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那么勤政,為什么還是成了亡國之君?
崇禎皇帝那么勤政,為什么還是成了亡國之君?順便說一下他為什么自殺?他是由于什么原因自殺的,還有他到底是一個昏君還是一個明君?請詳細的解釋一下,謝謝大家啦~世界上不是只有正能量的。。。人類在世間偉力面前渺小不堪,蜉蝣終難撼樹,時代洪流不可逃避。至于崇禎,就好比一個住在危房里的高位截癱患者的大腦,口不能言、四肢癱瘓,你這個大腦再努力、在聰明你能對你所處的環境造成半點影響么?明末、明朝政府已經陷入癱瘓,沒錢、沒兵、政令無法實施,崇禎就算累死了,有什么用,無用功罷了。。。皇帝做事需要官僚作為手腳,但是如果皇帝、王朝的利益與官僚士大夫的利益對立呢?
至于為什么自殺?崇禎也不想死,他是有機會南下跑路的,但是他是皇帝不能說,如果大臣們不同意,他也就是個孤家寡人罷了,他需要大臣們請求他南渡,不是沒有忠臣提出來,但是被御府假道學的文官們、尤其是內閣首輔的反對,朝堂爭執不下,最后潼關失守,困死京中,他不愿意受辱,只得殺妻滅子,殉國,簡而言之其死亡的主要直接原因是被文官們坑死的。
當然本質是明朝到了那個程度不亡國他沒天理。
崇禎是勤政的,但是他的指揮都對么,不見得,崇禎本人是一個非常多疑、善變而且無斷的人,他不能信任袁崇煥、也不能乾綱獨斷主持南下避難組織力量、或者不顧朝臣反對強令吳三桂勤王。。。其性格缺陷使其不能駕馭危局。
昏不昏,天知道,用崇禎自己的話說,大明沒有亡國之君,卻有亡國之臣
給我感謝哦。
崇禎帝一生努力勤奮,為何還是成為亡國之君?
崇禎帝從哥哥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江山,一直努力勤奮,為何最后還是成了亡國之君?崇禎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俗話說的好,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因為當時明專朝的吏治在屬崇禎時期已經敗壞,而且崇禎之前的幾位皇帝都是昏庸之輩,到崇禎時已經是很難改變國情了,所以即使他很努力,也挽救不了即將滅亡的大明王朝。
其實明朝的滅亡最大的原因不在于崇禎的身上,畢竟明朝比他賢明的君主還真沒有多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災太過頻繁劇烈導致的大面積的農民起義,再加上清的入侵,自然因緣際會之下就亡國了。
雖然崇禎帝都非常的努力勤奮,但是一個國家的滅亡,并不是靠皇帝一個人就能扭轉過來的。
因為崇禎到最后的時候,沒有什么權力了,當初李自成起義的時候,崇禎建議大臣們資助軍隊,結果大臣們都敷衍,氣的崇禎一跳一跳的!
相對來說他確實比較勤奮,但是無奈的是勤奮是沒有用的。
勤政的崇禎皇帝為什么最終成為亡國之君?
從結果上來看,他是個極度昏庸的皇帝,剛愎自用,任用宦官,堵言路殺忠良,最后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還死不悔改,但他卻是個很努力想當個好皇帝的的皇帝,處理煩瑣的政務很勤。總的來說是他的性格因素毀了他的皇位,剛愎自用,不懂得克制自己,再加上才又不高天亡其也!
