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問題求,詳細解答
生產1000個單位的平均成本是20元,從1001-1010單位的平均成本是21元,那么,0-1010單位的平均成本有可能比20元rn對還是錯?你題目還漏可能比20元低”,對還是錯?
如果題目果真是這樣,那么答案是錯,原因是:
1000個單位的總成本=1000*20=20000,第1001到1010個單位的總成本是210,那么,這1010單位的總成本是20000+210=20210,平均成本是20.009901元,大于20;
實際上,這個題目考察的是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只要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那么平均成本就上升;你把第1001-1010這10單位看做一個整體,“邊際成本”是21,高于之前1000單位(也看做一個整體)的平均成本20,因此,平均成本會上升,也就是說所有產品的平均成本會高于20。
微觀經濟學的題,求詳細解答
R=PQ=(420-Q)Q
MR=420-2Q
1、MR=MC則 3Q=420-2Q所以Q=84,P=420-84=
2、MC'=MC+MC1=3Q+2Q=5Q
MR=MC'則Q=60
3、新價格P'=P+T(T為稅收)
R'=P'Q=(420-Q-T)Q
計算MR‘,再求MR'=MC',可得結果
1.D 支出的增加而不是需求的增加,所以不確定
2.B
3.上升小于5美分 從量稅,正常斜率下,由雙份共同承擔
4.正確
5.可以,對厭惡品的無差異曲線就是直線,對離散商品可以是折線
6.A 舉個例子說吧,甲的MRSxy=0.5,乙的MRSxy=1,這意味著:甲愿意用1個X換2個Y,而乙愿意用2個X換一個Y。也就是說,X對甲的相對邊際效用(相對Y)比乙的小,反過來說,Y對甲的相對邊際效用(相對X)比乙的大,那么如果甲放棄X而與乙交換得到Y,他的效用會增加,同時乙的效用也會增加。
7.C MUX/MUY=PX/PY=λ
8.C 所有商品的替代效應永遠都與價格呈反向變動,而抵擋品得價格下降,收入效用為正,總效應與價格成反向變動,看高鴻業102頁。
9.沒圖
10.無題
11.(1)因為效用函數X,Y指數為1,價格相同,可以知道,X,Y消費各半,即x=y=72,樓主可以自己算一算,U=72*72
?。?)(3)樓主既然會做,就不做了
?。?)這里應該說的是??怂固娲伞H绻撬估沾位娲?,樓主可以給我發消息
??怂固娲饕プ【S持效用水平不變,提價前消費為(72,72),故原效用水平為U=72*72,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變,提價后認為此效用水平,得XY=72*72
提價后,消費均衡為MRS=Y/X=9/4,得Y=2.5*X, 代入 XY=72*72中,算出X,再用這個X-72就是替代效應了,收入效用可以用總效用減去替代效用,即用第二問得X減去剛才算得得X,(具體就不算了,這個就是解??怂固娲梅椒?,樓主實在算不對可以密我。)
12.B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并不一定就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它或能保證固定成本得最優要素組合,或能固定要素投入得最低成本曲線
13.A 規模報酬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規模報酬遞減處于產出圖得第三區間(樓主應該記得講規模報酬時畫得圖吧?),拆分后,兩企業可能分別處于第1區間或第二區間,故產出增加
14.D 都有可能,請樓主仔細看推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時講包絡線那里
15.A SAC的最低點在LAC上,且與LAC得最低點與SAC得最低點相切,接著SAC最低點低于切點,輕樓主仔細看圖
16.A 經濟租金=要素收入-機會成本,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或較好的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減少產品單位成本,獲得差額利潤
17.D 長期,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管理越來越復雜,管理者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經歷在薪酬,員工激勵上,故成本會上升,而短期,比如小作坊,很容管理,生產可控高,故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U形特點
18.多項選擇:A.C
收入—消費擴展線,收入水平增加使約束線右移與無差異曲線切于不同均衡點,價格—消費擴展線指某種比如橫軸X價格下降,使約束線變平緩,與不同無差異曲線切于不同均衡點.如果消費者的收入增加,由消費者均衡決定的兩種商品消費量也是同比例增加,消費擴展線可能是直線
感覺樓主很急。匆匆做完,如有哪幾個有爭議,可以提出來。
難道我辛苦給你回答,都不能得到你給的分嗎?
