除
--------------------------------------------------------------------------------
4 回復:三國人物職位變化表
顧雍:合肥縣長-婁縣長-曲阿縣長-上虞縣長-郡丞行太守事(會稽太守孫權)-左司馬-大理(吳王孫權)-奉常尚書令陽遂鄉侯-太常醴陵侯-丞相平尚書事
諸葛瑾:長史(孫權)-中司馬-宣城侯綏南將軍南郡太守駐公安(接替呂蒙)-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宛陵侯(孫權稱王)-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孫權稱帝)
周瑜:(隨孫策破笮融薛禮逐劉繇)-居巢縣長(袁術)-建威中郎將(孫策周郎)-春谷縣長-中護軍江夏太守(隨孫策征荊州破劉勛鎮巴丘)-(孫權立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前部大督(隨孫權討江夏)-偏將軍南郡太守(戰赤壁收南郡)
魯肅:東城縣長(袁術)-贊軍校尉(戰赤壁)-奮武校尉(接替周瑜)-漢昌太守偏將軍-橫江將軍(隨克皖城)
呂蒙:別部司馬(接替姐夫鄧當)-平北都督廣德縣令-橫野中郎將(隨征黃祖斬陳就)-偏將軍尋陽縣令(隨戰南郡)-廬江太守(隨克皖城)-都督左護軍虎威將軍(濡須抗曹操)-漢昌太守(接替魯肅)-南郡太守孱陵候(襲荊州)
陸遜:將軍幕府東西曹令史(討虜將軍孫權)-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定威校尉(平會稽賊潘臨鄱陽賊尤突)-帳下右部督(平丹楊賊費棧)-偏將軍右都督(呂蒙推薦)-宜都太守撫邊將軍華亭侯(襲荊州)-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平房陵南鄉秭歸)-大都督輔國將軍荊州牧江陵候(夷陵敗劉備)-假黃鉞大都督(敗曹休)-上大將軍右都護(孫權稱帝)-輔太子并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孫權遷都建業留太子武昌)-丞相(接替顧雍)-昭侯(追謚號)
董卓:(羌地游歷)-羽林郎-軍司馬(隨張奐征并州)郎中-廣武縣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職)-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中郎將(討黃巾軍敗免職)-中郎將(征韓遂全軍而回)-前將軍鰲鄉侯并州牧-司空(進洛陽)-太尉假節鉞虎賁-相國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太師尚父(遷都長安)
袁紹:大將軍掾-侍御史-中軍校尉-司隸校尉-(董卓亂離京)-渤海太守邟鄉侯(董卓)-車騎將軍主盟(自號)-冀州牧(韓馥讓位)-太尉大將軍鄴侯
袁術:孝廉郎-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后將軍(董卓廢帝)-(出據南陽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陳留敗于曹操袁紹軍)-(逃九江殺揚州刺史陳溫據揚州)-左將軍陽翟侯假節(李傕)-皇帝-(敗于呂布曹操投袁潭道死)
劉表:大將軍掾北軍中候-荊州刺史(董卓)-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假節(李傕郭汜)
呂布:主簿(并州刺史丁原)-騎都尉(殺丁原投董卓)-中郎將都亭侯(董卓飛將軍)-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溫侯(助王允殺董桌)-(敗于李傕等)-(袁術不納)-(助袁紹破張燕)-(袁紹刺之不成)-(投張楊)-兗州牧(張邈陳宮迎之戰曹操)-(敗于曹操投劉備)-徐州刺史(劉備攻袁術時得徐州自號)-左將軍(曹操)
公孫瓚:遼西郡門下書佐-郡吏(娶候太守女)-孝廉郎(服侍劉太守流放)-遼東屬國長史(敗鮮卑騎兵)-涿縣令-假都督行事(欲征涼州亂)-騎都尉(敗賊張純)-中郎將都亭侯(戰烏丸丘力居)-奮武將軍薊侯(董卓)-(敗于麴義)-前將軍易侯(董卓死)
劉虞:縣戶曹吏-郡吏-孝廉郎-幽州刺史-甘陵相-尚書令光祿勛-宗正-幽州牧-太尉襄賁侯(平丘力居張純亂)-大司馬(董卓)-太傅(董卓遷都)-(袁紹韓馥推虞為皇帝領尚書事不受)-督六州(董卓死已被公孫瓚捉)
陶謙:仕州郡-茂才-盧縣令-幽州剌史-議郎-參軍(隨張溫討韓遂)-徐州剌史(敗徐州黃巾)-安東將軍徐州牧溧陽侯(長安進貢)-(殺賊闕宣)
張楊:武猛從事(并州刺史丁原)-假司馬(丁原遣將兵隨西園上軍校尉蹇碩)-(何進派募兵)-(助袁紹匈奴單于于夫羅挾持)-建義將軍河內太守(董卓)-安國將軍晉陽侯(迎漢獻帝于安邑)-大司馬(送糧與漢獻帝)-(欲救呂布為部將楊丑殺)
公孫度:郡吏-(玄菟太守公孫王或念兒愛之)-有道-尚書郎-冀州刺史(免職)-遼東太守(徐榮推薦)-遼東侯平州牧(自封)-武威將軍永寧鄉侯(曹操封不受)
公孫康(公孫度子):遼東太守(接替公孫度)-襄平侯左將軍(殺袁尚袁熙獻曹操)-大司馬(曹丕稱帝追贈)
公孫恭(公孫度子):永寧鄉侯(曹操封公孫度公孫康轉與)-遼東太守(公孫康死后部眾擁立)-車騎將軍假節平郭侯(曹丕稱帝)
公孫淵(公孫康子):(奪公孫恭位)-揚烈將軍遼東太守(曹睿立)-燕王(孫權)-大司馬樂浪公持節(殺吳使)-燕王(自立)
張燕(褚):(黑山賊飛燕)-平難中郎將(漢靈帝)-平北將軍(助曹操)-安國亭侯(到鄴城)
張繡:祖厲縣吏(殺賊麴勝)-建忠將軍宣威侯(隨張濟)-揚武將軍(投曹操)-破羌將軍(官渡戰后)-定侯(謚號)
張魯:(五斗米道主)-督義司馬(劉焉派攻漢中)-師君(據漢中自號)-鎮民中郎將漢寧太守(漢廷)-鎮南將軍閬中侯(曹操)-原侯(謚號)
劉焉:州郡吏-中郎(宗室)-賢良方正-司徒府屬官-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監軍使者益州牧陽城侯
劉璋:奉車都尉(長安)-監軍使者益州牧(接替劉焉)-振威將軍(通曹操)-(劉備據益州遷公安)-益州牧(孫權駐秭歸)
三國武將官職
大將軍 戰國置,漢因之,金印紫綬,地位因人而異,與三公相上下。漢武帝時起領錄尚書事, 外主征戰,內秉國政,權勢過于丞相。東漢多以貴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馬 《周記·夏官》記大司馬之屬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春秋晉作三軍,每軍別置 司馬。漢宮門及將軍、校尉屬官有司馬。邊郡則設千人司馬,專掌軍事。曹魏公府 及大將軍府設司馬,秩千石,主軍事。
別部司馬 漢制,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別領營屬者稱為別部司 馬,共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從事中郎 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為在長史、司馬下。
右部督 全稱為帳下右部督。三國時將軍開府者,其屬官有帳下督一人,第七品。陸遜曾為孫權帳下右部督。
記室 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
