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剛剛遷都鳳陽,為什么次日就殺掉了一千名民工?
朱元璋剛剛遷都鳳陽,次日就殺掉了一千名民工,他就不怕民心不穩嗎?因為本來遷都鳳陽吧就受到了群臣的質疑,而花費了那么多人力物資剛遷都成功的就開始鬧幺蛾子,這讓朱元璋的臉往哪里擺。就比如劉基在朱元璋提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就直接說了這鳳陽位置處于平原,經濟設施也落后,地靈人杰一個都不占,肯定是不適合定都的,毫無帝皇之氣。
但朱元璋小脾氣就上來了,不顧群臣的質疑,覺得京杭大運河穿過的鳳陽,有著水運的優勢,而水為財也代表生生不息的國運,是個好意頭,朱元璋就決定一定要在鳳陽建都,并且把南京降為了陪都。
然后朱元璋就為了鳳陽這個新都花費了無數心血,要錢出錢,要人出人,大興土木前后花了六年把鳳陽換了個樣。朱元璋正沉醉在自己的成就感里面,覺得自己要做什么都肯定能夠做成的,但當天晚上就鬧的不得安寢,這無疑是在挑戰他帝皇的權威阿。
一夜不得安寢正焦躁上火的他把李善長叫過來了之后,心情就更加沉重了,因為聽完朱元璋描述的怪聲怪象之后,李善長若有所思的跟朱元璋說,這怪聲搞不好就是當時新建宮殿的時候那些工人趁亂布下的厭勝之術所導致的,布下的這等詛咒時間越長對龍體對國運越不好。但建都建好了,前后六年涉及的民工那么多,朱元璋又火上心頭怎么可能有時間給下面的人一一查證呢,于是就下令把上千的工人都給全部處死了。
因為當時朱元璋晚上睡覺不踏實,覺得有人想害他,太過于多疑了,就殺掉了民工
朱元璋遷都鳳陽過夜的那晚,聽到鬼怪的聲音,以為有人害他,疑神疑鬼。而且李善長這個小人推波助瀾,說有人想害他,他聽后立刻勃然大怒,處死了近一千民工。
因為朱元璋的脾氣秉性就是這樣子吧,他也不怕民心會不穩,反正他覺得自己就是很厲害。
因為本來遷都鳳陽吧就受到了群臣的質疑,而花費了那么多人力物資剛遷都成功的就開始鬧幺蛾子,這讓朱元璋的臉往哪里擺。
朱元璋曾想遷都西安,為什么后來又改變主意了?
太子朱標考察西安之時,因水土不服、旅途勞頓等因素,最終感染風寒,一病不起。當朱標返回南京之后不久便病故了,英朱標的意外死亡對朱元璋打擊極大,西安也因此成為他心中的不祥之地,從此再未提及遷都之事。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晚年有感于都城南京的地理方位太過偏安南方,因此動起了遷都的念頭。為此他派出自己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時任皇太子朱標前去西安勘察地形條件。
之所以選擇西安,是因為縱觀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大一統王朝漢唐的都城均坐落于長安,也就是后來的西安。
朱元璋當然也希望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能夠重演強漢和盛唐的風氣,成為名垂千古的鼎盛天朝。故此在對西安的規劃中,按照帝都的標準修建鐘鼓樓,便是為遷都做出的鋪墊安排。
奈何太子朱標在考察西安之時,卻因水土不服、旅途勞頓等因素,最終感染風寒,一病不起。最終當朱標返回南京之后不久便病故了,英年早逝。
朱標從小就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并且對弟弟們十分友愛。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便將其立為世子,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
洪武元年正月,朱標被立為太子,正式確立為朱元璋的接班人。這樣一位在諸王和朝臣中頗具威望和賢名的太子,深得明太祖之心。
朱標的意外死亡對朱元璋打擊極大,西安也因此成為他心中的不祥之地,從此再未提及遷都之事。
長安在群山環繞之中,地理優勢突出,非常適合防守,因此朱元璋曾經派太子朱標去西安進行考察,而且在西安見了兩座全國規格最高的鐘鼓樓鐘鼓樓,表明了明朝想要遷都長安。
朱元璋起兵反元以來,取得了很大成就,建立了大明朝。明朝的都城,設立在南京,較短時間內就發展為繁華的都市。但是,在朱元璋的心里,南京這個地方,屬于易攻難守的富庶地區。短期作為國家都城,是可以的。但是,要想長期治理國家,遷都勢在必得
后來心力憔悴的朱元璋也沒了遷都的想法。
朱元璋定都南京,他曾有意遷都西安,為何最后又放棄了?
