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利潤賺取年12萬,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國家稅務總局今天公布了《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年所得人民幣12萬以上等五類情形必須自行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rn 這五類情形是: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rn 《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全部應稅所得達到12萬元人民幣,不論其平常取得的應納稅所得,是否已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或是納稅人自己已向稅務機關自行申報納稅過,年度終了后都應當再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申報項目包括工資、稿酬所得、股息、紅利所得等11項。rnrn提問:炒股票賺了超過12萬(年收入),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這<辦法>有沒有規定包括炒股收益? 股票轉讓即是股票買賣.
國稅總局稱暫免征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
2007-11-17 00:29:23 來源: 中新網(北京) 網友評論 499 條 點擊查看 核心提示: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征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中新網11月17日報道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于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根據新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將使用修訂后的申報表進行申報。
外界敏感地注意到,新申報表對“財產轉讓所得”一欄進行了細分,“股票轉讓所得”和“個人房屋轉讓所得”均需分別填報。
國稅總局的這個規定,再次使得個人轉讓股票所得是否需要納稅,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大家更擔心的是,隨著炒股收入申報方式的調整,國家會不會開征炒股票轉讓所得稅,并進一步全面開征資本所得稅。
國稅總局:仍“暫時”不開征
“只是申報方法調整了一下,比以往更加詳細,并沒說要進行征收。”11月16日下午,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他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征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而針對國家要開征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傳言,國家稅務總局并不是第一次公開澄清。
去年12月30日,針對一些股民誤認為對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得辦理自行納稅申報,是國家要對其恢復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就專門發出一份《關于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申報股票轉讓所得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辟謠。
國稅總局表示,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的自行申報口徑,并不意味著將對股票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相關文件,由于國家目前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總局在研究股票轉讓所得的申報時考慮到: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可能頻繁發生多次股票交易,要求其逐次記載股票轉讓所得,無疑將增大個人自行納稅申報難度;同時考慮到在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交易盈虧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在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申報口徑時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轉讓所得與虧損盈虧相抵后的結果為正數的,應統計在12萬元之內。
另外,考慮到一些納稅人的其他應稅所得項目已經超過12萬元,本身已屬于高收入群體,對于一些高收入者的股票轉讓盈虧相抵結果為負數的,為避免炒股的“負盈余”對已超過12萬元的其他各項所得的沖抵,加強稅源監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負盈余”按“零”申報。
各界熱議開征“時間表”
國稅總局在各種場合談論股票轉讓所得稅時均用了“暫免”這一關鍵字眼。
為什么說是“暫免”呢?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轉讓股票所得屬于“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應按照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但是,根據國稅總局的說法,為配合我國企業改制和鼓勵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報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分別于1994年6月、1996年12月和1998年3月連續三次下發了《關于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4]040號)、《關于股票轉讓所得1996年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6]12號)和《關于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8]61號),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而2005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則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要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年所得中包括個人的股票轉讓所得。但國稅總局繼續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而言,雖其取得股票轉讓所得也要自行申報,但仍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對股票轉讓所得自行申報和是否征稅是兩回事。
但具體要“暫免”到什么時候,國稅總局并沒有明確。
“既然是暫免,到成熟的時候還是會開征的,這只是早晚的事情。”財政部科研所一位專家對本報的解釋,實際上代表了資本市場上的共同揣測。
而對于這項稅種,已有不少人士認為,明年可能要擇機開征。該財政部科研所的專家就認為,這項稅種開征,將會有利于強化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另外,由于國家稅務總局同時首次把個人房屋轉讓所得也要求單獨列出,更是引發了外界對于下一步要開征資本所得稅的猜測。
資本利得在稅收上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于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產增值。這個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延伸傳言,更引起資本市場的擔憂。
“即使開征,也只是會選擇一兩個稅種進行試點。”財政部科研所專家分析,目前全面開征還很不成熟。
不過,開征資本所得稅則是早晚的事情。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甚至認為,在資產市場泡沫這么大,持續了幾年的情況下,資本利得納入征稅范疇是應當的。換句話說,征收資本所得稅,是抑制資本市場泡沫的重要手段。比如最近新發基金較多,大量資金涌入市場,極易引起泡破,而這時候就必須開征資本所得稅進行調解。 (本文來源:中新網 )
沒有征收股市的利得稅,但是早晚是要收取的。
這個政策的意思是繳稅自愿,并不強制。
股票利潤賺取年12萬,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2005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則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而言,取得股票轉讓所得也要自行申報,但仍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股票交易中,只收取股票交易手續費。
股票交易手續費包括:
1.印花稅:單邊收取,賣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0.1%)。
2.過戶費:僅限于滬市,每1000股收取1元,低于1000股也收取1元。
3.傭金:買賣雙向收取,成交金額的0.02%-0.3%,起點5元,因證券公司不同而有所浮動。
不需要.
你在交易中已經交納了國家規定交納的所有費用.
目前,國家未對股票交易盈利規定交納個人所得稅.若開征股票交易盈利個人所得稅將是很大的利空消息,股市將面臨蹦盤的危險.
所以拿著你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好好過年吧!
新年快樂!!!
年收入超過12萬要交個人所得稅!這里的12萬已交稅,還需要叫個人所得稅嗎?
年收入超過12萬,要單獨到稅務局進行納稅申報。
這里的12萬已交稅,還需要叫個人所得稅嗎?
這要看這12萬元屬于什么款項了,屬于以下范疇的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分為境內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11項內容:
1、.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卷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包括四個方面:
(一)、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開業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城鄉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二)、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取得營業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也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既個人臨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去的的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稅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組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勞物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象、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紙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這里所說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圖片、樂譜等能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的作品;“個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譯的作品等。個人取得遺作稿酬,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稅。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將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稅。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是指個人的存款利息、貨款利息和購買各中種債券的利息。股息,是指也稱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據股份制公司章程規定,憑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資利益。紅利,也稱公司(企業)分紅,是指股份公司或企業根據應分配的利潤按股份分配超過股息部分的利潤。股份制企業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股息、紅利即派發紅股,應以派發的股票面額為收入額計稅。
8.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租憑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
9.財產轉讓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征卷、股權、建筑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自有財產給他人或單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轉讓不動產和動產而取得的所得。對個人股票買賣取得的所得暫不征稅。
10.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經常性的,屬于各種機遇性所得,包括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含獎金、實物和有價證券)。個人購買社會福利有獎募捐獎券、中國體育彩票,一次中獎收入不超過10000元的,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10000元的,應以全額按偶然所得項目計稅。
11.其他所得
除上述10項應稅項目以外,其他所得應確定征稅的,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國務院財政部門,是指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截止1997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項目有:
(一)個人取得“菜冠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基金會”頒發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獎金。
(二)個人取得由銀行部門以超過國家規定利率和保值貼補率支付的攬儲獎金。
(三)個人因任職單位繳納有關保險費用而取得的無償款優待收入。
(四)對保險公司按投保金額,以銀行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支付給在保期內未出險的人壽保險戶的利息(或以其他名義支付的類似收入)。
(五)股民個人因證券公司招攬大戶股民在本公司開戶交易,從取得的交易手續費中支付部分金額給大戶股民而取得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續費返還收入。
(六)個人取得部分單位和部門在年終總結、各種慶典、業務往來及其他活動中,為其他單位和部門的有關人員發放現金、實物或有價征券。
(七)辭職風險金。
(八)個人為單位或者他人提供擔保獲得報酬。
個人取得的所得,如果難以定界是哪一項應稅所得項目,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查確定。
http://www.wztax.gov.cn/Html/gszxsb/2007-01/12/1132279385341466070132271211_5.html
還要在申報,至于要不要交,看你要不要補
炒股票一年內賺了12萬還要交(申報)個人所得稅嗎?
應該不用吧,12萬應該是固定收入吧,如工資,獎金,各種補貼
意外所得應該令算,納稅的比例也不一樣
不要你要交稅,而是叫你去申報。(幫助統計)
所以你炒股賺多少都不用交稅啦,至少目前不用。
好像是的
現在不用,過幾年不一定!
如果是凈賺的,應該交吧
目前不用
年收入12萬以上需要納稅么?
發個個人納稅法,怎么納稅和申報~~詳細點~需要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62號,以下簡稱《辦法》)下發后,部分地區要求進一步明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所得計算口徑。
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除按照《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計算年所得以外,還應同時按以下規定計算年所得數額: (一)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二)財產租賃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于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三)個人轉讓房屋所得。采取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按照實際征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據此計算年所得。?
(四)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五)對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按照征收率核定個人所得稅的,將征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二、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前如果有扣繳義務人,當扣繳義務人未扣繳或者少扣繳了稅款,納稅人即使知道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自己最多就是補稅而已,被處罰的會是扣繳義務人。按照新《辦法》規定,納稅人必須承擔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如果該申報不申報或者不如實申報,就不只是補稅了,還將面對稅務行政處罰。
具體處罰規定是:
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根據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如果進行虛假的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屬于偷稅行為。對納稅人有意偷稅的行為,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對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并可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移送政法機關依法追究追究法律責任。
年所得12萬以上的計算方式
三、12萬元以上年所得怎樣計算。
答: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立法精神,將“年所得”界定為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須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11項應稅所得的合計數額;同時,從方便納稅人和簡化計算的角度出發,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了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年所得的計算口徑。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未減除費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減除費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額。也就是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各種所得,包括單位所發的工資單內外的全部所得,剔除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以及“三費一金”以后的余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應納稅所得額。即:實行查賬征收的,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計算;按照征收率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將征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比照上述方法計算。合伙企業投資者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后,合伙人應根據合伙協議規定的分配比例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未規定分配比例的,按合伙人數平均分配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對于同時參與兩個以上企業投資的,合伙人應將其投資所有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加后的總額作為年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即: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實際取得的經營利潤,加上從承包、承租的企事業單位中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
(五)財產租賃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每月不超過800元)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于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六)財產轉讓所得,是指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后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對個人轉讓房屋所得,凡采取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應按照實際征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并據此計算年所得。對股票轉讓所得,以一個納稅年度內,個人股票轉讓所得與損失盈虧相抵后的正數為申報所得數額,盈虧相抵為負數的,此項所得按“零”填寫。但需要指出的是,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目前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換言之,要申報,但不用計算納稅。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減除任何費用的收入額。其中,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應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如果年收入超過12萬元的要履行自行申報的納稅義務,到當地稅務機關填寫納稅申報表格,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導完成納稅義務,一般都有專門的納稅窗口。另外,論平時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后,年收入超過12萬元均應申報。請遵照執行
年收入超過12萬元的要履行自行申報的納稅義務,到當地稅務機關填寫納稅申報表格,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導完成納稅義務,一般都有專門的納稅窗口。另外,論平時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后,年收入超過12萬元均應申報。
月收入超過2000元就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超過5000--20000部分 需交20%
年收入12萬以上要征稅什么意思?