兵曹掾 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 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驃騎將軍 漢武帝始置,以霍去病為之,秩位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三國均置。
門下督 將帥府屬官。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府均置門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屬 有門下錄事、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制持節將 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制。蜀置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都護 漢宣帝時,置兩域都護,為加官。東漢光武帝時設都護將軍。三國魏沿置。蜀有中都護、 行都護之號,職權如大都督,總領內外諸軍事。吳設左右都護,盡護諸軍。
鎮軍大將軍 位在大將軍之下,第二品,不常置。兩漢均設有大將軍之職,位比三公。大將軍之 上加各種名號者,東漢三國逐漸增多,三國均設此官。
車騎將軍 漢制,僅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 衛,掌宮衛。第二品。
衛將軍 漢文帝始置,位亞三司,第二品。在將軍中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輔國大將軍 后漢時期設立的高級將軍位,位在“四鎮”大將軍之上。
鎮軍大將軍 位在大將軍之下,第二品,不常置。兩漢均設有大將軍之職,位比三公。大將軍之 上加各種名號者,東漢三國逐漸增多,三國均設此官。
鎮軍將軍 秩位次于鎮軍大將軍,第三品。
征東將軍 魏因漢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資深者為大將軍。
征北將軍 魏因漢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時位次三公,吳蜀亦置。
征南將軍 魏因漢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資深者為大將軍。
征西將軍 東漢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東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東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北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南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南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鎮西將軍 第二品,位次四征將軍,領兵如征西將軍。資深者為大將軍。
左將軍 漢有左將軍,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綬,掌京師兵衛及戍守邊隘,討伐四夷。平時 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皇帝,參與中朝朝議,決定國家大事,若領尚書事就 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
右將軍 漢有此職,金印紫綬,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皇帝、 參與中朝議、決定軍國大事,再領尚書事則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有官屬。
前將軍 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臨時設 置的雜號將軍。三國時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橫江將軍 三國時僅吳置。以魯肅任之,鎮守沿江轄地,用以橫掃來犯之敵,故名。
護軍將軍 秦置護軍都尉,漢因之,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12年改 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
安南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平南將軍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平西將軍 魏時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征虜將軍 魏沿漢制,第三品。吳蜀亦置。
后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時為第三品。
武衛將軍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衛中郎將。曹丕改為武衛將軍,許褚任之,都督中軍宿衛禁 兵。吳亦置,典宿衛。
奮武將軍 漢末,曹操、呂布曾任是官。三國時魏吳有置,蜀未見。
奮威將軍 西漢始置。三國均置,第四品。
建威將軍 曹魏置,第四品。吳蜀亦置。
振威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陳壽撰《三國志》避晉景帝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魏時為第五品。
昭德將軍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將軍 魏置,為第五品
建武將軍 曹魏置,第五品。
揚武將軍 東漢年間有此職,三國均置。
平戎將軍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虎威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魏吳有置。
輔國將軍 漢獻帝時伏完任此官。三國時均置此號。
安遠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折沖將軍 魏所設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吳亦置,蜀無。
破虜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五品。李典、孫堅曾任。
討逆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討虜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蜀置此官,吳因孫堅曾任此職,后不復置。