1.殺魏忠賢。崇禎殺魏忠賢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雖然九千歲是權勢滔天了點,是貪財了點,是買官賣官,是拉黨結派。但是不能說閹黨的一無是處,至少九千歲為窘迫的明朝財政提供大把的稅銀。另外,閹黨監軍方式也令文官,特別是東林黨人有所壓制,后面的事實證明,這幫文官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魏忠賢不是不能殺,但是需要殺一個立一個,在明朝武官地位低下的時期,需要有一個黨派對立,平衡朝政,閹黨雖貪,但是忠心遠勝文官。
2.財政短缺。萬歷三大征,雖然說不上失敗,但是耗光了國庫,加上薩爾滸戰役等,國庫連年赤字。而崇禎前后剛好碰到小冰河時期,連年災害,矛盾同時爆發。同時土地兼并嚴重,很大部分農民流離失所。在稅負重鎮江南,以東林黨人為首的核心集體抗稅,導致稅收進一步減少。崇禎年間,見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沒錢。
3.文官誤國。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袁崇煥,5年平遼就是個笑話,寧錦戰役,加上殺毛文龍,間接幫助后金平定后方,幾十年辛勞白費,加上私自議和,殺不足惜。二、削減冗員,裁撤冗員本事好事,但是卻沒有指向地方豪強,王公貴族,卻一刀砍向基層公務員,間接促成李自成揭竿而起。三、迂腐爭權,大敵當前,不論如何抗敵,反擔心將領擁兵自重,克扣軍餉,侵吞土地,致軍心渙散,大凌河之戰,關寧鐵騎死不瞑目;而崇禎中后期,與后金議和,全力撲滅起義軍本是一招好棋,卻被言官撲滅,哪怕再南明時期,東林黨爭依舊持續。
4.軍閥林立。明末更多地轉為募兵制,軍隊更多的是將領的私人軍隊,中央喪失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加上軍糧克扣的嚴重,空餉很多,真正落在軍隊上得,極少。與后金的賞罰鮮明相比,后金的戰斗力勝明軍百倍。加上之前幾大戰役的失敗,幾乎都是全軍覆滅,特別是大凌河之戰,明軍對后金軍隊存在極大的心理陰影。
5.用人不明。崇禎性格沖動,太急于改變現狀,天啟本來留下一大批重臣,但是很多問題積重難反,而崇禎的原則是,只要出一點岔子,馬上換人,甚至下獄,被誅。導致皇帝對大臣不信任,大臣對皇帝不信任,即時上任也戰戰兢兢,不敢放手作為,加上崇禎后期越來越上火,殺了一大批重臣,剩下的一批不想被殺,投降后金,致使君臣離心離德。
所以說崇禎“勤政”是確有其事的,但是“勤”的不是地方,出錯以后而不能改,說崇禎剛愎自用真不是隨隨便便。但大明亡國,責任不全在崇禎,所以我個人以為他算是一個悲情人物。有心無力,有志無能。到崇禎之時,可以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崇禎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會成為亡國之君?
清朝編纂的《明史》依舊承認他兢兢業業,勤勉勤儉。崇禎下旨停江南織造,自己用的器物都是木頭鐵器。他把全部的內帑都用來充當軍餉,他寵愛的田妃墓葬里的金銀器都是銅鐵,萬年燈只有上面兩寸是油,內府中的人參和器具都變賣了湊軍餉。
他的勤政,《明史·本記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從崇禎的諸多舉措來看,他也是想有為的,他在位十七年,動輒下《罪已詔》來安撫民心,所用之言都極盡自責之能事。
如在十年閏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時的《罪己詔》上,皇帝是如此說的。
“……張官設吏,原為治國安民。今出仕專為身謀,居官有同貿易。催錢糧先比火耗,完正額又欲羨余。甚至已經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議繕修,(輒)乘機自潤。或召買不給價值,或驛路詭名轎抬。或差派則賣富殊貧,或理讞則以直為枉。阿堵違心,則敲樸任意。囊橐既富,則好慝可容。撫按之薦劾失真,要津之毀譽倒置。又如勛戚不知厭足,縱貪橫了京畿。鄉宦滅棄防維,肆侵凌于閭里。納無賴為爪牙,受奸民之投獻。不肖官吏,畏勢而曲承。積惡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誰能安枕!” (《明季北略》卷十三)
崇禎的果斷是有據可查的,誅魏氏,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輝的事情。
崇禎對民仁慈寬容有據可查的:在最后關頭分秒必爭的緊急時刻,命令吳三桂進京勤王仍然要他棄地不要棄民。遺書中寫著“勿傷朕百姓一人”。(崇禎遺書:“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反之的是崇禎對于官員的殘暴。崇禎在當時文臣階級乃至文人的眼中,無疑是個暴君:在位十七年通過錦衣衛等特務機關,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誅殺無辜地方官員及朝廷重臣,極大的損害削弱了明朝上層階級的利益,加強了中央集權,然而也為時已晚,再整個動蕩的大環境下為日后埋下了禍根。
崇禎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悲劇色彩,他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心思縝密,果斷干練,并且精力充沛,幾乎擁有歷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