微觀經濟學題目 求詳細解答 謝謝!(正確答案是題號前面的)
B 在elastic的部分是因為來如果壟斷源家如果想增加銷售量不用降低太多的價格,所以是在elastic的portion;
E 因為一個principle說的是人們選擇消費產品是當他們的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相等的時候
profit-maximizing principle說的是MC=MR,MR是$5,因為工人工資是$5; MR最接近$5的時候是(10-7)*$2=$6. 所以選C:三個。BTW,不選D的原因是,它多雇一個工人就虧了$1,干脆不在雇傭人了。
微觀經濟學 習題 求詳細解答 詳細 拜托了
1.如果價格下降10%能使買者總支出增加1%,則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rnA比較富有彈性 B具有單位彈性rnC缺乏彈性 D其彈性不能確定rnrn2.已知當某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10美元的時候,均衡交易量是5000單位?,F假定買者收入的增加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800單位,那么在新的均衡價格水平上,買者的購買量是()rnA5000單位 B多于5000單位但小于5800單位rnC5800單位 D多于5800單位rnrn3.如果政府對賣者出售的商品每單位征稅5美分,那么這種做法將引起這種商品價格將()[已知該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曲線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負斜率]rnA上升5美分 B上升小于5美分rnC上升小于5美分 D不可確定rnrn4.判斷正誤:商品短缺所帶來的價格變化,會進一步導致短缺數量的增加()rnrn5.無差異曲線能不能是直線呢?rnrn6.若消費者甲的MRSxy小于消費者乙的MRSxy,對于甲來說,若想要獲得效用最大化,可以()rnA放棄X以之與乙交換Y B放棄Y,以與乙交換XrnC或者放棄X,或者放棄Y D兩個都不放棄rnrn7.在均衡條件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的總效用一定()他所支付的貨幣的總效用rnA小于 B等于 rnC大于 D無法確定rn(若是等于的話,是不是所他沒有消費者剩余?。﹔nrn8.關于低檔商品,正確的是()rnA.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化 B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化rnC總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化 D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傾斜rnrn9.若某條收入—消費曲線如圖,則()rn YrnrnICrnrnrnrnrnrnXrnA.X為低檔品 B.Y為低檔品rnC.Y為必需品 D.Y為奢侈品rnrnrn11.消費X,Y兩種商品的消費者效用函數為:U=XY, X,Y的價格均為4,消費者的收入為144.rn(1)求消費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rn(2)若X的價格上升為9,對兩種商品的需求有何變化rn(3)X的價格上升為9后,若要維持當初的效用水平,消費者的收入最少應達到多少rn(4)求X價格上升為9,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rn(重點是第4問,請講詳細點,我不會作,請告訴我做這類題的方法)rnrn12.實現生產要素最優組合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rnA充分條件 B必要條件 rnC充分必要條件 D非充分非必要條件rnrn13.新華汽配廠在各種產出水平上都顯示出了規模報酬遞減的情形,于是廠領導決定將其劃分為兩個相等規模的小廠,則其拆分后總產出將會()rn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無法確定 rnrn12.當某廠以最小成本實現了既定的產量,則他()rnA獲得了最大利潤 B總收益最大化rnC經濟利潤為零 D無法判定其是否實現最大利潤rnrn13.下列各式中不等于經濟利潤的一項是()rnA廠商銷售收入—機會成本 B總收益—顯性成本—隱性成本rnC總收益—機會成本 D會計成本—隱性成本rnrn14.在短期平均成本SAV,與長期平均成本LAC的相切處()rnA SMC >LMC B SMC 1.D 支出的增加而不是需求的增加,所以不確定