討寇將軍 魏置雜號將軍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蕩寇將軍 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為第五品。
牙門將軍 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無定員。蜀吳亦置。
偏將軍 將軍中地位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將升遷,無定員,第五品。三國均置。
平東將軍 漢置,魏時為第六品。呂布曾任是官。
平北將軍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奮威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之武職。有各種名號,奮威校尉僅三國吳置。
奮武校尉 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奮武校尉僅吳置,魯肅任之。
折沖校尉 漢末,曹操任奮武將軍,任夏侯敦為折沖校尉,后不置,蜀無。
越騎校尉 漢武帝始置,掌越騎。東漢沿置,設越騎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衛兵。三國均 置。
督軍校尉 三國吳置,校尉在將軍和中郎將之下。
贊軍校尉 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贊軍校尉為吳置,魯肅任之,助周 瑜參贊軍務,故以贊軍名之。
昭信校尉 三國時蜀置,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號。
儒林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的武官,其名號甚多。由于其職務掌的不同,名號亦異。儒林校尉為 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職。
軍議校尉 參議軍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國時統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吳置。
漢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又有胡騎校尉, 掌池陽胡騎,不常置。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虎賁校尉掌輕車。中壘校尉,屯騎校尉。
西園八校尉 典軍、上軍、中軍、下軍、左軍、右軍、助軍左、右校尉
能
三國演義官職表
官職從大到小排列 從上往下排列 要全尚書令:秦時始置,為尚書臺首長,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令的副手為尚書仆射,曹魏置尚書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時稱左右仆射。若尚書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時以五曹尚書、二仆射、一令為八座。 尚書郎:尚書臺內負責起草文書的官員。東漢選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臺,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侍中:秦時始置,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遺補缺、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時始置,王莽稱宗伯,東漢復稱宗正,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兩漢皆以劉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 征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 征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征北將軍:統領幽、冀、并三州,屯駐薊州。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書之類稱為“中”,“治中”即為管理文書檔案之意,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固定的官職。 參軍: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簡稱“參軍”。 河南尹:東漢建都于河南郡洛陽縣,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官不稱太守而稱尹,掌管洛陽附近的二十一縣。 典農中郎將: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于太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城門校尉:西漢始置,掌管京師城門的屯兵。 相國:即丞相。 將作大臣:秦時稱將作少府,漢景帝更名為將作大臣,掌管宮室、宗廟、路寢、陵園地土木營建。 給事中:秦時始置,西漢沿置,東漢省,魏復置。為將軍、列侯、九卿,以及黃門郎、謁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國始置都督和大都督,為領兵官,其中大都督為最高軍事統帥。 校事:曹操臨時設置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御史大夫:掌管彈劾、糾察的官員,其位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軍:高級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督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安南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安遠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兵曹掾 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漢武帝時,置八校尉領北軍,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門屯兵。東漢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國均置,為天子禁軍首領之一。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并稱三公。 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農。