朱元璋的考慮是什么,為什么又放棄了遷都?眾所周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在南京。其實,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下定遠后,采取謀士馮國用的以金陵作根據地的謀略,于次年攻下金陵,稱應天府。再經過12年的艱苦奮戰,他終于打垮長江中下游的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直至第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議都城之事。當時有幾處地方在商議之中:長安、洛陽、開封、北平、臨濠、南京。朱元璋很想在其老家臨濠定都,但經大臣劉基的極力勸說后,終于改南京為京師,作為都城。南京雖定為都城,但有三個難以補救的缺陷始終在困擾著朱元璋。
一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質;二是元朝殘余勢力仍虎視中原,伺機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長莫及的感覺;三是大內填燕雀湖而成,地勢下沉,朱元璋認為這破壞了風水,對子孫后代不利。所以,他一直想遷都。遷往何處?
他心目中認為長安較好,于是在1391年特派太子朱標去三秦視察。然而,時過境遷,全國經濟格局早非漢唐時代,長安過于偏西,遠離富庶,漕運艱難,遷都長安客觀上已不可能。朱元璋終于不得不概嘆“興廢存數,只得聽天”,打消了遷都意圖。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從侄兒手中奪取了政權,于1420年遷都北平。這一方面與北平是朱棣發跡之地有關,但與朱元璋一直不愿定都南京也不能說沒有關系。
雖然他曾經想要遷都到西安,但是發現無論是交通環境也好,還是資源也好,都不方便。
定都南京意向遷至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放棄。
其實,朱元璋心中一直不愿,定都南京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沒錢。
國庫里的錢肯定是經不起遷都的,畢竟國家才剛剛打下來,肯定是不敢亂花的。要知道唐朝李治時期,光是造行宮就幾乎花光國庫和官員很多年的俸祿了。
朱元璋死后有一次遷都
朱元璋死后有一次遷都建都是讓朱元璋一直鬧心的事情。直到死,朱和尚也沒踏實。從今天的歷史結果看來,朱元璋最終是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朝。但是,如果從歷史發展的橫截面上看,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是個不情愿的結果。這話說來就有些復雜了。
在《朱元璋與元大都》里,我提到1364年是朱元璋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朱元璋在應天登吳王位。
既然為王,自然就要有王的氣象。于是,兩年后的1366年,朱元璋開始改筑應天城,建造太廟、天地壇、社稷壇,并在舊城東北鐘山之陽建造新宮。由于張士誠還在,北上討元也未開始,各項工程都只能力求簡樸。
又過了兩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此前,很多人都主張把都城建到河南開封。那時,開封叫汴梁。為此,朱元璋還親自到汴梁考察了一番。可惜,在經歷了連年戰亂之后,汴梁已經是一派凋敝。這讓朱元璋很失望。
無奈之下,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了應天。于是,就在1368年,朱元璋下令改應天府為南京,從此,“南京”這個名字出現了,一直沿用至今。此后,那個邪教組織太平天國的畜生們也在這里建都。另外還有國民政府。
說到“大明”,有必要多說幾句。
一直以來,我們總會像說順口溜一樣背誦朝代:唐、宋、元、明、清。在具體說到朝代時,也會說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并以為當初就是這么定的國號。其實,這是個誤區。
明朝的國號為大明。此前的元朝叫大元。以后的清朝叫大清。
為什么叫大明?很多人在看了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以后以為朱元璋是明教的人,所以國號就起了一個“明”,以示紀念。這種解釋其實是掉進了小說里沒有拔出來的昏話。
大明國號來源于佛教。因為朱元璋自居為佛教的明王,所以用“大明”為國號。
朱元璋是白蓮教徒,白蓮教是崇奉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就是“諸佛光明之王”。元末白蓮教宣揚“彌陀出世”的教義,而“彌陀出世”也就是“明王出世”。
那么,明王為什么要出世呢?因為天下大亂了。紅色的明王來到人間,拯救蒼生,鏟除不平,消滅痛苦,引領人民得解放。寫到這兒,我就想,這個朱和尚文化不高還挺能整。既然是明王坐江山,定國號為明就順理成章了。
朱元璋定都南京還有一個巧合:在中國古代神話里,火神祝融是黃帝的曾孫,祝融的故墟就在南京。朱元璋也不客氣,他張嘴就說“本家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鄉”。這么一來,花鼓戲故鄉的和尚有了一個新的籍貫:南京。
偏偏又巧了,祝融又叫“朱明”,這名字有赤熱光明的意思。太合適了,朱元璋這下拿了一手好牌,他把自己的姓氏:朱;阿彌陀佛再世:明;人文之祖黃帝曾孫的姓氏,朱;大明國號;明,統統聯在一起,儼然黃帝后裔,彌陀在世,弄了一個皇權天授的大造句,朱明由此誕生了,大明由此誕生了。紅色也就成了大明朝的“標準識別色”。別說,還真有點鬧革命的意思。這個朱和尚太能整了。
定都之事確定下來以后,朱元璋還是不甘心。
本來,這個朱和尚就有疑心病,而且是極其嚴重的疑心病。當初在議論定都事情的時候,曾經開列了一堆名單,這個名單還拿到朝廷上由大臣參議。備選的名單上有關中、洛陽、開封、鳳陽、北京等等。在這個名單中,朱元璋最心儀的地方是關中。
客觀地說,朱元璋的定都過程是痛苦的。他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再三斟酌,反復權衡,一直到死也沒有完成他理想的定都夢想。
在定都這個問題上,朱元璋還干了一件在今天看來有些冒傻氣的事,那就是在洪武二年九月,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提出在他的老家臨濠(鳳陽)建中都,雖然有劉基向朱元璋建言:鳳陽是帝鄉而非帝都,只是朱元璋不信。淮西平原本不是富庶之地,交通也不方便,朱元璋想在這里建中都,說到底,還是中國農民的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的意識作怪。也難怪,一個窮得要飯的和尚當上了大明朝的最高領導,有這點想法也正常。中國農民都這樣。豈止是農民,中國人幾乎都這樣,即使在今天。
在今天鳳陽縣城西南的鳳凰山腳下,由左丞相李善長為總指揮,鳳陽中都開工了。前前后后干了六年,動用百萬工匠,耗資無數,當建筑初具規模的時候,朱元璋還親自跑去視察。誰知,視察后就突然叫停了,并殺了大批工匠,為什么?
