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理避稅?怎樣合理避稅?
有會計在應聘時說自己懂稅務會合理避稅,懇請高人指點迷津,抱拳謝過!公司/企業/個人可通過稅務籌劃來進行合法合理的避稅!那么什么是稅務籌劃呢?
稅務籌劃:
在稅務籌劃中,行為主體選擇讓自己承擔更低稅款的交易行為,即在不同交易方式中,選擇了讓自己承擔更低稅款的交易行為,但是,對交易行為的稅收處理是符合稅法規定的。
籌劃是一項專業要求極高、技術性極強的籌劃活動!它除了要求籌劃者精通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熟悉財務會計制度之外,更是要對納稅人所處的納稅環境有個清晰的分析與判斷,從而指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節約稅收成本的目的。
一般納稅人企業怎樣合理避稅,制作稅務籌劃方案呢?
籌劃企業基本情況與需求分析,稅務籌劃的第一步,是了解納稅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納稅企業的要求,不同企業的基本情況及要求有所不同,在實施稅務籌劃活動時,要了解的籌劃企業的基本情況有:
(1)企業組織形式對于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稅務待遇不同,了解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稅務規劃和稅收籌劃方案。
(2)財務情況,企業稅務籌劃是要合法和合理地節減稅收,只有全面、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情況,才能制定合法和合理的企業節稅方案。財務情況主要包括企業的財務報告和賬簿記錄資料。
(3)投資意向,投資有時可享受稅收優惠,不同規模的投資額有時又會有不同的稅收優惠;投資額與企業規模(包括注冊資本、銷售收入、利潤等)往往有很大的關系,不同規模企業的稅收待遇和優惠政策有時也是不同的。
(4)對風險的態度,不同風險的企業領導對節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開拓型領導人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風險節減最多的稅,穩健型企業領導人則往往希望在最小風險的情況下節減稅收。節稅與風險并存,節稅越多的方案往往也是風險越大的方案,兩者的權衡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納稅人對風險的態度這個因素。了解納稅人對風險的態度,可以制定更符合企業要求的稅務籌劃方案。
稅務籌劃是一項技術性、專業度要求極高的籌劃活動!如果公司沒這方面的經驗及技術人員,建議還是請專業的財稅公司機構去籌劃,可降低風險。
合法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采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并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避稅是企業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它如同法庭上的辯護律師,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稅是合法的,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必須強調一點:合法規避稅收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鉆稅法空子有質的區別。
從實用角度來看,國內的避稅就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和手段避開國內納稅義務。從更現實的條件出發,企業的老總和財務經理需要解決不同難題。
合理避稅:老總能做什么
規避稅收,現在早就不是一個只適合于私下交流的話題。現在許多企業老板都在交流怎樣規避稅收,成功的經驗大家“群起而效仿”。十屆人大剛剛謝幕,稅收政策、稅收監管和稅率水平等問題被各位代表多次提及。
一個企業經營的角度來分析的。假如能是一個管理決策層,從企業的發展戰略角度來看,這樣的操作更適合于您。
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注冊到“避稅綠洲”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和生產經營,從而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本節內容讀者可參見《推開“離岸綠洲”的門》一文)。
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
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
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
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于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
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
做“管理費用”的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帳準備的提取比率,壞帳準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當今的企業界,這一項被頻繁運用。他們將自己買房子、車子的支出,甚至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都列支在公司經營項目。這樣處理并不為國家政策所允許,雖然此方法在時下的企業界并不鮮見,但我們在此并不提倡。
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例如某電器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00臺各類空調,總計收入2500萬左右,按17%的銷項稅,要交425多萬的稅款,但該企業馬上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的效果。
合理避稅:財務總監能做什么
常用的避稅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轉移定價法、成本計算法、融資法和租賃法。
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征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所得稅等等。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同時,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后春筍,他們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干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您的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定價轉移