魏初設大農,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改稱大司農,蜀、吳亦各有大司農。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時期,由于權力的分散則只能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鴻臚:秦時稱典客,漢初稱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大鴻臚,掌管接待賓客之事。九卿之一。 衛尉:秦時始置,漢景帝(劉啟)初更名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復原名,掌管宮門警衛。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后任賈詡為太尉。 太傅:輔弼國君之官,作為重臣參與朝政,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曹叡即位后人鐘繇為太傅。 太常:秦時稱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為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藥、太醫(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太仆:秦和兩漢均設太仆,王莽一度更名為太御,掌管輿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時設郡守,漢景帝更名為太守,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少府:秦和兩漢均設少府,王莽稱共工,與大司農一同掌管財貨。不過大司農掌管國家財貨,而少府則管供養皇帝。其屬官有掌管御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宮令、掌管刀劍弩機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為宮廷治病的太醫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時始置,東漢時由宦官擔任,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權力極大。 中書監令:曹操為魏王時,設置秘書令以處理尚書章奏。曹丕于黃初初年改秘書令為中書令并特置中書監,使之排在中書令之前。 中領軍:曹操為丞相后置領軍,不久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衛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護軍:曹操為丞相后置護軍,不久改為中護軍,掌管禁衛軍,地位略低于中領軍。 長史:秦時始置,西漢時丞相下有兩長史,其職務相當于秘書長,即最高國務機關中事務主管。將軍幕府中亦有長史,為幕僚之長;可分令部隊出戰的稱為將兵長史。東漢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設長史,職任頗重。三國沿置不改。 從事:刺史的佐官如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稱為從事。 倉曹掾屬:主管倉谷之事的官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司徒: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水土及營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隸校尉:漢武帝始置,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簡稱司隸。劉備在蜀稱帝時以張飛為司隸校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司金中郎將: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 主簿:漢始置,掌管文書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設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記錄功勞。 東西曹掾屬:曹操為丞相后下設東、西曹掌管人事工作,東曹主管二千石官員的任免,西曹主觀丞相府官員的任免。其負責人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 丞相:戰國時始置,為百官之長。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曹操自任丞相。“丞”與“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處理國家事務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光祿勛:秦時稱郎中令,漢武帝更名為光祿勛。王莽稱司中,東漢又稱光祿勛。曹操為魏公后設郎中令,黃初元年(220年)又稱光祿勛,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其屬官有掌管賓贊受事的謁者、掌管御乘輿車的奉車都尉、掌管副車馬匹的附馬都尉、掌管羽林騎的騎都尉,而大夫、中郎將等官是否是光祿勛的屬官尚有爭議。九卿之一。 執金吾:秦時稱中尉,漢武帝更名為執金吾。王莽稱奮武,東漢復稱執金吾。曹魏先稱中尉,黃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掌管宮外巡衛。衛尉巡行宮中,執金吾則徼偱京師。天子出行,執金吾為先導。“吾”當御講。 別駕: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視察為職,別駕則另乘傳車,輔助刺史出巡,故稱別駕。 廷尉:秦時始置,漢景帝更名為大理,自后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獄訟,是各地上訴的最高司法機關。“廷”字系直、平之義,治獄貴直而平,故以為號。廷尉的屬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監,成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一般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書:“尚”就是執掌的意思。秦漢時,尚書只是少府的屬官,掌管殿內文書,地位很低。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圍辦事,地位逐漸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書。吏部又稱選部,掌管選用官吏;左民掌管繕修功作、鹽池園苑;客曹掌管少數民族和外國事務;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國支計。其中以吏部尚書最為重要。