2.B
3.上升小于5美分 從量稅,正常斜率下,由雙份共同承擔
4.正確
5.可以,對厭惡品的無差異曲線就是直線,對離散商品可以是折線
6.A 舉個例子說吧,甲的MRSxy=0.5,乙的MRSxy=1,這意味著:甲愿意用1個X換2個Y,而乙愿意用2個X換一個Y。也就是說,X對甲的相對邊際效用(相對Y)比乙的小,反過來說,Y對甲的相對邊際效用(相對X)比乙的大,那么如果甲放棄X而與乙交換得到Y,他的效用會增加,同時乙的效用也會增加。
7.C MUX/MUY=PX/PY=λ
8.C 所有商品的替代效應永遠都與價格呈反向變動,而抵擋品得價格下降,收入效用為正,總效應與價格成反向變動,看高鴻業102頁。
9.沒圖
10.無題
11.(1)因為效用函數X,Y指數為1,價格相同,可以知道,X,Y消費各半,即x=y=72,樓主可以自己算一算,U=72*72
(2)(3)樓主既然會做,就不做了
?。?)這里應該說的是??怂固娲?。如果是斯勒次基替代,樓主可以給我發消息
??怂固娲饕プ【S持效用水平不變,提價前消費為(72,72),故原效用水平為U=72*72,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變,提價后認為此效用水平,得XY=72*72
提價后,消費均衡為MRS=Y/X=9/4,得Y=2.5*X, 代入 XY=72*72中,算出X,再用這個X-72就是替代效應了,收入效用可以用總效用減去替代效用,即用第二問得X減去剛才算得得X,(具體就不算了,這個就是解??怂固娲梅椒?,樓主實在算不對可以密我。)
12.B 生產要素最優組合并不一定就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它或能保證固定成本得最優要素組合,或能固定要素投入得最低成本曲線
13.A 規模報酬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規模報酬遞減處于產出圖得第三區間(樓主應該記得講規模報酬時畫得圖吧?),拆分后,兩企業可能分別處于第1區間或第二區間,故產出增加
14.D 都有可能,請樓主仔細看推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時講包絡線那里
15.A SAC的最低點在LAC上,且與LAC得最低點與SAC得最低點相切,接著SAC最低點低于切點,輕樓主仔細看圖
16.A 經濟租金=要素收入-機會成本,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或較好的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減少產品單位成本,獲得差額利潤
17.D 長期,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管理越來越復雜,管理者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經歷在薪酬,員工激勵上,故成本會上升,而短期,比如小作坊,很容管理,生產可控高,故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U形特點
18.多項選擇:A.C
收入—消費擴展線,收入水平增加使約束線右移與無差異曲線切于不同均衡點,價格—消費擴展線指某種比如橫軸X價格下降,使約束線變平緩,與不同無差異曲線切于不同均衡點.如果消費者的收入增加,由消費者均衡決定的兩種商品消費量也是同比例增加,消費擴展線可能是直線
感覺樓主很急。匆匆做完,如有哪幾個有爭議,可以提出來。
難道我辛苦給你回答,都不能得到你給的分嗎?
1.A 消費者的支出增加,即廠商的收益是增加的,對應的就是價格下專降,收益增加,所以是比較富屬有彈性的。
6.B 舉個例子說吧,甲的MRSxy=0.5,乙的MRSxy=1,這意味著:甲愿意用1個X換2個Y,而乙愿意用1個X換一個Y。那么如果甲用1.5個Y去交換1.2個X,無論對于乙還是甲,都是有利可圖的,所以選B。
7.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愿意為商品付出的最大代價和實際付出的代價的差額,和效用沒有什么關系。
8.D 正常品,總效應為正,替代效應為負,收入效應為正。
劣等品,總效應為負,替代效應為負,收入效應為正。但是替代效應的絕對值更大。劣質品是在收入上升時減少消費的物品。
吉芬品,總效應為負,替代效應為負,收入效應也為負。吉芬品是在價格下降時減少消費的物品。
由于吉芬商品是屬于劣等品的,所以收入效應是不確定的。
10.D 具體不知道怎么解釋
相關推薦:
丟失立案標準(物品遺失立案標準)
借款立案管轄(借款糾紛管轄法院的確定)
上訴需要立案(我國民事二審上訴后多久立案)
搶劫怎么立案(搶劫罪如何立案)
民事立案調解(民事訴訟立案后多長時間開始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