崇禎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爭議,他提拔了一批忠臣良將,組建了一套極具效率的政治軍事框架。明朝滅亡后,南明還能夠迅速建立政權,并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擁有百萬大軍,以南明的腐敗無能,也支撐到了康熙年間才最終覆滅,皆受崇禎之惠。
但同時,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對比宋朝自從開國到元佑初百三十年,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范純仁擔任宰相時,不過五十一人。崇禎提拔重用的人,入《明史·奸臣傳》的就有溫體仁、周延儒二人,而整個《明史·奸臣傳》所列者不過十人,其余明朝兩百多年中只有胡惟庸、嚴嵩、陳瑛等六個,而自命不凡的崇禎十七年就占了兩個,極端腐敗的南明也占了馬士英、阮大鋮兩個。崇禎年間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這其中就包括總督袁崇煥。
之所以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情況出現,主流觀點認為,他是知人善用的,危卵般的成長經歷埋下了他多疑的性格,再加上明末的文官與君權的利益及對抗,通過對官員的不斷調換問罪,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及影響力,同時也為平衡各方勢力不至于出現較大的動蕩局面,麻痹文官集團,而進行妥協,其中冤殺袁崇煥即是例子。
崇禎的是非功過充滿爭議,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之一。
崇禎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所以也能說他是個亡國之君
但是細看的話祟貞皇帝不是一個昏君,也算不是一個庸君,而是一位時運不濟的皇帝。他一生勤政,想要努力維持岌岌可危的皇朝,但是朝庭腐敗已經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了。
大明王朝的滅亡真的都怪罪于崇禎皇帝的治理無方?可笑!一個王朝因為一個人就能亡國,實在是難圓其說。晉朝出了一個白癡皇帝,低能兒都沒有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讓一個國家滅亡,因為他還有一群有思維的大臣。更何況是崇禎皇帝,他不僅不是白癡,而且從他剪除魏忠賢及其黨羽就能看出這為年輕皇帝的睿智和膽識,但是他背就背在有一群迂腐貪婪,急功近利的大臣輔佐。王朝的棟梁都腐朽了,大廈如何可以久持?當國家遭遇萬分危急的時候,是一個拳拳愛國之心的文士顧炎武喊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大明的臣子多半對皇帝說的就是,打不贏咱就議和唄。
一個皇帝再英明,如果不能駕御自己的臣子或者是得到臣子的信任,也不能成就一個王朝的興盛。崇禎一直有一個中興之夢,希望成為力挽狂瀾,再次恢復王朝活力的帝王,但是當時的時局以及全國性官僚腐敗、復雜多變的黨爭、內宦亂政、外戚斂財已經動搖的帝國的國本,完全靠崇禎皇帝一人之力絕對不可能扭轉大局,而崇禎皇帝本身的猜度和急噪也直接影響了他和大臣的關系,在朝十幾年內閣大臣如走馬燈似的一度換了又換,殺了又殺,對于將軍們他既要牽制又要他們利用他們,文武大臣對自己岌岌可危的處境和暗中對峙的心態已經完全將崇禎孤立。明末繁重的顆捐雜稅、連連不斷的天災人禍導致農民起義的四處暴起,腦滿腸肥的親貴大臣們卻拿不出銀子給大明王朝賑災平亂,將崇禎一步步逼向的絕境。可以說明的衰亡也和明朝親貴、官僚的貪婪、迂腐自私自利是分不開的,他們才是國家滅亡的真正禍首。
崇禎絕對是一個好皇帝,寧死都要保衛最后的民族、皇家尊嚴,而他卻在史冊上必須背負一個亡國之君的罵名。眼看大勢已去的大明王朝,首先投靠李闖、滿清的是誰?滿腹經綸的大明“忠臣”,倒戈相向的是誰?誓死效忠大明皇帝陛下的大將軍吳三桂!國家棟梁的垮了,皇帝奈何?他們個個成為了新朝的功臣、親王,誰去背負歷史的罪責,接受天下人的鞭撻呢?為了臉面,總不能讓新朝的功臣去背負吧?大清的臉面何存哪?難道要他們承認重用了叛臣和漢奸?沒辦法,找來找去,就你了!——崇禎皇帝,這個黑鍋就你扛著吧。
崇禎皇帝竭盡全力,節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然而他專橫獨斷,剛愎自用,殺害抗清英雄袁崇煥,致使朝廷內部人人自危,最終眾叛親離;又橫征暴斂,向人民征收“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諸如此類種種原因,終于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上面就傳下來個爛攤子~自己又不是會打理的人~~也就難免擺脫滅國的命運了。
看帝女花的時候覺得他其實也挺可憐的,好好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他一定是最痛苦的人。
相關推薦:
增值稅如何繳納(怎么申報繳納增值稅)
企業改制重組的契稅減免(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有何稅收優惠)
年底雙薪也要納稅(年底雙薪是否要全額納稅)
營業稅改增值稅劃算嗎(營業稅改增值稅有什么好處)
稅收籌劃有哪些時間陷阱(進行稅收籌劃會遇到哪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