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雙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和買賣過程中,不是按照市場公平價格,而是根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產品定價的方法。采用這種定價方法產品的轉讓價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場公平價格,以達到少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轉移定價的避稅原則,一般適用于稅率有差異的相關聯企業。通過轉移定價,使稅率高的企業部分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企業,最終減少兩家企業的納稅總額。
出于不能公開的原因,對我們接觸到的部分企業和公司的規避稅收行為均予匿名。某公司 A將總部設在了沿海經濟特區,享受15%的所得稅率優惠。他們的產品生產是由A公司設在中國地區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適用33%的比例稅率。 A公司每年從 B公司購進產品100萬件對國外銷售,進價每件6.8元,售價每件8.3元。顯然,這種產品的生產成本5.2元/件,那么這兩家公司的利潤與應繳稅款就已經十分明顯了:
A公司年利潤額=(8.3—6.8)×100=15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150×15%=22.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8—5.2)×100=16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160×33%=52.8(萬元)
A、 B兩公司總共繳納所得稅=22.5+52.8=75.3(萬元)
出于避稅的目的,可以將稅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潤轉移到 A公司。我們已經知道,A公司從B公司購進產品單價為6元,仍以8.3元售出,則:
A公司年利潤額=(8.3—6.0)×100=23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230×15%=34.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0—5.2)×100=8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80×33%=26.4(萬元)
A、B兩公司共納所得稅=34.5+26.4=60.9(萬元)
這兩家公司A、B利潤轉移前后,兩公司年利潤總和為:150+160=310萬元;而利潤轉移后的總利潤為:230+80=310(萬元)。在利潤轉移前后,兩家公司的總利潤還是相等的,只是在采用轉移定價后,兩家公司他們應該繳納的所得稅減少了75.3—60.9=14.4萬元。只要企業能尋找到兩個稅率相差更大的地區,在這兩家企業間進行貿易和合作,貿易的額度越大,所能節省的稅收就會越多。
分攤費用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攤入成本。費用分攤就是指企業在保證費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從賬目找到平衡,使費用攤入成本時盡可能地最大攤入,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避稅。
常用的費用分攤原則一般包括實際費用分攤、平均攤銷和不規則攤銷等。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折舊計算法,我們就可總結出普遍的規律:無論采用哪一種分攤,只要讓費用盡早地攤入成本,使早期攤入成本的費用越大,那么就越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避稅的目的。至于哪一種分攤方法最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限度地避稅目的,需要根據預期費用發生的時間及數額進行計算、分析和比較并最后確定。
通過名義籌資避稅
這一原則就是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使得企業達到最高的利潤水平和最輕低的稅負水平。一般說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主要有三個渠道:1、自我積累:2、借貸(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3、發行股票。自我積累的獎金是企業稅后分配的利潤,而股票發行應該支付的股利也是作為稅后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二者都不能抵減當期應交納的所得稅,因而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借貸的利息支出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以沖減利潤而最終避稅。
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于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以上方法,只是我們接觸企業財務人員所了解到的部分方法與技巧。我們相信,在企業界一定還有更多高明的規避稅收的方法。但不論如何,都必須提醒大家:避稅必須合法和合理,否則就背離了這篇文章的初衷與本意!
自始至終,我們都在強調規避稅收的“合法性”。黨的十六大和十屆人大勝利召開后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當前,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不輕松。中小企業如何實現自身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合法避稅或許可算一條可行之道。
感謝您的提問,合理避稅簡單來說就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企業或者個人做出一些經濟行為讓自己少繳稅,這里我只說一種最有效的合理避稅方式,就是入住稅收洼地,將企業注冊到江蘇蘇北稅收洼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地方留存部分的50%-70%,例如納稅200萬增值稅,次月扶持到賬60萬,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合理規避稅更要從籌建公司時就開始謀劃,這里重點探討一下設立民營企業好,還是外資企業好?設立其他公司類型這里暫且不提。
很多人可能對民營企業這個概念比較含糊,為什么呢?我們的教科書上沒有這個名詞呀,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的差別,民營企業其實就是私營企業、內資企業。也就是說國內私人老板開的企業。那么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到底哪個更有稅收優勢呢?