三國時期的武將官職名稱和品級大小
三國時期的武將官職名稱和品級大小要完整的三國演義中的官職及其品級和作用一覽
丞 相:戰國時始置,為百官之長。東漢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復置,曹操自任丞相。“丞”與“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處理國家事務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員。
光祿勛:秦時稱郎中令,漢武帝更名為光祿勛。王莽稱司中,東漢又稱光祿勛。曹操為魏公后設郎中令,黃初元年(220年)又稱光祿勛,掌管宿衛宮殿門戶。其屬官有掌管賓贊受事的謁者、掌管御乘輿車的奉車都尉、掌管副車馬匹的附馬都尉、掌管羽林騎的騎都尉,而大夫、中郎將等官是否是光祿勛的屬官尚有爭議。九卿之一。
執金吾:秦時稱中尉,漢武帝更名為執金吾。王莽稱奮武,東漢復稱執金吾。曹魏先稱中尉,黃初元年更名為執金吾,掌管宮外巡衛。衛尉巡行宮中,執金吾則徼偱京師。天子出行,執金吾為先導。“吾”當御講。
別 駕: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視察為職,別駕則另乘傳車,輔助刺史出巡,故稱別駕。
廷 尉:秦時始置,漢景帝更名為大理,自后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獄訟,是各地上訴的最高司法機關。“廷”字系直、平之義,治獄貴直而平,故以為號。廷尉的屬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監,成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縣令長:春秋戰國時始置,一縣的行政長官,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的長官稱為令,萬戶以上的稱為長。縣令長的佐官有掌管軍事、治安的縣尉和掌管文書、倉獄的縣丞,一般每縣有丞、尉各一人,大縣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 書:“尚”就是執掌的意思。秦漢時,尚書只是少府的屬官,掌管殿內文書,地位很低。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圍辦事,地位逐漸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書。吏部又稱選部,掌管選用官吏;左民掌管繕修功作、鹽池園苑;客曹掌管少數民族和外國事務;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國支計。其中以吏部尚書最為重要。
尚書令:秦時始置,為尚書臺首長,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令的副手為尚書仆射,曹魏置尚書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時稱左右仆射。若尚書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時以五曹尚書、二仆射、一令為八座。
尚書郎:尚書臺內負責起草文書的官員。東漢選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書臺,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侍 中:秦時始置,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遺補缺、贊導、陪乘、出而負璽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時始置,王莽稱宗伯,東漢復稱宗正,掌管皇族與外戚事務。兩漢皆以劉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東將軍:統領青、兗、徐、揚四州,屯駐揚州。
征南將軍:統領荊、豫二州,屯駐新野。
征西將軍:統領雍、涼二州,屯駐長安。
征北將軍:統領幽、冀、并三州,屯駐薊州。
刺 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書之類稱為“中”,“治中”即為管理文書檔案之意,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固定的官職。
參 軍: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簡稱“參軍”。
河南尹:東漢建都于河南郡洛陽縣,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官不稱太守而稱尹,掌管洛陽附近的二十一縣。
典農中郎將: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于太守。
城門校尉:西漢始置,掌管京師城門的屯兵。
相 國:即丞相。
將作大臣:秦時稱將作少府,漢景帝更名為將作大臣,掌管宮室、宗廟、路寢、陵園地土木營建。
給事中:秦時始置,西漢沿置,東漢省,魏復置。為將軍、列侯、九卿,以及黃門郎、謁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國始置都督和大都督,為領兵官,其中大都督為最高軍事統帥。
校 事:曹操臨時設置的小吏,負責伺察群臣的微過小罪。
監冶謁者:三國時魏置,掌管冶鐵的專官
御史大夫:掌管彈劾、糾察的官員,其位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黃門侍郎:秦漢時,宮門皆黃色,故號黃門。黃門侍郎因在黃門內供職而得名。
散騎常侍:三國魏置,即漢代散騎(皇帝的騎從)和中常侍的合稱,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督 軍:高級統兵長官,位在相國、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郵:漢代各郡置督郵官,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
安南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三品,掌征伐。
安東將軍 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吳有置,蜀無。
安遠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
兵曹掾 東漢太尉屬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將軍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漢武帝時,置八校尉領北軍,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門屯兵。東漢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國均置,為天子禁軍首領之一。
