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云計算其實就是一種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大規模計算的架構和方法。在云計算中,資源和功能都以服務的方式提供出來供用戶使用。舉個例子來講,amazon這樣的電子商務網站每天需要處理數百萬計的請求和事務,如何保證處理能力,如何保證存儲,又如何保證這些能夠以簡單的方式以及良好的性能來完成呢?
虛擬化是關鍵。其實虛擬化并不局限于VMware或者Xen提供的這種運行虛擬機的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大家熟悉的Java Virtual Machine,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虛擬內存等其實都是不同種類的虛擬化技術。將資源以抽象的方式或者邏輯的方式進行表示就是虛擬化。單個服務器的資源終歸有限,通過虛擬化可以將不同服務器的資源以統一的整體的形式進行提供,從而讓用戶感覺擁有一個超大超強的服務器。舉一個例子,現在熱火朝天的Hadoop其實就是一個計算能力虛擬化的絕佳例子。Hadoop通過Map將一個大的任務分解為許許多多個小的任務,這些小的任務分配給在不同服務器上面的Hadoop服務實例來計算,計算出來中間結果,最后通過reduce方法將結果集進行合并。對于計算任務的請求者而言,他不需要看到背后有多少個Hadoop實例集中了多少臺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執行計算任務,感覺到是那個”強大無比“的電腦的超高處理能力。
信息技術其實一直圍繞著3個主題在轉,那就是”計算“、”存儲“和”通信“。對應著這些主題已經有很多的云計算產品了:在計算方面,有Amazon EC2, Google App Engine等;在存儲領域,有Amazon S3, mozy等;在消息通信方面有Amazon SQS等。
那么在中國到底誰需要云計算呢? 我覺得資金緊張的小公司需要,因為用了云計算就可以節約設備的采購成本;數據中心需要,電能消耗是數據中心成本的一個大塊,通過云計算可以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電能浪費;大公司也需要,因為像IBM這樣的公司內部有著數以萬計的服務器,同樣存在資源利用率的問題。其實,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云計算,比如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訪問搜索、導航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服務,云計算可以保證服務質量,讓我們真正樂在其中。
什么是云計算,我該用云計算嗎?
簡單來說,就是給大家隨時隨地提供解決網絡資源的一種計算服務和應用。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計算的一種,指的是通過網絡“云”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后,通過多部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并返回給用戶。
簡單地說,就是簡單的分布式計算,解決任務分發,并進行計算結果的合并。因而,云計算又稱為網格計算。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秒種)完成對數以萬計的數據的處理,從而達到強大的網絡服務。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
這種類型的公有云在互聯網上通過瀏覽器對應用程序進行交付。最受歡迎的商務級SaaS應用程序有谷歌的G Suite和微軟的Office 365;而在企業級應用中,Salesforce獨占鰲頭。但是幾乎所有的企業級應用,包括從Oracle到SAP的ERP套件,都采用SaaS模型。通常,SaaS應用可提供廣泛的配置選項以及開發環境,使客戶能夠自己對代碼進行修改和添加。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
在基礎層面上,IaaS公有云供應商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但所有主要公有云供應商提供的服務都是驚人的:高可伸縮數據庫、虛擬專用網絡、大數據分析、開發工具、機器學習、應用程序監控等等。AWS是第一個IaaS供應商,且目前仍是領袖,緊隨其后的是微軟Azure、谷歌云平臺和IBM Cloud。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一片電腦云。
因此,云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就足夠了。比爾·蓋茨則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用戶的內存只需640K足矣。李開復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錢莊。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后來有了錢莊,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
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一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渠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一樣。云計算就是這樣一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一根網線借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云”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分布式計算的一種,指的是通過網絡“云”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后,通過多部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并返回給用戶。
云計算早期,簡單地說,就是簡單的分布式計算,解決任務分發,并進行計算結果的合并。因而,云計算又稱為網格計算。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秒鐘)完成對數以萬計的數據的處理,從而達到強大的網絡服務。
產生背景:
互聯網自1960年開始興起,主要用于軍方、大型企業等之間的純文字電子郵件或新聞集群組服務。直到1990年才開始進入普通家庭,隨著web網站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目前人們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云計算這個概念首次在2006年8月的搜索引擎會議上提出,成為了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
近幾年來,云計算也正在成為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全球的信息技術企業都在紛紛向云計算轉型。我們舉例來說,每家公司都需要做數據信息化,存儲相關的運營數據,進行產品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而進行這些數據管理的基本設備就是計算機了。
通過網絡云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
在遠程的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一片電腦云。因此,云計算甚至可以讓人們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需求進行運算。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新的安全服務已經步入市場,在同類產品中它使企業達到最佳的安全性,無需通常的開銷。例如訪問和身份管理,安全事件日志管理為企業拋棄現有資源壓力實現安全目標提供了機會。
隨著企業采用基于云的技術,他們還應該看看他們的彈性需求。沒有一種技術是完美的,云計算亦如此。確保工作負載,如果想在一場災難或攻擊事件中迅速恢復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要謹慎確保工作負載可以隨時恢復,與業務連續性的影響微乎其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云計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等能夠被快速提供,可簡單理解為動態的服務器集群。
云計算可以看成當下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通用技術,它的目標就是人們像用水、煤氣、電等資源一樣來利用計算機資源。從出現至今,云計算變得更加廣泛和重要,它將帶來生活、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并成為各個國家戰略性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云計算產業增長速度飛快,工業和信息化部曾公布的一個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云計算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30%,截至2015年底已達到約1500億元。
目前云計算市場需求很大,呈爆發趨勢。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僅2016年,中國云服務市場規模就已超過500億元。
尤其,我國發展云計算的政策優勢明顯,給了行業很好的發展環境。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能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到2020年,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總產值規模超過12萬億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