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武俠劇的人肯定熟悉一個場面,一位大俠在酒店掏出一錠銀子,對小二說不用找了,小二連忙滿臉欣喜答謝客官。由此可見,一錠銀子在古代能夠算得上是相當多的錢,但也給很多人造成了一個誤解,認為古時候銀子很珍貴,一兩銀子的價錢十分高。其實不同的朝代,對于銀子價值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
在唐朝時期,一斗米只有幾文錢,而一兩銀子相當于1000文錢,當時的米價格以1.7來計算,那么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相當于4000塊錢。后來由于通貨膨脹嚴重,在唐玄宗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下降了一半,換算到現在只值2000元人民幣了。
宋朝的貨幣制度非常混亂,民間也有人私自制造錢幣,導致宋朝當時貨幣每個州縣都不統一,基本上來說宋朝一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800-1300元。在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郭靖第一次遇到黃蓉,請她去酒店大吃大喝,花了20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也有兩三萬的錢了,難怪當時黃蓉會那么感動!
明朝中期的一兩銀子購買力又下降了,一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600多元錢,不過在當時可以買到50斤豬肉。清朝初期的時候,一兩銀子等于現在200多元人民幣,貨幣都是一直在貶值的。
為了讓大家更方便認知,下面列舉了一些事例,一兩銀子在每個朝代相當于多少人民幣
唐朝價值2000元—4000元人民幣
北宋中期價值600—1800元人民幣
明朝中期價值600元人民幣
清朝晚期價值220元人民幣
唐代的九品官員=最低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左右
乾隆年間,買一個道臺需要一萬三千多兩銀子 = 260萬買一個廳級干部
清朝中晚期(康熙雍正屬于中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只是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比如:明朝萬歷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于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于2065元人民幣。
擴展資料
需要補充的是,在宋朝以前,銀元太小,價值太高,不適合作為貨幣使用。事實上,在明朝以前,銅錢已經在市場流通中使用。
明清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活躍和外國白銀的大量涌入,白銀才成為流通貨幣。然而,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白銀一直被視為過去的貨幣。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明清小說的流行,都是根據當時的生活狀況來描述前朝的,如《水滸傳》、《金瓶梅》、《三言兩語》等。
銀的價值,這些作品是明代白銀標準,與原文本,如滲透,Min,泰銖貨幣單位攪拌在一起,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目前的背景寫更多的中國古代歷史小說,武俠小說,像“刁”是古代貨幣在書中說“銀”。
但是,畢竟,人比明清時代,現代貨幣體系和銀的真正價值的時間知道更多,往往會出現對饅頭,餐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于好奇古代經濟條件應該是“銀”的價值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
古代的500兩銀子等于現在的100000元。就其購買力來說,一兩大概合人民幣200元。
按時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于銀一兩,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于銀半兩,等到正統時期就是米一石等于銀2錢5分。可以根據那時的米價和現代的米價折算購買力,一石為120斤。
以下的“=”號是“相當于”,而不是絕對的“等于”。這種“相當于”的關系是日常習慣上的,而不是以某種價值為標準的。
1、五銖錢=5角
2、一文錢=5角
3、一兩銀=一千文錢=50元
4、一兩金=一千兩銀=50,000元
相關推薦: