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簡述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效率與公平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它們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和基礎;公平是效率的保證,沒有效率的公平是平均主義或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它們又有矛盾性。
效率和公平的含義分別是什么?怎樣理解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辯證關系?
效率是投入和產出的比例關系。公平是指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所體現的平等,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機會均等。
效率和公平的辯 證統一關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 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的貧窮。 另一方面 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效率與公平是什么關系?
公平與效率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系及利益關系的原則、制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觀念是不同的。公平觀念是社會的產物,按其所產生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個客觀的范疇,盡管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公平的內涵不同。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對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觀的內容。公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觀性。效率指資源投入和生產產出的比率。人類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效率問題,人作為智慧動物,其一切活動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實現的目的多,即我們所說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實現的目的少,或者實現不了其目標,即我們所說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與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與產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與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說,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須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產出。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有人認為是對立的,有人認為是一致的,我個人認為從大的趨勢來講,總的說來,公平與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進效率,不公平導致低效率。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進效率。政策、制度屬于上層建筑領域,它的公平與否直接影響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過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政策的公平合理促進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則導致低效率。人類的任何活動也都有效率問題。經濟效率,是指經濟資源的配置和產出狀態。對于一個企業或社會來說,最高效率意味著資源處于最優配置狀態,從而使特定范圍內的需要得到最大滿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進,或財富得到最大增加。經濟效率涉及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領域,涉及到經濟力、經濟關系和經濟體制各個方面。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個有效率的社會,其資源配置、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應該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樣,一個公正的社會,其資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實現,社會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效率與公平沒有能夠很好地協調起來,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結果,必將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因此,強調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顯得非常重要。“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的原則,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同一切剝削階級,特別是資產階級的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區別,是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務的。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既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注重經濟效率,又要從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出發,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堅決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因此,任何只顧公平而忽視效率和只顧效率而損害公平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只有做到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和協調,在全社會樹立注重效率、維護公平的價值觀,堅持公平的原則,保障人們利益和分配的合理化,使每個社會成員既有平等參與的機會又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才能夠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可以說,“注重效率、維護公平”,既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公平,亦即公正、平等。當年搞計劃經濟,一切圍繞“計劃”轉。表面上看,計劃最具“公平”特性。所以,計劃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平均主義、平分秋色,就是“均貧富”,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時的公平,是具有普遍、普及、普惠意義的。這看似公平,但實際上是一種傷害了不少人積極性的“公平”,是一種“大鍋飯”式的“公平”。進入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比過去活了,環境比過去寬松了,人的潛能、智能、積極性比過去高了。那種貌似“公平”的公平在這種體制中站不住腳了,那種“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所謂“公平”,受到了以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為內涵的按績效論公平的新式公平的挑戰。實施這種公平的初始,不免讓人覺得有些陌生,有些不適應。因為能力強者與能力弱者、勤奮努力者與不思進取者所獲得的回報拉開了距離。昔日的所謂“公平”日趨沒落,盡管有人心存疑慮,但卻不得不面對這一無法逆轉的趨勢。傳統的公平受到了現代公平的挑戰,懶散的公平受到了競爭公平的挑戰,且后者“力大無比”,最終戰勝了前者。因為,公平與效率掛上了鉤,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相輔相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得益彰,此時的公平更具時代性、知識性、競爭性、世界性。而這種市場公平,雖然也有其負面作用,弄得不好,將導致兩極分化,但只要利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進行合理宏觀調控,揚其有利因素,克服其負面影響,就能利用其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鋪平道路。應當看到,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核心是解決發展生產力過程中的競爭和效率問題。由于市場是自由的、開放的,它本身不考慮社會公平問題。那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來彌補這個“真空”?各級黨委和政府理應承擔起維護社會公平、保護市場競爭中弱者利益的責任。
如何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答:(1)從宏觀角度看,效率表現為資源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有效配置;從微觀角度看,效率表現為各經濟主體生產經營效能的充分發揮。就與效率的關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為平等,主要指機會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理公平與效率關系的原則。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承認差別,合理拉開個人收入的差距,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發展,體現的是效率優先。效率優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社會財富,為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社會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創造物質條件。
(3)強調效率優先,不是不講社會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終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標。公平問題解決得不好,不僅影響社會穩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效率的提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兼顧公平首先是力求起點平等的公平,為個人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給人們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其次是通過政府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利用稅收杠桿和社會保障制度,縮小收入差距,使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平等。
相關推薦:
領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如何領購)
碰瓷算不算敲詐勒索(碰瓷算不算敲詐勒索罪)
賠償調解協議書范本(賠償和解協議書范本)
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問題(企業可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哪些)
票據的權利(票據權利的概念及其權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