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用友軟件已經設置好了應交增值稅科目,不用再設,應交增值稅=應交增值稅下的銷項稅-應交增值稅下的進項稅-上期應交增值稅進項稅借方余額。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編制說明
1、本表反映企業應交增值稅的情況。
2、本表"應交增值稅"各項目的內容及其填列方法:
(1)"年初末抵扣數"項目,反映企業年初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本項目以"-"號填列。
(2)"銷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明細科目"銷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3)"出口退稅"項目,反映企業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款。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退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擴展資料:
為了核算企業應交增值稅的發生、抵扣、交納、退稅及轉出等情況,應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并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等專欄。
企業從國內采購物資或接受應稅勞務等,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記載的應計入采購成本或應計入加工、修理修配等物資成本的金額,借記“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庫存商品”或“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委托加工物資”、“管理費用”等科目,
根據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照應付或實際支付的總額,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等科目。購入貨物發生的退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應交增值稅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編制說明
1.本表反映企業應交增值稅的情況。
2.本表"應交增值稅"各項目的內容及其填列方法:
(1)"年初末抵扣數"項目,反映企業年初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本項目以"-"號填列。
(2)"銷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
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明細科目"銷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3)"出口退稅"項目,反映企業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款。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
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退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4)"進項稅額轉出"項目,反映企業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
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
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的記錄填列。
(5)"轉出多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多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 "應交
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6)"進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準予從銷項稅額中
抵扣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
列。
(7)"已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已交納的增值額。本項目應根據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明細科目"已交稅金"專欄的記錄填列。
(8)"減免稅款"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
增值稅"明細科目"減免稅款"專欄的記錄填列。
(9)"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
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抵減內銷產
品應納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10)"轉出未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未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 "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3.本表"未交增值稅"各項目,應根據 "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有關記錄填
列。
進入個人扣繳所得稅上邊的圖標中,有一個是稅率表,就在打印和預覽旁邊,里邊有個基數,輸入1600。
固定資產:以各種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確認時入賬價值基本上是被稅法認可的,即取得時其賬面價值一般等于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在持有期間進行后續計量時,會計上的基本計量模式是“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與稅收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于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
擴展資料:
資產的計稅基礎:
舉例說明,企業擁有一項資產(比如說存貨),賬面價值80萬元,企業為了收回賬面價值80萬元的存貨,必然將其賣出(轉讓),這樣企業就取得了經濟利益,假如說得到的經濟利益為90萬元。企業得到這90萬元的經濟利益應該上交企業所得稅。
如果讓企業按90萬元直接乘以所得稅稅率(假定為25%),企業肯定是不樂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90萬元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去80萬元的主營業務成本后的余額1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然后再乘以所得稅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計稅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