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甲午戰爭后,為何越來越有錢?
甲午戰爭后,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是
A. 償還借款rnB. 興修水利rnC. 賑災rnD. 減免田租答案A
規律技巧總結: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簽訂,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繳付時日巨額賠款,各地的自然災害不斷,不得不增加經費興修水利和賑災等,這些引發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但最主要的還是償還外債。
清末,清政府為什么那么有錢呢?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最高收入不過四千萬兩左右,到了光緒十三年(1887)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加了將一倍多,為8578多萬兩白銀,到了宣統元年(1909)財政收入暴漲至2.63億兩!
那么,清末,清政府為什么這么有錢?它的錢又是從哪來的?我們不妨看看宣統元年(1909)的收入最大的幾個稅種:
田賦——48101306兩鹽課——46312355兩厘金(商業稅)——43187097兩關稅——43139287兩洋、土藥厘稅(鴉片稅)——33020000兩這幾個稅種占了清朝財政收入的大頭,加上其他小稅種的收入,清朝宣統元年的收入達到了驚人的2.63億兩白銀!我們逐一分析幾大稅種,來看看他們究竟為什么能夠貢獻這么高的稅收。
田賦田賦是中國古代最早就有的稅種,也是各個朝代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咸豐二年開始,清政府就在四川開始加收田賦附加稅,隨后在全國多省開始增收,全國八年間增收的田賦達到了1000多萬兩。甲午戰爭后田賦附加稅更加嚴重,以河北定縣為例,甲午戰爭之后定縣的田賦附加稅比甲午戰爭之前增加了3.5倍。也就是說,田賦收入增加,是清政府把財政壓力分派到農民身上的結果。
鹽課道光年間,清政府每年鹽稅收入不過700多萬兩。鴉片戰爭后,清政府不斷增加鹽稅導致鹽價不斷上漲,到了甲午戰爭前,全國鹽價比起鴉片戰爭前已經增加了一倍多。甲午戰爭之后,清政府再次增加了鹽課,導致鹽價再次增長了百分之六十。食鹽是生活必需品,清政府通過漲價食鹽來將財政壓力轉嫁給全體國民,使得鹽課在清末達到四千萬兩的財政收入。
厘金厘金就是清朝的商業稅,從咸豐三年(1853)開始起征,自開征日起就是清朝的財政支柱之一。同治年間厘金每年就能有1360萬兩上下的收入,最高可達1963萬兩左右。如此高的財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對厘金的征收異常苛刻,在各地設局和卡來征收厘金國內厘金局卡數量已達到了"五里一卡、十里一局",國內厘金嚴重剝削了我國的農民、手工業者和中小商人,打擊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列強在中國傾銷,厘金制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稅關稅收入是清朝增長最快的收入。鴉片戰爭前,清朝海關只有六七百萬兩的收入,到了清末卻高達4300多萬兩,增長了6—7倍。海關收入的暴增,與列強在中國的傾銷密不可分。
海關收入的多少嚴重依賴于與進口貨物的數量。清朝時期中國基本沒有發展出什么有競爭力的企業。以紗為例,洋紗比起土紗精致、耐用甚至還更便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洋貨的需求日益增加,清朝想要關稅的高收入也樂得大量進口,這才有了清末關稅收入的暴增。
另外,清朝的海關部門是一個高度自治的部門,清朝雇傭英國人赫德擔任清朝海關稅務總司,長達46年。赫德建立了一個高效、清廉的海關體制,這樣的海關體制避免了巨大的浪費和貪腐,高效的海關部門使得清政府更加依賴關稅收入。
洋、土藥厘稅(鴉片稅)中國千年來有過數萬稅種,鴉片稅無疑是第一惡稅。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覬覦英國鴉片貿易帶來的收入,在云南、貴州、四川種植鴉片,隨后迅速推廣至全國,還美其名曰"與洋爭利",同時清政府設立洋、土藥厘稅,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自此鴉片的傳播在中國在無阻礙,在中國橫行近百年。
因為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整體的社會環境是比較開放的。而且這時候的他們也懂得了向外學習一些先進的知識,和先進的技術。讓經濟恢復到了從前。所以清朝末年才非常有錢。
因為清朝的歷代君主已經積累下了不少的財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當然會很有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統治者增加了賦稅,還有就是他們向外國人借了高利貸所造成的結果。
清末的清政府并不怎么有錢,錢都是強征百姓得來的,還有各種賠款,都是分期了幾十年付款的,清政府根本沒什么錢。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為什么會在甲午戰爭后有初步發展?
甲午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設廠,應該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才對啊。。。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甲午戰爭后有初步發展的原因如下: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各國在中國開設工廠,使對中國的掠奪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直接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并于1903年設立商部,獎勵工商,商辦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都迅速擴大。
3、社會上興起一股“實業救國”的愛國熱潮,涌現出張譽、榮宗敬、榮德生等一批實業家。為了反抗帝國主義掠奪路礦利權,中國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權運動,引發了振興實業的熱潮。從甲午中日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據統計,1895-1913年,全國新建的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工礦企業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速度為15%。
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萌芽階段,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則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一戰后至新中國成立前,這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再度受挫時期。
萌芽產生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使對中國的掠奪由商品輸出變成了資本輸出,獲取了大量的金錢,這時,以張謇為首的一部分先進的實業家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軍事不能救國就用實業救國,就是中國人的錢中國人自己來賺,不讓外國人賺走,再加上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這些原因,共同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萌芽
短暫春天也稱黃金時代,原因是帝國主義忙于一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還有就是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封建障礙,再加上當時人們抵制洋貨,購買國貨而形成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1894年簽訂"馬關條約"以后,日本在中國的勢力及好處越來越多,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被"發展的.
應該是洋務運動后才有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出現的吧?
相關推薦:
專利轉讓稅收怎么算(技術轉讓所得繳稅)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查(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影響)
虐待兒童怎么處理(虐童觸犯了哪些法律)
兒童意外險是什么(意外險如何買 小孩子要買嗎)
哺乳期上班時間規定(勞動法哺乳期上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