個中原委,多有猜測揣度,且不去管它了。反正在折騰了一番后,鳳陽最終還是一個窮地方。“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竟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凄婉的曲調,伶仃的身影,幾百年來就定格在歷史的天空中,迷茫,飄渺,悲涼……
中都停工后,朱元璋想起了曾有大臣建議定都到宮室完備的北京。朱元璋遂定北京為“京師”,但朱元璋卻從沒有到過北京。
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又罷北京,恢復南京的京師地位。但南京皇宮的風水缺陷又讓朱元璋倍感別扭,遂對南京的京師地位又起動搖之心。
其實,在朱元璋心里,他一直遠遠地眺望著一塊厚重的黃土地——關中。他舍不下這塊黃帝、炎帝居住過的地方;他舍不下他心中的榜樣劉邦君臨天下的地方;他舍不下八百里秦川與黃河流淌的地方;他舍不下西安誘惑的城池與璀璨的以往。
哎,我給這個和尚寫了這個排比之后,真懷疑他有沒有這樣的情懷。不過,朱重八一直惦記著關中是真的。否則,他怎么會在1391年,即他登基24年之后派太子朱標親赴陜西考察那里的山川地理形勢呢?
可惜,朱標在歸途中得了重病,回到南京后的第二年春天就病死了。在太子病中,朱元璋還向太子了解考察的情況,并提到遷都之事。“比還,獻陜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明史的這段記載說的很清楚。
朱標之死給朱元璋很大打擊,遷都之事就此作罷。但是,在朱元璋心里依然糾結不已。有記載說他仰天長嘆:“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有緒。惟宮城前仰后洼,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廢興有數,只得聽天。愿鑒朕此心,福其字孫”
接下來的事情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完成遷都的是朱棣。
朱元璋不情愿呆在南京的主要原因是南京的地理位置遠離北方。大明的江山是從蒙古人手里得來的,如今,雖然元人已經北去,但是畢竟不遠。一旦元人羽翼漸豐,馳馬隨時可至。而南京深居長江南岸,遠離邊患,戰事來臨,難于指揮。如果賦予北方較大的兵權,以朱元璋這么嚴重的疑心病,又怎么能放心?不得已之下,朱元璋把二子派駐陜西,三子派駐山西、四子派駐北平。那時,有另一個北京,那就是開封。
關于大明遷都,劉基曾經有過預言,不知道這事的真實成分有多少。據說,朱元璋是讓劉基卜選皇宮位置的,而劉基選的地方居然是一處面積很大的湖,而能夠成為湖的地方一般是比較低洼的地方。這很讓人不解。另一個讓人不解的是,這個湖還不在南京的中心地帶,而是在城的東邊。這是自古以來帝王卜都建宮從未有過的現象,算是一個特例了。
要說朱元璋真挺信任劉伯溫的,新的皇宮就在這片湖水中開工了。當把湖水排干、填平,并把地基的樁子打下去后,朱元璋忽然覺得規模有些小,有些狹窄,于是命人把樁基往后挪動了一點。劉基看到后說:這樣挪動也不錯,只是將來大明會有遷都的周折。果然,到了朱元璋死后23年的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南京成了留都。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是的,朱元璋死后,長孫繼位,之后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發動政變,稱帝后遷都。
相關推薦:
專利轉讓稅收怎么算(技術轉讓所得繳稅)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查(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影響)
虐待兒童怎么處理(虐童觸犯了哪些法律)
兒童意外險是什么(意外險如何買 小孩子要買嗎)
哺乳期上班時間規定(勞動法哺乳期上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