驃騎將軍 漢武帝始置,以霍去病為之,秩位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三國均置。
別駕從事 即別駕從事史,漢制,刺史屬吏之長,因跟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三國因置。
別部司馬 漢制,大將軍屬官有軍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別領營屬者稱為別部司馬,共所率兵士數目各隨時宜,不固定。
從事中郎 漢魏時,三公及將軍府均設從事中郎,職參謀議,為在長史、司馬下。
從事祭酒 三國蜀置,為州牧的屬官。從事之長,稱為祭酒。
車騎將軍 漢制,僅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制。蜀置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大理 秦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長官。漢時改為大理。魏時為第三品,中二千石。黃初元年改為廷尉。吳亦如之。
大尚書 吏部尚書的別稱。魏晉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書為首曹,故稱大尚書。
大長秋 秦置將行,為皇后宮官。漢改為大長秋,秩二千石,職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見給賜宗室外戚及充當皇后出行隨行,常為宦者任。三國因之。
東中郎將 秦郎中令屬官有左中郎將,漢屬光祿勛,秩比二千石。主輪番執戟宿衛天子。魏因置。亦作東中郎將。比二千石,第四品。吳蜀亦置。
東觀令 東觀原為東漢宮名,為宮中藏書之處。三國吳置東觀令,職司董理經籍,掌修國史。
東曹屬 漢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職稱掾,副職稱屬,皆比二百石。東曹副職吏員稱東曹屬。三國因之。
東曹掾 漢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東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為刺史,后主二千石長吏及軍吏的遷除。三國因之。
蕩寇中郎將 中郎將秦漢時即設有是官,為皇帝的宿衛侍從官。秩位次于將軍。東漢三國事名號漸多,各國自相署置。蕩寇之名僅吳有置,魏蜀未見。
蕩寇將軍 東漢末始有此名。三國均置,秩為第五品。
督軍校尉 三國吳置,校尉在將軍和中郎將之下。
督軍從事 刺史、州牧之屬官,多稱從事史,分主各事。東漢末臨時設置屬軍事之從事史頗多。
都督 領兵將領或地方軍政長官之稱。蜀于邊緣諸郡皆置都督領兵屯守。
邸閣督 邸閣為囤積糧谷之所,其督為守備屯所士卒之長。
典學從事 漢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設從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設典學從事,總領一州之學政。
典曹都尉 蜀置,劉備定蜀,較鹽鐵之利而設鹽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屬之,掌供繼軍糧。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為主兵武官。地方郡國都尉,主兵。
都護 漢宣帝時,置兩域都護,為加官。東漢光武帝時設都護將軍。三國魏沿置。蜀有中都護、行都護之號,職權如大都督,總領內外諸軍事。吳設左右都護,盡護諸軍。
奮威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之武職。有各種名號,奮威校尉僅三國吳置。
奮武校尉 位在將軍下。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奮武校尉僅吳置,魯肅任之。
奮武將軍 漢末,曹操、呂布曾任是官。三國時魏吳有置,蜀未見。
奮威將軍 西漢始置。三國均置,第四品。
符節令 秦漢時置此官,屬少府,掌府節。魏置符節令,別為一臺,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節、銅虎符、竹使符。吳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車都尉 漢武帝時設奉車、駙馬、騎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車都尉掌御乘輿馬。魏時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輔國大將軍 后漢時期設立的高級將軍位,位在“四鎮”大將軍之上。
輔國將軍 漢獻帝時伏完任此官。三國時均置此號。
關內侯 秦置。爵第十九級,位次于列侯。有其號,無國邑。
光祿大夫 秦郎中令屬官有中大夫,漢更名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時為第三品,位次三公。無固定職守,相當于顧問。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優重。
橫江將軍 三國時僅吳置。以魯肅任之,鎮守沿江轄地,用以橫掃來犯之敵,故名。
黃門丞 西漢少府屬官有此職,東漢因之。黃門令之佐吏有丞、從丞各一人。
黃門令 西漢少府屬官有此職,東漢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諸宦者。
護軍 秦置護軍都尉。漢初又稱護軍中尉。武帝時設護軍將軍。護軍之號,有時即指竣軍將軍或中護軍之簡稱。
護軍將軍 秦置護軍都尉,漢因之,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漢武帝時屬大司馬。建安12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魏亦置護軍,主武官選,隸領軍。資重者為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護軍。
侯相 即列侯封國的相,主治民,如縣令、長。
后典軍 三國時蜀于監軍之下置典軍,分前、后、中三典軍。吳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時為第三品。
虎威將軍 三國時雜號將軍之一。魏吳有置。
虎賁中郎將 《周禮·夏官》記有虎賁氏,掌王出入儀衛。漢平帝元始元年更名為虎賁郎,置中郎將統領。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將 三國吳置,胡綜任之。
金曹從事 三國吳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貨幣鹽鐵事。吳置金曹從事,胡綜任之。
建武將軍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將軍 曹魏置,第四品。吳蜀亦置。