年收入12以上要征稅,是針對所有人嗎?做生意或其他工作的人也要征稅嗎?稅率是多少啊?12萬得交多少錢的稅呢?rn再有,國家是怎么知道你的年收入會在12萬以上的呢?
1、不是說年收入12萬以上才要繳納稅金,而是說年收入12萬以上的人,在年終要單獨向稅務局申報當年的收入和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以比對是否已經按規定繳納了個人所得稅,不是說要另外再繳納一次稅金。
2、是針對所有人的,無論是什么收入,只要當年合計超過12萬元就要向稅務機關申報收入和繳納稅金的情況。不同性質的收入,不同的收入等級涉及的稅金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比率。
相關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62號,以下簡稱《辦法》)下發后,部分地區要求進一步明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所得計算口徑。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除按照《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計算年所得以外,還應同時按以下規定計算年所得數額:
(一)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
(二)財產租賃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于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三)個人轉讓房屋所得。采取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按照實際征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據此計算年所得。
(四)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五)對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按照征收率核定個人所得稅的,將征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二、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前如果有扣繳義務人,當扣繳義務人未扣繳或者少扣繳了稅款,納稅人即使知道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自己最多就是補稅而已,被處罰的會是扣繳義務人。按照新《辦法》規定,納稅人必須承擔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如果該申報不申報或者不如實申報,就不只是補稅了,還將面對稅務行政處罰。
具體處罰規定是:
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根據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如果進行虛假的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屬于偷稅行為。對納稅人有意偷稅的行為,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對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并可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移送政法機關依法追究追究法律責任。
三、12萬元以上年所得額的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立法精神,將“年所得”界定為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須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11項應稅所得的合計數額;同時,從方便納稅人和簡化計算的角度出發,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了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年所得的計算口徑。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未減除費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減除費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額。也就是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各種所得,包括單位所發的工資單內外的全部所得,剔除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以及“三費一金”以后的余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應納稅所得額。即:實行查賬征收的,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計算;按照征收率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將征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比照上述方法計算。合伙企業投資者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后,合伙人應根據合伙協議規定的分配比例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未規定分配比例的,按合伙人數平均分配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對于同時參與兩個以上企業投資的,合伙人應將其投資所有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加后的總額作為年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即: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實際取得的經營利潤,加上從承包、承租的企事業單位中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
(五)財產租賃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每月不超過800元)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于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六)財產轉讓所得,是指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后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對個人轉讓房屋所得,凡采取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應按照實際征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并據此計算年所得。對股票轉讓所得,以一個納稅年度內,個人股票轉讓所得與損失盈虧相抵后的正數為申報所得數額,盈虧相抵為負數的,此項所得按“零”填寫。但需要指出的是,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目前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換言之,要申報,但不用計算納稅。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減除任何費用的收入額。其中,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應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1、不是說只有年收入12萬以上才要繳納稅金,而是說年收入12萬以上的人,在年終要向稅務局申報當年的收入和個人所得稅繳納情況,以比對是否已經按規定繳納了個人所得稅,不是說要另外再次繳納稅金的意思。
2、是針對所有人的,無論是什么收入,只要當年合計超過12萬元就要向稅務機關申報收入和繳納稅金的情況。不同性質的收入,不同的收入等級涉及的稅金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比率。
這是個申報制度,主要是確保應繳納的稅收都繳納了,不是要增加稅收。如果你的收入都已繳納稅收,那就不會增加稅收了。如果存在沒有繳納稅收的收入或計算錯誤的,那是需要補繳稅款了。
達到12萬元而沒有去申報,查實后是要處罰的。
十二萬元是個界限嗎,我不知道啊
個體戶怎么扣三險一金?
相關推薦:
立案回執時間(報完案多久可以拿到立案回執單)
丟失立案標準(物品遺失立案標準)
借款立案管轄(借款糾紛管轄法院的確定)
上訴需要立案(我國民事二審上訴后多久立案)
搶劫怎么立案(搶劫罪如何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