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自順治入關 ,統治中國以來,順治生康熙 ,康熙生雍正,雍正生乾隆,而清代的黃金時代也是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歷經三朝。史稱康乾盛世。
拓展資料:1、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即清高宗,年號“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在康熙、雍正兩朝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多民族國家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重視社會穩定,關心受災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農民負擔;
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巨大成績,維護國家統一并拓廣領土,完善對西藏的統治,統一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版圖達到最大化;漢學得到發展,民間藝術如京劇開始形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葬于清東陵之裕陵。
2、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年號康熙,為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蒙古人稱康熙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皇帝執政初期挫敗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階段。軍事上,取得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并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于暢春園,終年69歲,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皇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
3、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并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于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于第四子弘歷。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臺灣等地的史學界及教科書中,將此時期稱為康乾之治。西方傳統史學界對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稱這段時期為"High Qing",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間制度僵化,閉關鎖國,使得這一局面無法長久。
盛世局面下隱藏著巨大危機,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各種衰敗之象逐步顯露出來,而清廷社會統治和管理能力日漸衰微。乾隆后期各種民變相繼爆發,也標志著清朝開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蕭條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時期,學界對“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爭議。
三人中康熙是爺爺,順治皇帝的三兒子。順治死后把江山交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康熙不辱使命,膽識過人,果敢處置外交和內政,結束了當時內憂外患的局面。公元1722年臘月,康熙走完了一生。雍正皇帝繼位,按照父親的遺囑,弘歷被立為太子。13年后這個孩子成了著名的乾隆皇帝。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并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清朝帝王世系
康熙是雍正的來父親,自雍正是乾隆的父親。康熙、雍正、乾隆分別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第五位皇帝和第六位皇帝。
除此之外,康熙、雍正和乾隆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康雍乾盛世”,前后時間共持續一百三十多年,為清朝政權的穩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輩分上來講的話,康熙是雍正的父親,是乾隆的祖父;從身份上來講的話,三人都是清朝政權的統治者;從貢獻來說的話,康熙、雍正、乾隆共同開創了“康乾盛世”,開啟了清朝社會最為鼎盛的局面。
拓展資料:
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
1、努爾哈赤;
2、皇太極;
3、福臨(順治);
4、玄燁(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歷(乾隆);
7、永琰,后改顒琰(嘉慶);
8、綿寧,后改旻寧(道光);
9、奕詝(咸豐);
10、載淳(同治);
11、載湉(光緒);
12、溥儀(宣統)。
參考資料:清朝 (中國歷史朝代)_百度百科
康熙是雍正的父親,雍正是乾隆的父親。
康熙、雍正、乾隆分別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第五位皇帝和第六位皇帝。且康熙、雍正和乾隆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康雍乾盛世”,前后時間共持續一百三十多年,為清朝政權的穩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康熙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在位,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并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鴉片戰爭后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后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是祖孫三人。
三人中康熙是爺爺,順治皇帝的三兒子。順治死后把江山交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康熙不辱使命,膽識過人,果敢處置外交和內政,結束了當時內憂外患的局面。
公元1722年臘月,康熙走完了一生。雍正皇帝繼位,按照父親的遺囑,弘歷被立為太子。13年后這個孩子成了著名的乾隆皇帝。不得不說乾隆康熙雍正祖孫三代人充滿了傳奇色彩。
乾隆康熙雍正這三個人,在清朝歷史上算得上名聲最大的皇帝,因為他們開辟了一個“康乾盛世”。不同于他們的前輩,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兩位,就如同唐朝的李源,只是起到了一個開創基業,穩定江山的作用,也不同于后來的咸豐和宣統,沒落之日任人宰割。
正是乾隆康熙雍正三個皇帝,把清朝這一條漂泊的巨輪,開進了強國的港灣。這種帶人走向鼎盛的自豪感,如同法國人心中的拿破侖,美國人眼中的華盛頓,是被歷史所銘記的。
拓展資料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于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于第四子弘歷。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號,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占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后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并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鴉片戰爭后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后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清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