對于這個回題,可能有99%的讀書人會毫不猶豫脫口而出,當然是外資企業呀,你看看外資企業有什么什么稅收優惠政策,羅列一大堆出來。光從書本上講沒錯,外資企業有好多好多稅收優惠政策,你內資企業有嗎?好像一個都沒有,說有那都是難以辦到的“優惠政策”。
曾經有個廣東老板,注冊私營企業開公司好多年,后來他有條件申請注冊到中外合資企業,但是他不同意注冊中外合資企業,還是照以前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雖然我不大清楚這個老板不同意注冊中外合資企業的具體原因,但我想肯定是稅收上的問題,那就可想而知是私營有限責任公司有更大的稅收優勢。
我們都知道外資企業是享有出口退稅權的,內資企業就沒那么簡單的,內企想要自主操作出口退稅,那可就要首先取得國家許可了進出口經營權了,外企就沒有這一步,只要注冊的是外資企業,那么就自行享用這個進出口經營權了,可以自主操作出口退稅。沒有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內資企業想要出口退稅,只有通過外貿公司出口才能得到退稅。通過外貿公司出口退稅是要給外貿公司手續費的。這些從表面上看外企確實有大過內企的政策。
但是,我這里要告訴大家的是,內企不僅可以退稅,還可以賺稅。怎么講?別急,等我細細道來。對于內企國家實行的是先征后退的方式,就拿電子產品來說,國家退回的增值稅是17%,減去交給國稅增值稅負3%-4%,企業所得稅大概0.7%-1.%,地稅的城建稅教育費堤圍費印花稅等加起來大概0.49%,再減去出口公司手續費0.8%,還有剩余4%-5%左右,這個就是企業純凈賺到的稅。那么外企,它只有退稅,沒有賺稅。
合理來就是通過國稅的法規自等漏洞來進行合理的避稅。
方法有很多種,要看企業的性質(如:外貿、生產)還是看出口的貨物。
例如:某生產型出口企業某月的進項稅額為100萬元人民幣,出口銷售額為1000萬元人民幣,若該企業當月沒有內銷貨物,其出口產品的征稅稅率為17%,退稅率為13%,則該企業采取自營出口方式出口貨物所能得到的應退稅款為:
100萬-1000萬×(17%-13%)=60萬元人民幣。
若該企業成立一個外貿公司,并將生產的產品通過該外貿公司出口,則情況就會有所不同,按照上例,若該企業將原出口產品以8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外貿公司,外貿公司再以1000萬元的價格出口,則:
生產企業的應納稅額為:800萬×17%-100萬=36萬元
外貿企業的應退稅額為:800萬×13%=104萬元
整個公司的應退稅額為:104萬-36萬=68萬,比自營出口方式多得到8萬元的應退稅款(68萬-60萬)。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在不改變出口價格的前提下,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出口方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怎樣合理避稅?
熟悉財務、業務、稅收知識,好好籌劃。
對收入、成本、費用、關聯交易以及企業設立的方式和地點進行籌劃。。。
怎樣合理避稅
怎樣合理避稅?
避稅:從大的方面講,避稅應該是“不繳冤枉稅,避免少繳稅風險”。所謂冤枉稅內:就是指容因自己的過失(主要政策不熟悉)而導致多繳了稅,不該繳的繳了,造成利益損失。比如代扣水電費問題,一不小心,帳上做成收入或沒有向稅務局報告或用錯票據,那就有可能要繳營業稅了,其實那不需要繳營業稅的,多繳了吧!所謂少繳稅風險:就是指因自己過失把該繳的稅沒有繳納,而導致受到處罰,甚至吃官司。比如出租收取租金,租金是收入,不因你是否開票,你都要申報納稅,如果貪小,將沒有開票部分未納入申報繳稅的收入(隱慝收入),一旦查實,就是偷稅,就要處于所偷稅款的50%至5倍的罰款,這個罰款就是風險,又虧錢了吧!因此,避稅是個很具體的工作,應該是一條一條政策研究才能應對。關鍵一條是要熟悉稅收政策以及操作辦法。
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你就那么一說 怎么跟你說呀
行業不同什么的 避稅都不一樣
不過 你要是想不違法 就一定要在 你的經濟業務發生之前 來考慮 稅收!!!這樣就是 合理合法的納稅籌劃了
相關推薦:
增值稅稅率有幾種(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
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法規)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企業稅收標準(公司納稅標準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