監農御史 為御史中丞的屬官。秦置御史大夫,漢因之。有兩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轉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臺的長官。御史臺屬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監農御史為其中之一。三國吳有置,魏蜀未見。
監軍 春秋有載,三國均置。無定員,隨事而設。諸州不置都督時置此官。將軍領兵出征時,多置監軍。
記室 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
家令 太子屬官。秦置,魏時為第五品,秩千石,主倉谷飲食,職似司農、少府。
軍師 三國時各國均設軍師官,皆參與主持軍事謀議等事。
軍祭酒 即軍師祭酒,陳壽撰《三國志》避晉景帝司馬師諱,改為軍祭酒。魏時為第五品。
軍議校尉 參議軍事的官位。
諫議大夫 秦時,郎中令屬官有大夫,掌議論、顧問、應對。漢武帝置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吳無考。
立武中郎將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立節中郎將 三國吳置。陸抗任是職。
領軍 是中領軍或領軍將軍的簡稱。曹操為丞相時置,掌禁兵。
領軍將軍 領軍中資重者之稱。資輕者為中領軍。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級叫徹侯。后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綬,有封邑,得食租稅。魏初如漢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漢代少府屬官有尚書令史,蘭臺令史。諸公府亦設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諸將軍府設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漢時縣官管轄區萬戶以上者稱令,萬戶以下者稱長。
秘書 掌管禁中圖書秘記。漢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國吳置,掌校秘書。
門下循行 漢制,郡守三吏有門下循行,類似門下客,不主實事。
門下督 將帥府屬官。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府均置門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屬有門下錄事、門吏、門下書吏各一人。
南中郎將 光祿勛屬官。魏時秩二千石,蜀亦置,吳無。
破虜將軍 東漢雜號將軍之一。魏時為第五品。李典、孫堅曾任。
平戎將軍 三國吳置,步騭任是職。
平東將軍 漢置,魏時為第六品。呂布曾任是官。
平南將軍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平北將軍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平西將軍 魏時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屬吏。吳蜀亦置。
偏將軍 將軍中地位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將升遷,無定員,第五品。三國均置。
前護軍 魏及蜀皆置護軍,唯蜀護軍分為前、后、左、右、中五護軍。
前將軍 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臨時設置的雜號將軍。三國時品級下降,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
前軍師 東漢始有軍師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騎都尉 兩漢均置,屬光祿勛,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
勸學從事 漢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設從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設勸學從事,為州之學官,地位略次于典學從事。
儒林校尉 校尉為次于將軍的武官,其名號甚多。由于其職務掌的不同,名號亦異。儒林校尉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職。
上大將軍 吳孫權黃龍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陸遜任是職。
綏南中郎將 三國魏蜀二國置有此官。士燮、張翼曾任是職。
射聲校尉 漢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時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衛兵,吳蜀亦置。
司馬 《周記·夏官》記大司馬之屬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春秋晉作三軍,每軍別置司馬。漢宮門及將軍、校尉屬官有司馬。邊郡則設千人司馬,專掌軍事。曹魏公府及大將軍府設司馬,秩千石,主軍事。
司鹽校尉 又稱鹽府校尉。劉備定蜀時置,主較鹽鐵之利。吳亦置,主管海鹽生產諸務。
師友從事 漢制,刺史州牧的屬官有從事史,分為別駕、治中、簿曹、兵曹從事等。漢末或置師友從事,僅為榮譽職位,無固定職守。
師友祭酒 漢制,郡守延攬郡內人材,養于府中,專事謀議,稱為散吏,其地位或相當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屬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職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輪番當班宿衛太子。魏時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書選曹郎 三國吳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選曹郎。
尚書右選郎 三國蜀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選部,分左右,有右選郎。楊戲曾任。
尚書吏部郎 曹魏置尚書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很詳細。雖然不知道對不對。反正先頂了
相關推薦:
專利轉讓稅收怎么算(技術轉讓所得繳稅)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查(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影響)
虐待兒童怎么處理(虐童觸犯了哪些法律)
兒童意外險是什么(意外險如何買 小孩子要買嗎)
哺乳期上班時間規定(勞動法哺乳期上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